《確定位置》教學實錄與反思
“確定位置”教學實錄與反思
——牛獻禮
一、創設情境
師:學校每學期都要開家長會。開會時,家長們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為了方便家長找位置,你怎樣向家長介紹自己的位置昵?
生1:我坐在第4排的倒數第一個。
師:你這個“第4排”是從哪里開始數的?
生1:從門口開始數。
生2:我在第2組。
師:第2組的同學有很多。如果只說第2組,你的家長能知道你坐在哪兒嗎?
生2:我是第2組第3個。
師:既說了第幾組,又說了第幾個,這樣就能把你的位置確定了。為了方便,我們把左邊這一組定為第一組,正數第一個同學定為第一組第一個,好嗎?
生:(齊)好。
師:現在統一了標準,誰愿意說一說自己的位置在第幾組第幾個?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請你只說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在第幾組第幾個,讓大家猜猜他是誰。
(生用“第幾組第幾個”來確定好朋友的位置)
反思:學生的生活經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通過創設“怎樣向家長介紹自己的位置”這一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體會數學在生活,1,的應用,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二、探索方法
(師連續寫了幾個“第X組第X個”之后)
師:唉!老師寫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說的速度了,你們能不能幫我想一個更簡單的確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寫的速度快一些?想好以后,請寫在練習紙上。
(生獨立思考,探索確定位置的簡單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的方法是七3。“七”表示第7組,"3”表示第3個。
師:你為什么把前一個數寫成漢字,后一個寫成阿拉伯數字呢?
生1:我想把這兩個數區分開,讓看到的人不會弄混。
生2:我的方法是7(3)。"7”表示第7組,3表示第3個。
師:后而的"3”為什么要加括號呢?
生2:也是想把這兩個數區分開。
生3:我的方法是7、3。我用“、’,把兩個數隔開,這樣別人就不會把兩個數弄混了。
師:大家覺得這幾種方法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它們都是用兩個數來確定位置。
師:為什么要用兩個數來確定位置呢?一個數不是更省事嗎?
生:因為只有確定了他是第幾組第幾個才能確定他的位置。
師:這兩個數分別表示什么?
生:第一個數表示第幾組,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個。
師:大家真是了不起!想到了可以用兩個數分別表示“組”和“個”來確定位置。其實,大家的方法已經很接近數學家的方法了,他們也是用兩個數來確定位置,只不過是用“,’,把兩個數隔開,這種表示方法叫數對。
師讓生把黑板上的“第幾組第幾個”改寫成數對的形式。
“數對接龍”游戲:老師說數對,讓該生起立,其他學生說出他的名字;再讓該生說數對,大家說名字,依此類推。
師:如果想讓第一組的同學全都起立,你認為該說哪些數對?
生:該說(1, 1) ,( 1, 2) ,( 1, 3) ,( 1, 4) ,(1,5)、(1,6)。
師:(多媒體顯示這些數對)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這些數對的第一個數都是1。
師:如果想讓各組的第3個同學起立,又該說哪些數對昵?
生:該說(1, 3) ,( 2, 3) ,( 3, 3) ,( 4, 3) ,(5, 3) ,( 6, 3)。
師:(多媒體顯示這些數對)這次你又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數對的第2個數都是3。
反思:教師在新知的生長點上質疑:“你們能不能幫我想一個更簡單的確定位置的方法,使我寫的速度快一些?”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間。學生在這種極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下,主動地嘗試和思考,創造出了多樣化的確定位置的方法,而認知水平也恰恰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正是在這種師生交流中,,折射出人類逐步發明用數對確定位置所經歷的某些過程,也折射出學生建立概念的艱難歷程,而這此恰恰是最有價值的活動。
三、應用拓展
1.出示“小青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師:你能說出小青的位置嗎?
生:小青在第3組第2個。
生:小青的位置是( 3, 2)。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能熟練地用數對表示位置了,如果我們把每個同學的位置看成一個點,就成了這樣的`圖形。
(多媒體顯示,把剛才的圖片抽象化,每個同學只用一個點表示)
師:現在你還能很快說出每個同學的位置嗎?
生:能。
師:如果我們在圖中,再加上幾條線,每個同學的位置就更清楚了。
(多媒體顯示,動態出現橫線和豎線,生成方格圖)
師:小敏的位置在哪兒?(2, 1)表示的是誰的位置?
2.下圖是小青學校附近的地圖。根據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你能用數對表示學校的位置嗎?
(2)游戲:猜地點。
(3)任選你想去的一個地點,用數對表示它的位置。
(全班交流:指名說數對,大家說地名)
(4)圖上(3, 2)和(2, 3)表示的位置相同嗎?
師小結:數對表示位置時不僅要用兩個數,還要看清兩個數的順序。
( 5)小青想去的地方是在(4,__),它是哪里?能確定嗎?為什
么?
師小結:人家剛才用的“第幾組第幾個”和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實際上都是用橫、豎兩個方向的數來確定某個地點的位置。
反思:通過把座位表上學生的位置由實物變成點,再動態顯示橫線和豎線,最后引入以坐標出現的學校附近的地圖,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由實物圖抽象出坐標圖的概念。這樣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實現‘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符號化’思想”的教學目標。
3.數學史話:介紹笛卡爾和坐標的故事。(略)
4.介紹經緯線的知識。
(課件顯示)在地球儀上有橫線和豎線,連接兩極點的豎線叫經線,垂直于經線的橫線為緯線。根據經緯線可以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正確位置,如:北京在北緯40°,東經116°。
反思:通過拓展延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
四、課堂總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