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找到神奇子彈的人》教學反思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講述的是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德國醫學家歐立希看到當時社會傳染病嚴重危害著人類,他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堅強信念,以對科學實驗百折不撓的勇氣,終于找到一種只殺死病菌,而不傷害人體的“神奇子彈”的故事。
在教學重點部分時,我緊扣文中“廢寢忘食”和“百折不撓”兩個詞,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歐立希刻苦鉆研的科學態度。在學習“歐立希廢寢忘食學習前人經驗”一節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找到能體現“廢寢忘食”的有關詞句,并說說自己的理由,在進行這一環節時,學生學習得較輕松。但要理解“百折不撓”地進行研究時,我給了學生一組關聯詞“雖然……但是……”來說說歐立希在實驗的`過程中面對困難是如何做的。
作此訓練的目的是既讓學生學會提取文中信息,又讓他們能夠得到語言表達的鍛煉,反饋結果較好。為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思維,我又結合書中說寫雙通道:“有位朋友勸歐立希中斷研究,助手們聽了有些動搖了,想象一下,面對這種情況,歐立希是怎樣鼓舞助手的士氣的?”思考之后,學生章艷艷說:“歐立希堅定地說‘我們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
看著這么多死去的同胞,我們作為一名醫生,難道不應該找一些阻止這種傳染病的藥物嗎?請相信我們是一定能成功的。’”聶君瑤說:“歐立希對他的助手說:‘如果我們現在就放棄,那我們之前所有的辛苦和汗水不就都白費了嗎?’”何渝鴻說:“歐立希堅決地對他們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不要為這點困難而放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總有一天,實驗會成功的。’”陳曉龍說:“他說:‘大家不要放棄,雨過會天晴的,沒有暴風雨,哪兒來的雨后彩虹?我們不能放棄,要不然的話就會有更多人要死亡,甚至可能是我們的自己的家人或自己。’”周瑞超說:“歐立希對他的助手們說:‘半途而廢是懦夫,難道你們想當懦夫嗎?我們繼續試驗下去還會有希望,如果就這樣放棄,就連最后的希望也會破滅了。’”……不必多言,從發言中我們已經看到教學效果有了。所以說,課上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多思考,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他們才能回報你精彩!
【語文《找到神奇子彈的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說課稿07-05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說課稿10-03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教學設計范文11-07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優秀說課稿05-01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說課稿范文09-30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優秀說課稿范文10-26
找到 “ 神奇子彈 ” 的人評課稿11-02
《找到神奇子彈的人》評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