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小學人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的起始課,是學生掌握整數除法和小數乘法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
但計算教學枯燥無味,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使學生輕松獲得一定的計算能力呢?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程理念要求,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能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學得方法。
在這節課中,我先引導學生主動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創造探究的氛圍。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能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促使了學習主動性,課堂氛圍好,學生和思維得到了發展,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在進行引導,這樣在教師的環環引導下明白小數除以整數的方法及算理后,及時進行練習和鞏固,并充分相信學生在整除法的基礎上,能遷移出類似的小數除法,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養成細心,嚴謹的良好品質,而且學生的思維也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
但是本節課在教學22。4÷4的過程中出現了我事先沒有預設的情節。主要過程是這樣的,我課前預設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把被除數擴大十倍。第二種是在不改變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把小數變成整數來算,結果超出了我的想象,學生居然根據被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被除數擴大10倍除數不變,要想不改變結果商要縮小10倍。
應用這一規律也能計算出正確的結果。這個是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課上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因此我深深感受到上課之前要充分對學生了解。所謂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如果對學生不能進行了解,則無法顧及到學生的想法不知道學生真正需要的。學生第一單元學習的是小數的乘法,對于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相當的熟悉。
所以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學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這個規律,從教學方法來說,每講一個新的內容或稍復雜的問題,一定要“吃透”新在什么地方,是在什么基礎上的新。也要發現與前面知識的聯系。
根據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學習新知識。把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從而擴展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所以這節課之前,我要能夠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也許就能避免這個問題。
總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至理名言對我們的教育教學也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前的準備,而且還不能忽略課后的反思和總結。教師能及時總結和反思課堂上的得與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課的根源;相反,不及時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會失去良好的教學反饋資源。所以,如果教師能及時合理的抓住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會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2
1、導學案的編制怎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去學習
在一稿中設計了“思路引導式導學案”,把例1中的三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給出了解題思路,實踐證明把知識分解的過細,把孩子的思路框住了,反而束縛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結合試講中存在的問題,采納網友們的意見和建議,二稿設計中對導學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設計了“問題引領式導學案”,即:以“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思考。眾多網友在給予肯定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如:學習要求、知識鏈接、學習方法部分文字多又抽象,導學案發給學生,學生都不會關注這部分內容的,那不是給學生看的,感覺是給老師或聽課教師看的;導學案的內容不能過多,只要能達到啟發學生自學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即可;導學案的內容應是要求學生課前應做些什么,而不是課堂上學生怎么做,練習什么……針對網友的建議,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細致的研究,進一步深入的研讀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導學案。“知識鏈接”部分以課前舊知檢測的形式呈現,針對引領學生的課前預習設計問題:利用例1的問題情境,設計了四個有梯度、具體化、針對性強的問題,引領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獨立探索小數除以整數(商大于1)的計算方法,課堂實踐證明,導學案的編制必須建立在讀懂教材、讀懂學生的基礎之上,把握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問題具體化、問題針對化的原則,才能使其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方向盤”、“指南針”和“路線圖”。
2、怎樣讓學生更好地去積累數學學習經驗
“把課堂還給學生”是我們一直的追求,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卻往往“主”不起來,原因何在?值得我們去深思。一稿設計采用了“復習舊知,重溫算理——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課堂檢測、鞏固提升”的教學思路。課堂上學生分小組從不同側重點展示了預習的收獲,當學生展示匯報出現心理明白說不清楚的現象時,教師耐心地引導,不時地鼓勵,當學生展示不到位時,當學生的錯誤未被指出時,當學生的質疑不能找出疑難抓住關鍵時,教師適時地提示、點拔、不斷地追問,使學生在整個展示過程中明確了算理,掌握了算法,達成了既定的知識技能目標,但是一節課下來總覺得缺點什么:課堂活力不夠,學生被動的經歷著數學的學習過程,難以在此過程中主動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課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哪些地方需要小組中交流完成,哪些地方需要展示匯報,哪些地方需要教師點撥都是要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所以在預設時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一定要分析準確,把握好課堂的脈搏!重新梳理兩次教學實踐的成功之處和不足,我們確立了“課前預習、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共享收獲——展示匯報、明確算法——深化點拔、滲透思想——課堂檢測、鞏固提升”的教學思路。使每個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充分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和算法,并且獲得通過遷移舊知、類推探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新知的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樣由課堂實踐得以證明:只有真正讀懂課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3
《小數除以整數》是學生學習小數除法的開始,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為了打破傳統的計算教學方法,突出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較好的處理了“算用”之間的關系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突出“算”與“用”的結合,在計算教學的同時也比較充分地體現解決問題的教學。課的開始,我出示情景圖——媽媽在購買水果,已知水果的數量和總價,提出問題:每樣水果的單價是多少?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列式。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主解決問題,體現策略的多樣性!這樣處理,不但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小數除法產生興趣,而且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能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而這節課中,學生已有整數除法作為基石,因此,自主探索與合作探究就成為了本課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小數除以整數的方法進行探索,并通過與小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方法的對比,使學生看到兩種方法的聯系。接著,組織學生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合作討論(如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算理。讓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自身良好的數學素質并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從作業反饋看,學生掌握不夠理想的。課堂作業全對的人數為65%左右,有錯誤的同學也大多不是因為算理的錯誤,而是由粗心馬虎造成的。
本節課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留出幾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更談不上滲透下一節課的知識,或設計一些開放型的練習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鞏固。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難點是理解商的小數點定位問題。
成功之處:
1、緊緊圍繞知識銜接點,喚醒學生對整數除法計算方法的回憶。在教學例1中,先讓學生按照整數除法算出商,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然后再解決小數點的問題,重點講清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2、強化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讓學生不要受被除數的小數的影響,首先按照整數除法去除,再處理小數點。在教學例2中,繼續聯系例1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算出56除以8的商,重點讓學生知道8應寫在什么位置,為什么要把商寫在十分位上,然后再處理小數點,依然按照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最后再考慮整數部分不夠除,商0。在教學例3中,主要讓學生思考如果有余數怎么計算,學生通過已有知識經驗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如果有余數,要添0再除,為學生學習新知掃清知識障礙。
不足之處:
通過作業的反饋,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忘記點小數點。
2、忘記寫單位名稱。
3、計算出錯。
再教設計:
訓練學生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特別是忘記寫得數、忘記寫單位名稱等普遍性錯誤,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注重強化小數點、規范做題、認真書寫,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5
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數點上了。同一個題可以有多種方法解決,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總路程,問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們想到了三個方法,第一個就讓我驚訝,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數再除以10,從而得到正確答案。他很好的應用了除法的計算規律,這是在四年級時學過的。第二個學生把22.4千米轉化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轉化為3.2千米。這個學生利用了轉化的思想,轉化是數學中很重要的一種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個學生很干脆:“用豎式計算就可以。”呵呵,這可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于是,她一邊說,我一邊在黑板上寫,當商了3之后,她說要先點上小數點,我問為什么。其他學生也看著她,是一樣的問題。她說:“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顯然,這名學生是預習過的,對教材中的這句話非常熟悉。我怕有學生對“商”和“被除數”不明白,特意在這兒多問了幾句,說明哪一個是“被除數”,哪一個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做了幾個練習,有六名學生板演,都做得不錯。
例2是一種新的情況,列出算式為5.6÷7,有好幾個學生張口就說出了答案。但列豎式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根據上面的例題知道,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可是商的小數點前面沒有數啊?這也難不倒孩子們,立刻就說出:“添0”。我糾正:“是商0,當整數部分不夠除的時候,商0,點小數點。”
在整數除法中,當有余數的時候,就不再計算了;現在學了小數,就可以添0繼續算下去。例3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算式為1.8÷12,豎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數是6,教材中問:“接下來怎么除?自己試試。”有學生是預習過的,知道可以添0后繼續計算。可也有學生有疑問:“為什么要添0呢?”我讓孩子們討論這個問題,是啊,為什么可以添0繼續算?也許是熟視無睹了吧,我都沒想過這個問題!討論一段時間后,幾個學生發言,但都不合適。于是,我引導他們往數的意義上去考慮,商1的時候,是把1.8看作18個十分之一;余數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來的.)后,即為60個百分之一,這樣就可以繼續計算了。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6
“小數除法”這一單元的教學非常重要,對于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備課時非常重視,絲毫不敢懈怠。課前我認真分析這單元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熟知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在教學中駕馭比較熟練。
一、成功之處
1.溝通舊知,學會遷移。
課堂開始,我首先通過200÷5=576÷48=832÷32=這幾道典型的整數除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回憶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強調:先看除數是幾位,就看被除數的前幾位,前幾位不夠除時,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寫在那位上面,不夠商1,要用o占位。這樣喚醒學生對整數除法計算方法的積極回憶,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教學中聯系王鵬和張爺爺鍛煉身體的實際生活,出示教材第24頁情境圖,讓學生先說一說從圖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據圖上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這樣出示解決的問題: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通過生活中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3.遷移類比,研究方法。
出示題目之后,我放手讓學生先自主研究,再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匯報22.4÷4的計算方法時,研究出了3種方法:一種是在課本上出現的把小數變成整數來算(單位轉換);另一種是直接用小數來計算,重點要說明為什么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第三種方法學生根據商的變化規律,被除數擴大10倍除數不變,要想不改變這道題的結果商要縮小10倍。即計算224÷4后,再把商縮小10倍,這也充分說明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課堂中林文軒提出了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數時都是寫商幾余幾,可今天卻要在小數點后面添0繼續除呢?他能提出這個問題,可見孩子思考非常深入,因為新知與學生原有知識產生了沖突,這時我加以表揚并認真耐心地引導。
4.加以總結,規范方法。
雖然課本上沒有明確的計算法則,但我想有必要讓學生經歷將計算方法歸納概括并通過語言表述出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學生積極動腦,加以總結:因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和商的相同數位是對齊了的,只要把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這樣學生將計算方法加以規范,用方法引領學生的計算。
二、改進之處
1.有些學生試商不是很熟練,需要加以鞏固,尤其是商中間有零的除法掌握情況不太好,有時會把商中間的零給忘寫,或者漏洞商的小數點,或者與被除數的小數對不齊,需要及時彌補加以練習。
2.個別學生書寫不規范造成了不必要的錯誤。比如豎式中的數字寫得太擠了,豎式中數位沒有對齊,也就造成了計算出現錯誤。
3.應加強聯系,提高正確率和熟練程度。教材在編排時相應的練習較少,課后補充的題也較少,我在下面的練習課上再精挑一些計算題讓學生進行計算比賽,既達到了訓練計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在課堂上,我應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重視應對,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整數除法、商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習小數除以小數奠定基礎,做好鋪墊。
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首先通過教材提供的王鵬堅持晨練的情境,引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算式22.4÷4。教材呈現了兩種思考方法:第一種是采用轉化的思想,借助千米和米的聯系,把小數除法轉化成整數除法進行計算;第二種方法是直接從小數的意義去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啟動學生用已有的經驗來參與新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有相同之處,達到初步體會小數除法意義的目的,并且在交流與研討的過程中探究出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特別是在計算的過程中,為什么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是因為22÷4商5余2,表示2個一,然后再把十分位上的4落下來,與2合起來組成24,表示24個十分之一,24個十分之一除以4商6個十分之一,6要寫在十分位上,在6的前面點上小數點,所以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不足之處:
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總是出現商不點小數點的問題。究其原因是自己在教學中突出強調了按照整數除法計算的問題,如果先對齊小數點,就可以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或者是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白算理,以便更好的理解為什么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再教設計:
可以嘗試先點小數點,再進行計算,看看效果如何。
【五年級上冊《小數除以整數》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相關文章:
小數除以整數數學說課稿11-09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13篇12-04
小數乘整數說課稿14篇11-09
《一個數除以小數》說課稿11-10
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小數乘整數12-04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說課 小數乘整數說課12-04
《小數與單位換算》課后的教學反思12-18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