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真正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我想,略讀課文的教學最應該遵守這一原則。上周的一節組內研究課,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略讀課文要放手。
我選擇的是《假如沒有灰塵》這篇略讀課文。《假如沒有灰塵》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著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濕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
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后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我的教學設計大致是這樣的:
一、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
2、找出課題中的關鍵詞。
3、談對灰塵的感受。
4、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閱讀提示要求,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1、快速瀏覽閱讀提示。
2、指名說出閱讀要求。
3、指名說通過閱讀提示了解到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出示閱讀建議:
⑴ 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么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么作用?用“~~”畫出來。
⑵ 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小組匯報時,要通過讀表現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重點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四、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1、通過這課的學習,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人們看成有害的東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
2、你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3、教師補充《丑石》,再次點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然而,課堂上我卻將有些環節顛倒了,給學生的時間不足,小組交流方法指導不到位,有些問題提出了卻沒能做答,全班交流時,學生讀的還不夠,說的還不透。
究其原因,我想我忽略了這幾點:
1、放手讓學生去“讀”: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去讀,創設出一種想讀就讀、會讀就讀的場面。正因為我沒讓學生讀透,因此后邊的交流就不可能透徹。
2、放手讓學生去“問”: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消除學生頭腦中的疑問,還要讓學生頭腦中產生更多疑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多問。
3、放手讓學生去“講”: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強調個體的自主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略讀課文的教學學生主動表達自己認識、感想的交流更為重要,教師應更多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4、放手讓學生去“評”:
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評點、爭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他們分辨真假、對錯的能力,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
5、放手讓學生去“練”:
《假如沒有灰塵》這一組課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課后練筆很有必要。我不妨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相關的資料進行練筆──以第一人稱寫寫灰塵。這樣有助于使學生獨特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均得以提高,達到思維開放的開放。
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學會放手,教師走下“講壇”,學生走上“學壇”。
【五年級上冊《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06-07
假如沒有灰塵的教學反思08-11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08-30
《假如沒有灰塵》的教學反思11-17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11-03
《假如沒有灰塵》的教學反思09-10
假如沒有灰塵的教學設計及反思06-16
《假如沒有灰塵》的教學反思范文07-04
課文假如沒有灰塵教學反思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