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日月》的教學反思
《壺中日月》這一課 學習“壺文化”和“中國畫”,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魁寶,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重點對學生進行國畫和泥塑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的審美鑒賞能力。我想,這一節課需要營造一種民族文化氛圍,讓同學們在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中走進“壺文化”和“中國畫”,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熏陶。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有關“壺”的資料,同時我也收集了大量的圖片、文字資料。
課堂上,我與孩子們暢談中國的“壺文化”,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中國文化之中……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傳統的繼承和創新的聯系以及藝術與實用性的結合問題。無論是古代的壺還是現代的壺,都具備三個特點,即“雅”、“樸”、“簡”。 “雅”:精致美觀; “樸”:樸素美質; “簡”:簡練、大方、實用。一把好的壺造型要淳樸美觀、形體悅目、輪廓周正、比例協調、線條流暢、裝飾具美感。認識了壺,再進行欣賞國畫名家壺題材作品,為學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式,縮短了學生創作的距離。盤泥條是一種古老而基本的做陶方法,用泥條盤筑的泥胚厚薄均勻而且造型隨意,適合學生進行陶藝的'創造。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用搓泥條和盤泥條的方法制作壺,教材欣賞圖片中選用了三件學生作品,粗獷樸實并充滿童趣的作品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望,還因是同齡人的作品而讓學生有親近感,在制作技法上給學生提示,啟發學生思維。這節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對于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接觸過水墨畫,可是由于“水墨”的特殊性,很多同學表現得膽小、不自信。主要是我在示范時沒能恰到好處的講解用筆用墨的方法,只顧盡快完成這個環節,為有更多的嘗試體驗時間留給學生,這樣看來是有待調整的。還有學生題款的問題,從學生作業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的題款不規范,當然,這主要是我擔心灌輸太多的內容,讓孩子們無法掌握。以上的兩個問題其實都只要稍稍注意就可以讓我的教學更落到實處,也讓這節課更完美!
【《壺中日月》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7-03
《反思反思》教學反思03-03
《音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3
《對美術教學的反思》教學反思07-03
荷花 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03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7-29
教學反思:長城教學反思10-02
《反思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7-0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