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學反思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在現今的社會中成功與否,思維方式的好壞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基于語文學科的特性,發散思維的重要性便順理成章地浮出水面。
發散思維,其特征在于"發散"。沒有中間的判斷。推理過程,直接面對現實事物,抓住事物內在的本質。再以此為圓心,呈放射狀散開。常以突如其來的理解顯現出來,是不按普通的邏輯步驟進行,其內容也常富有創造性。所以,它給傳統的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又給我們的組織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要有明確的"發散圓心",清晰的發散徑。所謂"圓心"就是事物現象的本質,如果沒有定好,運用發散型思維進行閱讀教學則讓學生毫無收獲。"發散半徑",是教師在學生思考前,給出明確的范圍。這樣教師在組織教學中就可以游忍有余。
古詩文從表面上看是詞語的連綴。詞語是詩詞的原材料,也是詩詞意義的物質外殼。詩詞通過表面詞語的組合,往往不能完全表達其中蘊含的豐富意義,讀者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補充利用再創造的余地。因此,古典詩詞的鑒賞,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富于創造性的藝術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角度啟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
一。抓住教材詩詞中的字、詞。引導學生質疑。啟發學生發散思維,例如:"九年義務教育三年之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三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有這樣一句:"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在讓學生試寫的過程中,我發現多數同學都將"道"寫成了"到",在反饋時,我這樣問:"聞道龍標過五溪"中的道"為什么是這個字?"有的同學說:"是"到"字的通假字"。有的同學說:"詩中的意思是"道路"所以要用這個字。"我讓同學考慮兩個字的意思,并再讀全詩,聯系前后文,發散性去思考,最后通過討論得到正確結論:"聞道"中"道"字理解為"說、講"。再如,我在教授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時,第一次讓學生通讀全文后,就有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文中“不求甚解”看課下注釋的解釋“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下功夫”這不是一個褒義詞嗎?但我們常見的這個詞明明是貶義的。我馬上對他的提問給予高度認可,之后爭求余下同學的意見。討論了一會兒,一個同學就說:“這和我們以前遇到的古今異義詞道理一樣——古今意義不同,對他的回答我很高興并鼓勵余下同學多進行發散性思維。
二。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向學生介紹有些作品主題的幾種爭議意見,通過熟悉作品后,引導學生角度,多層思考,錢夢龍老師就常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制造矛盾。這些“矛盾”是同學們深入理解過程中的“攔路石”。學生如何去克服它們,這就是一個思維方法行成的過程,這種方法通常比教師的'直接提問有效。例如:理解《愚公移山》中,愚公和智叟兩個人物時,可以爭求學生到底喜歡哪個人物。可以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分析他們的現實意義,這樣學生通過爭論,就可以更全方位的認識。教師不要一味地愚公是正確的,智叟是假聰明。可以先提出不同意見:我認為愚公也有不足取的地方。比如,方式等。這樣就引發學生發散思維,在這個過程中,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人物在他們的爭論過程中被全方位地認識了。
三。選擇恰當的觸發點,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古典詩文大多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理解作家詩詞中的意境。有一個運用自己生活經驗感受進行聯想。補充的過程,除了學生本身的主觀條件,教師選擇恰當的觸發點是重要的,這個觸發點可以是關鍵詞,也可以是意象。比如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可以把題目中的“左”作為關鍵詞,引導學生去發散思維,理解作者被貶官時的心情。這樣作者選擇的景物“楊花”和“子規”就可以理解了。同時,“我寄愁心與明月”聯系作者的被貶,李白作為朋友的那種愁情也能讓學生更深入認識。另外,如《觀書有感》這類哲理詩,就要把重點放在意義的深入理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表面上是在說水渠中的水,實際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做人要不斷吸收新知識,這樣才能心靈澄明。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深層含義是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
古代的佳文,作,經歷了幾千年的洗禮,流傳至今我們要從中吸取文化的精華,并在古人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不斷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
總之,運用發散思維進行古詩文閱讀教學,可以把古詩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古詩文閱讀脫離原來的教學模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但在教學過程中,大家應注意這樣一個問題:發散思維,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它并不是孤立進行的。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只有將其與其他的思維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九年級語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語文教學反思07-20
唐雎不辱使命優秀教學反思06-08
《唐雎不辱使命》12-24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08-03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課件03-31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07-30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10-28
《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學感想06-22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