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直面挫折》教學反思
巧妙運用教學機智,創造賞識激勵的課堂氛圍
思想品德教學中,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只有巧妙的運用教學機智,才能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和處理突發事情的應變能力,給學生創造賞識激勵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活生生的有意識的人,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先看、先想、先說、先練,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上《直面挫折》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事先做一份關于挫折的調查問卷,由教師統計整理,以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對挫折的認識。然后我運用了故事導入。
老師:今天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故事:《聰明的驢》
很久以前,有位老漢家里養著一頭驢。有一天,老漢牽著驢馱著東西去趕集。不幸的是,半路上驢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枯井里面,怎么也出不來。老漢看到驢悲哀的掙扎,決定忍痛讓驢“安樂死”。于是搬來一簍簍的沙土往井里倒下,開始的時候,驢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事,便發出了令人膽戰心驚的叫聲。后來,令人奇怪的是,驢安靜了下來。不久,卻沒有再聽到它的聲音。結果……
請發揮你的想像,猜猜這頭驢最后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用“猜”而不說“想”或“思考”,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冷門迭報,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又填了幾鏟土之后,農夫往井里看了看。他見到的情景讓他驚訝不已。
驢對砸在背上的每一鏟土做出了非凡之舉:它把土抖掉,然后往上走一步。隨著農夫不斷往驢身上鏟土,驢不斷把土抖掉,再往上走一步。很快,農夫驚呆了——驢邁出了井口,歡快地跑了出來!
老師:驢最后轉危為安,生活中的挫折就如同這里的土,各種各樣的土,會往你身上鏟,從井里出來的辦法就是抖掉身上的土,往上走一步,我們的第一個困難都是一塊墊腳石,通過不懈的努力,不放棄,就可以像這頭聰明的驢,抖掉身上的土,從深井里走出來。(謎底的揭示不落俗套,既有心理活動描述,又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當中來,使學生從故事中聯想到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通過驢的聰明,也使學生讓感受到自己碰到困難應該如何處理。)
緊接著老師提出問題:
師: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挫折呢?
學生回憶挫折:老師提問,A你面對的困難或挫折是什么?
B當時心情怎么樣?C你最終有沒有戰勝這個困難或挫折?(如果戰勝了,如何戰勝的?)(取材身邊的事例,由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感受自己做學生的神圣和樂趣,課堂再次進入高潮。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師:剛才有的同學講述了自己戰勝挫折的經驗,有的同學(講述)自己挑戰挫折最終失敗的經歷,看來同學們的挫折經歷還是很多的,生活中挫折是普通存在的,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名人是如何應對挫折的。人生于世,挫折難免,對于我們來說,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關鍵是著我們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它。下面請看兩個故事:(課本65、66)殘疾姑娘小丹和美國總統林肯戰勝挫折而成功的事例。(通過兩個事例讓學生明白,挫折是對人的磨煉,也是促進人成長的必然因素。我們只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它,才能將它轉化為成功的動力。)
這節課由于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參與到其中,能夠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參與產生共鳴,課堂氣氛活躍,所以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曾有過不理想的教學生成。如:在上《保護個人隱私》這節課時,我感覺這節課應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是實效性較強的一節課,可是不是很理想。首先,我用一則新聞“某人的郵件在網上被晾曬長達23天之久”作為導課,啟發學生思考,引出隱私權的概念,再者以小萍的故事為線索,將她在學校、社會、家庭中的遭遇來引導學生學習法律保護公民的個人隱私權,落實我國在保護公民隱私權方面的法律規定,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隱私權,不做侵犯他人隱私權的事情。然后,我找了幾個例子,如:“小麗:小萍,你這件衣服很好看,是什么牌子的'?多少錢買的?“小王:這是我媽媽單位里分的筆記本給你一本。哦,對了,你媽媽在什么單位啊?”“啊,你胖了,你現在體重多少啊?”之所以這樣設計的用意是這些都是學生在平常生活中不經意會犯
的錯誤。而這些問題實際上都屬于個人比較隱私的問題,最好是不要輕易問別人這些問題。上課時,學生一看到材料就議論開了“我也是這樣的”、“這有什么關系?”聽到這些議論,我一陣竊喜,看來學生有共鳴了,課堂的高潮馬上就要來了。誰知還沒有等我竊喜完畢,問題來了。課堂開始不受控制,很大一部分的同學對材料中的做法都持贊同意見,站起來發表反對意見的同學竟受到底下很多同學的“圍攻”。我慌忙再做解釋,想把學生的想法給壓制下去。但學生并不買我的帳,等我總結歸納完畢,底下的討論并沒有就此結束。“說一下父母單位有什么關系?這就侵犯別人的隱私了嗎?”……為什么學生會對這一問題持這么激烈的態度?不是已經選取了學生典型的例子,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了,但為什么上課的效果會比第一次更糟?是啊,在中國這個社會里,問一問別人的體重,問問別人父母干什么,工資多少,雖然是涉及到了別人的隱私但是中國人的習慣不就是這樣嗎?如何真正去區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和隱私?界線在哪里?好象不是一節課的時間所能講清楚的。學生的興趣是調動起來了,但是教學效果卻很差。從學生的身邊入手,想法是對的,但問題是切入點找錯了。并不是只要是學生身邊的事情都適用,就是最佳的教學資源。有時候學生的課程資源并不適用,因為材料選取的目的性不是很強。這節課學生反應很熱烈,但好象并不是真正由于課堂內容激發起來的熱烈,僅僅是為爭論而爭論。在整節課中,沒有真正能夠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爆點。隱私權對學生而言,應該是很重要的,為什么學生會表現得無動于衷?看看整節課的教學設計,隱私權的重要性始終沒有突現出來。如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權利,需要“激動”什么,當然可以“無動于衷”,可以“事不關已高高掛起。隱私權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很可惜在一節的上課過程中沒有顯示出來。
良好的教學機智是我們教師必備的素質,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加開放,我們教師也應緊跟時代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努力培養這一素質,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需要。結合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培養良好的教學機智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真心熱愛教育、真心熱愛自己的學生,勤于思考、注重實踐、勇于探索,就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
二、堅持以人為本,挖掘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教學資源,創設融思想性、知識性、生活性、藝術性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情境。
三、從教材中精心提煉出適合學生能力發展要求并能啟迪學生思維的關鍵性問題,通過巧妙地引導和點撥,使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的聚焦點凝結在這些內容和問題上,并使二者發生矛盾“沖突”,提煉課堂生成。
四、學會創新,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失敗和不如意的地方,不要因為有困難我們就怕。相反,我們要敢于在教學中有適當的創新,同時也應善于反思自己課堂中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優點,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使今后教學揚長避短。
總之,新課程指導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呼喚教學機智。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機智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教學機智,提高教學藝術。
【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直面挫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經典的直面挫折說課稿04-01
《直面挫折》教案精選04-06
直面挫折說課稿04-14
直面挫折教案08-09
直面挫折作文08-06
★直面挫折的作文07-15
—直面挫折作文03-02
經典的直面挫折說課稿范文10-11
直面挫折教案模板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