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做中思考并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本次集體備課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如何上好《數據的分段和整理》以及《條形統計圖》這兩課,我認識到教師首先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使學生經理收集、整理數據和繪制統計圖的全過程。激勵學生自己去實踐,在做中思考、做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問題”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
具體做法是:
1、創設生活情境,師生共同探索統計表形成的歷程
為什么要制成統計表?統計表是如何形成的?這是對統計表必要性的質疑。老師首先要有學校現實生活入手,創設讓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制校服,啟發學生課前把班級里的學生身高記下來。面對收集整理數據的困難,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想到用統計表的方法,然后明確按服裝大小對應的范圍,分段整理數據。通過比較使學生體會到用“正”字的方法簡單實用。
2、創設問題情境,師生共同探索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教學《統計圖》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出發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嘗試獨立制圖的格不夠的問題時,引導學生用一個格表示兩個單位、或五個單位、或十個單位。讓學生體會到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一個格表示幾個單位。在交流中感受條形統計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數量的多少,便于統計數據的比較。
此外,做書上練習題時,要結合題目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感受我國上海在世界大都市中的地位,增強民族感、感受我國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讓學生在做中思考并解決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在反思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11-20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8-03
教學解決問題反思02-19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4-21
解決問題教學的反思07-04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1-24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1-19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