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反思
1、上課前組織學生自制生態瓶活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也使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2、上課時通過對自制生態瓶的觀察質疑,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從一開始就緊緊的抓住了學生,課堂上可以看到學生躍躍欲試的情景。
3、新課教學中將學生這種情緒引導到對教材活動資料的分析上來,凱巴森林中大多數肉食動物被捕殺而黑尾鹿數量先增后降的現象再次引發學生思維沖突,情緒再次被提升。
4、課堂中一系列的問題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實現了從感性向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學生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5、角色扮演的活動將課堂推向了高潮。學生經歷了知識建構的洗禮,較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有一種心身愉樂的感覺。
6、本節課的概念教學運用了‘先填材料,后加框’的模式,檢測中發現效果較好,
7、角色扮演活動課前進行了預演,課堂上秩序較好,效果明顯。解決了‘活而不亂’的難題。
8、整節課教師講的少,引導參與的多,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
課堂教學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約20%的學生沒有參與完成生態瓶的制作,部分學困生閱讀、分析、概括能力差,參與意識不強,注意力不集中。
2、發現部分學生解讀圖表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欠缺。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物《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教學反思07-12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反思5篇10-31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12-18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11-30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案08-28
《生態系統》教學反思10-22
生態系統教學反思07-07
生態系統的教學反思05-15
《生態系統》的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