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原來是屬“獨立閱讀”類課文,只需一教時,而現在被劃到精讀課文之列,所以我用了三教時。第一教時設計突出一個“實”,即求實與扎實,即讓學生對整個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實實地讓他們“流利朗讀”,還得讓他們實實在在地寫好字,完成寫字作業。第二教時,我沒有采取多媒體手段,只是力求讓學生通過再現式的有感情朗讀,深入地感受荷蘭田園的美。
第三課時,前20分鐘是對文本的再次回味與嚼咀,同時完成背誦兩小節的任務。后20分鐘是指導學生完成課內作業的過程。這兩個過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學時,我盡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語言引引領學生進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由于課文比較長,而每一部分的語言都比較美,但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這兩節是牧場的代表景觀。對于第四節,采用師生對話的'形式一下帶過,而第五節與第六節,采取讓學生通過輕輕讀,邊讀邊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讓牧場的夜景在他們的腦海中時時浮現。在教學時我仍遵循著從整體到細節,再到整體的方法,如開頭為學生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再次走入牧場,看看牧場中的風光到底是有何特點,有何詩意。他們通過一個整體的朗讀,對文本應該有一個鳥瞰的感知。最后,以第一節和最后一節為切入點,讓學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說荷蘭是花之國,是因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边@樣,就讓學生從微觀世界中走了出來,重新整體認識了荷蘭的田園風光。
后我設計了一個“深化延伸”的綜合題,即“我們馬上要回家了,你們感覺帶點什么最有紀念意義呢?”學生說了很多,有同學說帶點“郁金香”,因為這是荷蘭的國花。我當時也肯定了,我想荷蘭的鄉間到處都是,摘幾株也沒有事的。課后有老師說,這樣是不對,這是鼓勵學生亂摘花,我也有點猶豫了。
在整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著用再現的方法,讓學生把語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腦中,讓他們能透過文字,感觸到田園詩情畫意。像牧場的綠草、鮮花、清河等,我全都注意放大他們的美,讓這些美能更好地詩化,點綴那些生靈的詩意。對于重點的語句,我采取反復誦讀的方法,讓這些語言形象,能深深地記憶在學生的心靈之中,如什么樣的綠草,什么樣的鮮花,什么的駿馬等,讓學生能深深地記在腦中,形成很好的語言積累。
【課文《田園詩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07-02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07-21
《田園詩情》的教學反思06-11
田園詩情課文原文12-25
《田園詩情》的教學反思范文07-05
田園詩情課文內容12-08
《田園詩情》的課文內容12-07
田園詩情語文教學反思07-06
語文課文《田園詩情》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