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在現實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1
這是一首傳唱了五十多年的經典老歌。在教學中,如何使《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有新的突破,為此,對歌曲的教學設計我做了重新安排,打破常規,做了一些嘗試: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學科綜合與其他音樂體裁的聯系。從學生熟悉喜歡的北京名勝為主線導入新課,體會蕩舟湖面,快樂歌唱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歌詞欣賞、了解創作背景中來,再對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進行介紹:是影片《祖國的花朵》插曲,作于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是一首優秀的二聲部童聲合唱歌曲,曾獲 1980 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評選一等獎,至今仍傳唱不衰。當我介紹到這首歌你們的爸爸、媽媽也許都會唱時,學生們十分佩服的眼神和表情到現在還在我的腦海中呈現。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歌曲產生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對美的感受。在朗讀歌詞時,學生習慣了按歌曲節奏朗讀歌詞,但在這一課中我強調學生用有感情的聲音朗讀歌詞,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現的內涵;在歌曲的學唱中,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姿勢進行演唱,教會學生連貫而優美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傾聽和參與中獲得對歌曲的初步感知。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聆聽,跟隨音樂輕輕搖擺、輕聲哼唱等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曲調優美抒情,娓婉動聽,富有詩情畫意。通過欣賞課件和歌曲的學唱,感受歌曲十分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們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起伏的`旋律層層展開,音樂富有動感,將人們引入小船蕩漾、水波連綿的意境之中。并滲透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等技能的訓練,讓學生人人都參與,并鼓勵每個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創設平等、民主、愉悅的課堂環境,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讓美的音樂觸動他們的心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前,通過小小音樂會,有班級的小樂隊及為大家獻上精彩的表演,還有用動作手勢表現歌曲,用豎笛演奏等,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有特長的學生一展才華,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將本節課的內容繼續升華,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較為成功的完成了全課的教學。這樣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歌曲的內涵,增進對音樂不同題材以及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2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經典老歌的歌詞,內容淺顯,語言清新生動,洋溢著生命的活力。歌詞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和風拂面,水波蕩漾,四周環境繞著綠樹紅墻的北海公園里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課余時間蕩舟北海、盡情歡樂的動人情景,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
全詩共分三小節。第一小節著重描繪如畫的北海風光;第二小節表現了沐浴在黨的陽光下的少先隊員的喜悅心情;第三小節則表達了盡情歡樂的少先隊員和祖國人民的感激之情。在第一課時整體感知時,我已帶領學生初步概括了每一小節所寫的內容。因為是在老師的一步步帶領下,所以學生概括的比較輕松,如果讓他們自己去概括,我想,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困難的。概括,將是我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整首詩,最難教的是第二小節中的一些意象,如“紅領巾”、“太陽”、“陽光”等。“紅領巾”,學生比較熟悉,很容易就能想到是少先隊員。但是“太陽”代表黨,“陽光”代表黨對少先隊員的關懷,卻很難向學生訴說,學生也比較難理解。因為這首歌的背景與他們相去甚遠。05后的他們,腦海中幾乎沒有“黨”一概念。因此,在看到他們一臉的茫然時,我也講得很心虛。如何把這些概念,輕松地融入到教學中,這是我應該思考的。也許介紹一些當時的情況,也許可以放一放《祖國花朵》這部影片;也許可以從他們身邊的事入手……
還有一疑問,一直在頭腦中,揮之不去!“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的“飄蕩”為是這個“飄”而不是這個“漂”?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3
本課是一首著名的兒童歌曲的歌詞,作者是著名的詞作家喬羽。題目《讓我們蕩起雙槳》,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這首歌詞描述了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情景,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詩由少年兒童蕩起雙槳泛舟北海寫起,先寫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寫蕩舟湖上的喜悅心情,第三小節則以一個問題將詩歌立意進一步拓展升華。第一小節描述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宜人的自然風光。清澈的湖水,美麗的白塔,綠樹紅墻,色彩鮮艷和諧,令人陶醉。第二小節抒發少年兒童蕩舟北海的喜悅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園,“我們愉快歌唱”,盡情歡樂,引來水中的魚兒望著我們泛舟,聽我們歌唱。歌詞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少年兒童對幸福生活感到無比愉悅的真切感受,同時又充滿童趣。
《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難點是理解“是誰為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學第3小節中,我采用多元化聯系,情感牽引,突破難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抓住盡情歡樂,讓孩子們說說什么是“盡情歡樂”?孩子們有的說是“開開心心地玩”,有的說是“痛痛快快的玩”。“從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回答“幸福快樂”。在此基礎上,引出問題“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孩子們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多拘泥于父母、老師等范疇。我進一步引導,“父母、老師可以給你創設幸福的生活,但能給全國的小朋友創造幸福的生活嗎?”將孩子的思路拓展開,明確是黨給予了我們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此孩子們的感受還是淺層次的。為此,我作了兩個情感牽引:一是體會文中“我們”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我動情地描述了舊社會孩子們窮困潦倒的生活窘態與新社會孩子們成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兩種狀態的強烈對比,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震撼,深深地體會了黨的偉大、黨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感受到文中的“我們”對黨的無比熱愛之情。二是聯系實際,說說現在的我們感受到了黨的哪些關懷?孩子們在討論交流中,聯系自己在花園式的學校里學習、免費享受義務教育等事例,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偉大與恩情,由衷地產生了對黨的感激之情和熱愛之情。兩種情感牽引,使得難點進一步突破,孩子們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發,再來讀文時,孩子們更能聲情并茂了。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4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歡快優美的旋律,清新生動的歌詞,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讓我們蕩起雙槳》共有三小節。第一小節描寫了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宜人自然風光,美麗的白塔,清澈的湖水,第二小節抒發少年兒童蕩舟北海的喜悅心情。置身這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園,“我們愉快歌唱”,盡情歡樂,引來水中的魚兒望著我們游玩,聽我們歌唱。第三小節則表達了盡情歡快的少先隊員對當合祖國人民的感激之情。
在教學時,學生通過整體感知,體會出孩子們愉快的心情。于是我問: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呢?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學生們就馬上發現:在北海劃船,看見白的塔,綠的樹,紅的.墻,藍的海,真美!孩子們都陶醉了。我又問:水中的魚兒為什么會望著我們泛舟,聽我們歌唱?通過讀書,學生知道了這是孩子們節魚兒的自由自在、歡快來表達自己的快樂心情。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回答各種各樣:有爸爸媽媽,有老師,有同學……可是沒有人說是黨和國家。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他們最真實的感受。黨和國家對于他們來講還很抽象,他們感受最真切的是父母、老師、同學,親朋好友的愛。于是我讓他們回憶自己看過的電視、電影中的王二小、張嘎、潘冬子,再說說現在優越的學習環境:寬敞明亮的教室,嶄新的課桌椅,一本本的免費課本……這時候學生們明白了,是黨和國家給我們安排了幸福的生活,當然,也有爸爸媽媽。這時學生胸中涌起了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和人民的感激之情,朗讀詩句的時候,就聲情并茂。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5
從理解詩句入手,逐節理解內容,并通過朗讀、講解、描述等手段,指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時要加強朗讀,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進行,逐漸由有感情地朗讀達到背誦。
這節課,學生比較積極,搶著讀,搶著舉手,我想那是因為讀字詞句,比較容易,有成就感。在重點感悟課文時,學生明顯的積極性降低了許多。總的來說,學生不適應三年級對段與篇的重視。“語基的重點要因課而練”,于是,今天給學生講了一個新的句式--擬人句,很想讓他們拓展一下,但是考慮到學生剛接觸,還沒有消化,就沒有拓展。在回答“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時,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父母”“國家”“老師”“自己”“太陽”“地球”“科學家”……面對這樣的回答,我了解學生的'差異使答案有著差異,但“課文的主題思想不能更改”,于是,我說:“幸福不是靠誰安排的,是靠我們的勞動換來的,是靠強盛的祖國、勤勞的人民創造的。”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6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著名的兒童歌曲的歌詞,作者是著名的詞作家喬羽。本課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這首歌詞描述了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情景,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詩由少年兒童蕩起雙槳泛舟北海寫起,先寫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寫蕩舟湖上的喜悅心情,第三小節則以一個問題將詩歌立意進一步拓展升華。第一小節描述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宜人的自然風光。清澈的湖水,美麗的白塔,綠樹紅墻,色彩鮮艷和諧,令人陶醉。第二小節抒發少年兒童蕩舟北海的喜悅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園,“我們愉快歌唱”,盡情歡樂,引來水中的魚兒望著我們泛舟,聽我們歌唱。歌詞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少年兒童對幸福生活感到無比愉悅的真切感受,同時又充滿童趣。
首先,我以歌曲導入,在學生熟悉的歌曲聲中,啟發學生回憶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來喚起與詩中少先隊員相似的情感體驗,借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著,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加強詞句教學。本課遣詞造句準確、精當是鮮明特點。因此,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去體會這個特點。如第一小節,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漸入情境,然后,我通過“蕩、推、倒映、環繞|”等詞語誘發學生展開想象,并結合課文插圖,直觀感受北海秀麗的風光,從而感悟詩歌用詞的精妙。
然后,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例如提出問題:“紅領巾”指什么?“陽光”又喻指什么?使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紅領巾”與“陽光”的關系,體會“迎”“灑”蘊含的意思。
最后,重點理解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誰為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我先讓孩子們說說什么是“盡情歡樂”?孩子們有的說是“開開心心地玩”,有的說是“痛痛快快的玩”。“從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回答“幸福快樂”。在此基礎上,引出問題“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由于第二小節的詳細分析,孩子們幾乎都可以說出黨給予了我們幸福的生活。但是在進一步體會時,學生很難理解舊社會孩子們窮困潦倒的.生活窘態,如果我可以結合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說說舊社會孩子們的生活并與新社會孩子們成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形成強烈對比,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震撼,深深地去體會黨的偉大、黨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感受到文中的“我們”對黨的無比熱愛之情。除此,還要聯系實際,說說現在的我們感受到了黨的哪些關懷?孩子們在討論交流中,聯系自己在花園式的學校里學習、免費享受義務教育等事例,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偉大與恩情,由衷地產生了對黨的感激之情和熱愛之情。兩種情感牽引,才能使得難點進一步突破,使得孩子們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發!
除此,本課的教學我還重視他們的朗讀,對每一小節都進行情感分析,指導朗讀,但是如果我可以示范,這樣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氣氛將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7
本文是一首詩歌,語言靈動活潑,清新可感,細細讀來,字里行間的流淌的美好也如一陣爽風,透入心間。
這么美的詩歌,怎樣讓孩子們一步步走入?
首先,聆聽音樂,愉快享受。
上課伊始,給孩子們聆聽了這首優美的歌曲,孩子們被深深陶醉了,都覺得好聽,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把孩子們帶入了美好的'情境。
其次,欣賞畫面,直觀感知。
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象,因勢利導穿插表達,幫助理解了文意。想象與表演,可以說整篇課文的教學,想象是時刻伴隨的,想象孩子們在蕩舟歌唱,想象魚兒在悄悄地聽孩子們愉快歌唱,想象孩子們在游公園時的遐想。孩子們一邊想象一邊表演一邊學習課文,覺得很有意思。
表達:表達可以說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除了邊學習課文邊想象邊表達之外,還有根據插圖進行表達也是重點,我讓孩子們認真觀察圖,說說看到了,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結合練習)。孩子們的想象五花八門,圖中有的沒有的都說了,合情合理。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8
教學這篇課文時,學生的興致很濃,究其原因,跟營造的學習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了進去。
一、上課伊始,我唱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誰知孩子們會唱以前的兒童歌曲,他們和我一起唱起來,歌聲停止我對他們會唱表現出吃驚,我說:“你們知道這首歌是誰寫的嗎?”他們都搖頭說不知道,我把作者、及這首歌是影片《祖國花朵》中的插曲簡單介紹了一下。接著出示課題,孩子們讀的很有感覺,我說,我們之前以歌詞作課文的,他們立即高高舉起了小手,是《快樂的節日》、《歌唱二小放牛郎》順便鞏固了舊知,并讓零散的知識成系統。
二、為了讓他們能真正體會文中的'少先隊員課余時間蕩舟北海、盡情玩耍地愉悅心情,引導他們我們自己在緊張學習之余集體游玩瘦西湖的心情。我接著說,課文中的孩子們是在哪里游玩呢?我出示掛圖和刻中的第一自然段,讓他們從中找答案,有同學說是瘦西湖,立即有同學提出不同意見,白塔的傳說、為什么是綠樹紅墻,孩子們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發揮,課外書上學到的知識能運用起來,有收獲感,并感到多看課外書的重要等,這一部分著重讓他們感受美麗如畫的北海風光以及孩子們的喜悅
三、教學第二部分時,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體會陽光下的少先隊員內心的喜悅:“迎”、“灑”、“望”“悄悄地”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9
聽一位老師上《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有這樣兩個環節引起我的思考。一是教師引導學生讀第一節詩時,是這樣說的:“北海公園的景色可美了,讓我們趕快去看看吧。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二是讀三四行詩“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補畫的環節,讓學生把白塔的倒影和四周的綠樹紅墻畫出來。
第一個環節首先讓我感覺到老師自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至關重要。老師的理解出現問題必然導致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引導的偏差。看得出來,學習第一節詩老師的著重點放在了感受北海公園的美景上。其實這節詩重點應是寫孩子們在湖面蕩舟的美好畫面和輕松愉悅的心情。孩子們腦海中浮現的應是輕舟蕩漾,碧波白浪,綠樹紅墻,涼風習習,歌聲陣陣的一幅整體的畫面,感受到的是紅領巾愉快的心情。如果對課文有了這樣的理解,那么就不會把這節詩割裂開了,拎出喜歡的句子來讀,應是作為一個整體來讀,來感悟,也不會只引導學生去注意景美,而是從人的活動、心情,景色的優美多方面綜合來讀詩,感受詩歌的'意境。
第二個環節我們看到了老師試圖通過多種形式讓孩子去感受語言,這種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些設想是否真正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思維和想象。如果處理不當,會適得其反。“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這兩行詩寫得確實非常美,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教師讓學生補畫,意圖是想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個美景,同時理解“倒映”和“環繞”。學生大多能把白塔的倒影畫正確,這樣的常識學生基本還是有的,再說書上有白塔的倒影。那么這個畫倒影的作用就要打折扣了。書上的畫一目了然,再畫有點多余的感覺。學生沒法畫出“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這很正常,因為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從一個視角來畫是不能把“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給畫出來的,只能畫出一部分。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說畫還差點什么,引導學生說到四周環繞綠樹紅墻來,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一圈的綠樹紅墻,邊畫邊說這就是環繞,本來很美麗的一幅圖突然間變得逼仄了,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來了,小船仿佛被緊緊包圍了。看似很好地理解了環繞,實則不然,隨著黑板上那幅美麗的圖被環繞后變得死板,環繞這個詞教死了,這句詩也教得失去詩味了。紅領巾在船上輕輕劃著槳,船兒在水中蕩漾,遠遠望去,綠樹紅墻,令人陶醉。本來能引起無限遐想的詩歌語言經這樣一處理現在卻變得呆板,了無生趣了。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 10
本課是一首著名的兒童歌曲的歌詞,作者是著名的詞作家喬羽。題目《讓我們蕩起雙槳》,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這首歌詞描述了少年兒童泛舟北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情景,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
《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難點是理解“是誰為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學第3小節中,我情感牽引,突破難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抓住盡情歡樂,讓孩子們說說什么是“盡情歡樂”?孩子們有的說是“開開心心地玩”,有的說是“痛痛快快的玩”。“從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回答“幸福快樂”。在此基礎上,引出問題“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孩子們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多拘泥于父母、老師等范疇。我進一步引導,“父母、老師可以給你創設幸福的生活,但能給全國的小朋友創造幸福的生活嗎?”將孩子的思路拓展開,明確是黨給予了我們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此孩子們的感受還是淺層次的。為此,我作了兩個情感牽引:一是體會文中“我們”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我動情地描述了舊社會孩子們窮困潦倒的生活窘態與新社會孩子們成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兩種狀態的強烈對比,讓孩子們的心靈受到震撼,深深地體會了黨的偉大、黨對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感受到文中的“我們”對黨的無比熱愛之情。二是聯系實際,說說現在的我們感受到了黨的哪些關懷?孩子們在討論交流中,聯系自己在花園式的學校里學習、免費享受義務教育等事例,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偉大與恩情,由衷地產生了對黨的感激之情和熱愛之情。兩種情感牽引,使得難點進一步突破,孩子們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發,再來讀文時,孩子們更能聲情并茂了。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字詞教學有些忽視,尤其是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06-26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07-15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06-26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07-15
《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反思07-09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05-04
《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秀02-10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反思通用01-31
《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反思通用05-19
《讓我們蕩起雙槳》教學設計優秀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