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29 16:35:2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教學反思范文

  一、精心作好課前準備,是上好這一課的基礎。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教學反思范文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在我們科學課的課前準備,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沒有精心的準備,再“professional"的老師也無法上好這課.

  先羅列一下要準備的材料吧:

  教師演示用材料:兩個大水槽,分別用標簽紙編碼:1號和2號,里面分別盛一水槽請水,一水槽鹽水(鹽水的濃度剛好能使馬鈴薯浮在水面),天平一架,濾紙兩張,兩個有刻度的小燒杯,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糖水,一杯食用油,一個鐵塊,滴管,量筒兩個.

  學生小組實驗用材料:材料盤,酒精燈,火柴,一個比較小的馬鈴薯,兩個鐵勺,分別貼好標簽:1號和2號,一個信封(里面裝有5袋食用鹽,分別裝在自封袋里,質量基本相同),一個一次性杯子(里面盛一寫水,用來放燃燒過的火柴梗)。

  羅列完畢,實際操作中,老師應該準備得更充分些,甚至再多準備一些學生可能會說到,并在他們設計的實驗中將要用到的材料,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自主性,而老師只是配合學生,成為他們的啟發者,活動的組織者,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的得力助手。

  二、充分的課堂預設,是上好這一課的前提。

  精心的課前準備,來自“縝密”的'課堂預設。預設什么?

  1、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學生,才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比如說:教學這一課時,由于學生在前幾課時的學習中,認識了解到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與“大小”、“輕重”有關,于是,在引入《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時,我就出示一大一小兩個馬鈴薯,讓學生猜測“大的沉,還是小的沉?”,再通過實踐發現“與大小沒有關系”,學生再進一步猜測“可能與‘液體’有關,這樣的引入,平實而切合學生,使科學探究層層推進。

  2、巧設鋪墊,過渡無痕。

  這堂課,我聽過同行上過幾次,每次老師讓學生猜測“同樣多的清水和鹽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很多學生都說不到“可能與輕重有關系”,到了這個環節,一般老師為了順利進入下一個環節,就自己說:“會不會他們的輕重不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學生怎么想,就開始比較兩杯液體的重量了。

  而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追求無痕過渡,在一開始,我就出示一大一小的兩個馬鈴薯,讓學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說出了大小、輕重、形狀等不同點后,我及時板書,并表揚學生:“你說的很對,我們在觀察兩個相似的物體時,就可以比比他們的大小、輕重等不同的地方。”同時板書:大小、輕重。如此一來,再讓學生通過比較“兩杯同樣體積的清水和鹽水的不同點”,探究馬鈴薯為什么在清水中沉,在濃鹽水這浮,學生自然會想到可能由于它們的重量不同,通過稱一稱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簡單的鋪墊,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驗證——獲得結論——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過程。無痕的過渡,也讓學生快樂地經歷了整個探究過程,教師真正地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說課稿04-06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說課稿11-02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說課稿范文08-06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設計(精選6篇)04-29

《馬鈴薯在水中的沉與浮》說課稿04-11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案設計09-27

馬鈴薯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說課稿3篇11-14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反思11-24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反思01-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 在线影片亚洲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亚洲理论中字在线观看 |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