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1
昨天下午第三節課后接到裴主任通知,讓我今天早晨在三班上一堂公開課,非常的突然。然后冷靜下來以后就向劉化匯報了此事,問問他對我有什么建議,并且把我自己今天上課的感受說給他聽了,他給我很多寶貴的意見。并且為了不讓我又很大的心理壓力還一直給我鼓勵,在此我表示感謝,到四十八中來的時間不長他給我很多很多的幫助。第五節課下課后我也專門在辦公室等著慈老師,她對教材的理解很深刻,上周的公開課她給我的幫助很大,所以這次我還是想想聽聽她有什么好的意見。就這樣我的公開課開始生根發芽了。
化學方程式是學生繼元素符號和化學式之后,又要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化學用語。我是通過三個復習問題導入:
1、質量守恒定律內容?以及要注意那些重要的方面?
2、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3、我們學習過那些化學變化?如何表示一個化學變化?書寫碳、磷分別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以及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我是請了一個同學上黑板書寫,在黑板上寫的同學沒有寫完是我就讓他停止了,而在座同學能夠比她寫的快的原因是我們用了化學式來書寫表達式,同學們自然而然就知道文字表達式太麻煩不方便,并且不能國際通用。然后我就用化學式板書三表達式,大家對比一、二、三三個反應,立即能發現二三反應表達式不能體現我們化學變化遵循的質量守恒定律--原子個數改變了。所以我自然而然的就把化學方程的定義給出來了,但是書上定義很簡單,我們化學方程式中除了化學式外,化學式前面還有一些數字(計量系數),是為了體現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定律的。
然后提問H、H2O的意義?那今天學的第三種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能表示那些意義呢?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學生順利總結出其三點意義,就學生講的每一點意義通過我的三個化學方程式的.例子學生一起朗讀,請學生朗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最后我用了兩個化學方程式讓學生練習意義,從不同角度討論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我這節課的優點我覺得應該是我采用了層層遞進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化學方程式,對重難點的突破化學方程式意義的環節我沒有采用講授式而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后學生自己總結意義,然后通過集體練習和單獨練習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但是我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有以下幾點:
1、我語速極快,使這節課節奏緊張顯得不夠從容;
2、在我書寫的兩個方程式中有兩個最開始是未配平的,但是我帶著學生把它們配平,大部分同學都不知道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系數是如何得來的,我當時應該補充一句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我們下節課重點學習:
3、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二個意義各反應物和各生成物的質量比時我竟然沒有把“:”表示出來。
4、最后在討論S+O2=SO2提供給大家的信息是,我想鼓勵同學們從不同角度來獲得信息,這時我班的張聞訊同學十分的優秀在我追問了很多“還有嗎”以后還能對答如流,其實這個時候我也表揚了他但是力度不夠,不能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并且在此我也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思考,而是把她的話截斷從而把學生引導到我的思路上,這應該是我的經驗不足的原因沒有處理好“預設和生成”。
最后很高興通過公開課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后的工作中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改掉自己的不足,爭取每一次都能超越自己!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2
這次的公開課是比較倉促的一次,2012年的時候開過這節的公開課(工作第二年),時隔八年再次開這節課。這次選課題的時候對這節課還是有一定的想法,比較有興趣,想再次挑戰一下,但是最近事情比多,前期花的時間不夠多,還是有很多需要修正和改進的地方。
初衷:化學方程式是在學生學習元素符號和化學式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在以往的第一課時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這次想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化學符號與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因此對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進行梳理整合。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意義回顧然后能夠自己總結出化學方程式的意義。那么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我在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意義都讓學生去書寫,我想學生通過梳理化學式的意義就能更加有方向性地去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試上:這節課試上了兩個班,第一次是沒有其他老師聽課,我自己先上了一次,但是由于錄播教室緊張,我只能臨時改成班級試上。因為有涉及到小組活動,所以我得在班上進行分組活動,再加上發反饋器等,時間不夠,內容只進行一半。在這次的試上中,我從H、H2O和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進行符號意義的學習,我先在化學式意義環節進行小組活動,先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寫化學式的意義,再給學生兩分鐘的時間進行交流,并選出討論后認為最好的一份。展示環節發現學生對化學式的宏觀意義和微觀意義掌握得比較扎實了,但是寫得比較零散,沒有按照宏觀微觀有針對性地寫,同時量的意義基本都沒想到;瘜W式環節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引出化學方程式并讓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意義的時候已經很倉促,最后的反饋沒有分析完就已經沒有時間了。第一次的試上我就是單純地認為時間問題,所以在第二次的試上中,我幾乎沒有改進,結果并沒有因為時間充足一點而有更好的成效。但是第二次試上,師傅和組內的另一個老師有來聽課,所以上完課后對教學設計進行討論修改。
改動:
1、明確本節課的重點是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所以不需要在化學式環節進行小組活動,花費太多時間。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意義直接以挑人功能進行復習;瘜W方程式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把時間放在這邊來進行小組活動。
2、符號的選擇,從O、CO2、C+O2=CO2,它們直接有關聯,幫助學生建立符號經歷的歷程。同時宏觀微觀的符號意義只需體現具體物質的符號意義即可,無需再總結符號總的意義。
3、在化學方程式書寫的例子中用水通電分解的例子比氫氣燃燒更合適,這是學生已知的反應,并且化學方程式更有代表作,還需要狀態的標注,能完整體現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公開課:
1、在化學符號的意義環節,因為從元素符號和化學式意義環節有意識引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進行書寫,把會說話的符號信息呈現出來,因此在化學方程式環節學生大的方向就有了。先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書寫和兩分鐘的時間討論,每組選出代表作,最先完成的選出五份,并依寫的質量給小組加分。這節課在這里就有很多學生的'生成,宏觀意義大部分學生都能想到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微觀意義是一個難點,每組學生的表述不大一樣,所以在分析每組作品的時候就不斷與學生進行對話,真正讓學生從化學方程式整體的角度去思考微觀意義,“碳原子和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分子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進行區分和修正,最后賦分。而量的意義只有一組學生想到,因此給予較高的獎勵分數。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師生對話中完成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知識是學生主動獲取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
2、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環節,水通電分解的方程式配平看起來很簡單,在這里設置了模型拼圖的小組活動,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反應的微粒個數比,體現在化學方程式就是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的難點,本節課通過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關系梳理,幫助學生厘清符號之間的聯系,建立符號與宏觀和微觀的聯系。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3
化學方程式是學生繼元素符號和化學式之后,又要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化學用語。這節課的導入是從電解水的微觀模擬圖切入,分析化學變化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讓學生用符號表示出微粒的數目,并寫出文字表達式,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給水通電的化學方程式的優點,這種導入方法源于學生已有的質量守恒、元素符號、化學式等知識的掌握,導入新授很自然,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教師以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例,引導學生總結出化學方程式的概念,分析其表示的含義,書寫方程式應遵守的原則,再通過具體的化學反應讓學生總結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一般步驟,并書寫出比較簡單的化學方程式,這種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最后有針對性的設計練習題,例如:方程式的改錯、配平化學方程式,鞏固并檢查本節課的學習情況。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及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難點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應用的是質量守恒、元素符號、化學式等基礎知識。由于學生對化學式掌握的不好,不能真正的理解化學式的含義,所以在完成本節的任務顯得比較吃力,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 )中,多練習來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4
成功之處:
1、引入方面,先從前面學過的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引入新課內容,讓學生對新舊知識有很好的銜接,有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結構。
2、通過對“鎂在氧氣中燃燒”的幾種錯誤的化學式,讓學生充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兩個原則。
3、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一種新的`講題方式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先相互討論,然后選出代表上講臺講解題目,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的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化學方程式的錯題分析化學方程式的練習與糾正,進一步使學生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
4、學習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這個教學重難點時,精選了3種配平方法!坝^察法”比較簡單,先讓學生,試著配平簡單的化學方程式,給學生嘗試的機會;“奇偶法”和“暫定系數法”比較難,通過教師的引導去探究,學會配平。一講一練,穩打穩抓地讓學生掌握配平方法。
不足之處:
1、沒有復習化學式的書寫,學生對化學式書寫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2、對信息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存在一定難度,主要問題出現在不能正確提取信息,導致在一些題上過渡消耗時間。
3、第二課時沒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太少。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5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現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范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并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期末復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復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復習什么內容,都做到心中有數,復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為提高會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于學生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會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6
進入第二學段,我們開始了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教學內容上最大的變化是突然化學方程式多了起來,有了更多的化學方程式,教師教學起來顯得更方便了,因為有了一種更加直接表達金屬及其化合物性質的語言,從反應物到生成物非常直觀,可讓學生有點不適應了。
第三章第一節需要三課時完成,按照教材安排,第一節課學習金屬單質與氧氣、氯氣的反應,做實驗、列舉了生活中的案例,特別是強調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尤其強調了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產物、反應條件及書寫規范等。
第二節課進入金屬與水反應的內容,在新課的引入時,我要求學生默寫以下八個化學方程式,并給出以下信息:絕大多數金屬都在一定條件下與氧氣反應,變價金屬與氯氣反應,金屬都被氧化成高價化合物。
、赔c在空氣中表面失去光澤;
⑵鈉塊在空氣中加熱燃燒;
、擎V條在空氣中燃燒;
、茹~絲在氯氣中燃燒;
、设F絲在氯氣中燃燒;
、疏F絲在純氧中燃燒;
、虽X片在空氣中成膜;
、题c塊在氯氣中燃燒。
全班同學幾乎沒有做全對的',主要是反應條件漏寫、未配平、產物錯誤等,我感到非常驚訝,我以為在課堂教學中我強調到位才導致了同學們對化學方程式的陌生。于是我在第二節課金屬與水反應的教學中,反復強調了金屬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當堂練習,布置任務下去,但過了一個周六和周日,新的一周的第一節課,我再一次讓學生默寫以下四個化學方程式,同時在任務下達時仍然強調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條件、產物及書寫規范,結果更讓我失望。
、沤饘兮c塊與水反應;
、奇V條與沸水反應;
、氰F在高溫下與水蒸氣反應;
、蠕X在氫氧化鈉存在下與水反應。
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學習化學必須重點掌握的語言之一就是化學方程式,不會寫化學方程式就像平常人不會說話一樣。同學們接受化學方程式為什么那么不容易呢?也許是剛剛接觸到這么多的化學方程式,一下子不適應,就像剛會說話的人,一下子讓他說的太多,他就會語塞一樣。看來化學教學中,真要把化學方程式當作一回事了!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7
講授完《化學方程式》后的反思,本節課中很好的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而很好地把握了教學的起點。在這節課中,在引導學生探究化學方程式的`過程中,先從前面學過的化學用語著手引入新課內容,讓學生對新舊知識有很好的連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對幾種化學反應表示方法的比較分析,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化學方程式的優越性,引導效果非常好。在學生認識化學方程式后,學習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這個教學重難點時,先讓學生根據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試著書寫水電解的化學方程式,給學生嘗試的機會。通過探究,學會配平。我沒有直接把方法講給學生聽,而是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歸納總結。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親身經歷了方程式的書寫過程后,再對整個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學科會心得:
復習課中要做到知識點要比較全面,課的容量要滿,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知識與知識的銜接過程中,巧妙地用謎語、順口溜等增加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在整節課中,老師只能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意義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使學生積極參與,快樂學習。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8
化學方程式是學生在學習元素符號和化學式之后,并且熟練掌握前面所學文字表達式的基礎上,又要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化學用語。通過第一課時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為本課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了理論準備。本課在復習質量守恒定律的基礎上,通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這個事例,簡單明了地敘述了化學方程式的含義,使同學們知道化學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關反應的信息;瘜W方程式不僅書寫方便,同時它把質和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后通過針對性的課堂練習,鞏固并檢查了本節課的學習情況。
本節課教學特色有以下幾點:
一、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
本課通過回顧:
1、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從分子和原子角度看,為什么化學變化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守恒的?
3、關于質量守恒定律應注意的問題?以及符號H 、2H 、H2O 、2H2O各具有什么意思?既鞏固了已有知識,又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達到了溫故知新的目的。
二、注重啟發學生參與:
在教學中學生參與活動程度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到位,此課中充分利用了啟發式教學優勢,使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較好的地落實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三、注重了直觀性教學:
本課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尤其是將水通電分解的反應通過動畫演示,大大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又加深了學生對化學方程式所提供信息的認識。
四、注重了學以致用,當堂評價與反饋:
通過鞏固練習:題型一:能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題型二:能用質量比來推斷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題型三:能看懂圖中的化學反應。進一步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并及時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突出了學習興趣培養:
通過課尾設置的判斷下列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1)4Fe+3O2 2Fe2O3 (2)4P+5O2 2P2O5
(3)H2+O2 H2O (4)2H2O== 2H2+O2
向學生提出了如何正確的書寫化學方程式?如何判斷方程式的正誤?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為下節課做了思想準備。
本節課教學不足有以下幾點:
一、由于學生對化學式掌握的不好,不能真正的理解化學式的含義,所以在完成本節的任務顯得比較吃力。
二、對學困生的關注度不夠。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9
讓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從先前的主要關注反應物、反應條件、生成物及反應現象到現在的同時還要關注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量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理解更全面、更徹底了。這個單元一共有三個課題,雖然內容不多,但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卻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內容掌握程度的好壞對培養學生從量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解決實際問題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本單元三個課題中所涉及的內容都是中招考試的`考點。所以結合各地中考題對第五單元進行一次全面復習,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首先展示了本單元三個知識點在初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然后逐次復習了三個知識點。所采用的都是“先復習知識點、后典型題練習”的模式。在進行習題練習和講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除了回答問題結果外,還要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描述,以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并且在學生闡述的過程中尋找學生思維的閃亮點,發現學生思維的紕漏處,及時給予肯定或指正。
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活動、教師的引導、師生的互動貫穿整個課堂,而且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著適度的緊張,有了不少的收獲。但課后認真思考后,總覺得這種形式的教學過程利弊兼有。對于那些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來講,這節課猶如一節知識與思維的“盛宴”,在一個個被巧妙設計的基礎知識與易錯點、重難點交織層出的習題向前,他們就象一個個胸有成竹的“勇士”,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得意洋洋、時而游刃有余、時而又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啞然失笑。但對于一些基礎知識稍微薄弱甚至于很差的學生來說,遇到個別綜合題或實驗探究題時出現在他們臉上的表情則是不知所措多于迎刃而解。所以這節精心設計的復習課雖然是完全借用中招試題,但其實主要還是只針對了中上等的學生,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學生。
課后,我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和思考。感覺自己教學設計出現問題的關鍵在于“急于求成”。只想著讓學生能從一開始就與中考結軌,過于高估學生,而缺少對學生現階段學習狀況的調查和準確把握,因此出現了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如若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不能及時糾正這種做法的話,那么勢必會使那部分后進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逐步削弱,最終與前面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在以后的復習課中,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全方位考慮全體學生,在習題設計上除了考慮訓練學生能力外,還應該切合實際地考慮一部分基礎知識的鞏固、基本能力的培養。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真正實現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10
化學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學用語,這部分內容也最容易使學生學習走向兩極分化。導致這部分內容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有:
1、有些學生化學式的書寫感到困難,更有少數連元素符號都寫不出來;
2、配平在我們看來很容易,對剛接觸配平的學生來說卻很難。
以往教學大多數是按定義、涵義、讀法、書寫方法等版塊一一展示給學生,大部分內容是教師先講解,然后學生演練,總覺得這部分內容想不出什么新招。
這次網上教研,王亞囡老師卻以全新的設計理念讓我們耳目一新,王老師一步步引導,讓學生親自動腦、動口、動手,感受到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過程與方法,自己總結出了化學方程式的定義,每一部分知識都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動手、動口,很值得我們學習。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互相取長補短,重點在讓學生體會過程,學會方法,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形成價值觀上下功夫。
【九年級化學上冊《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08-04
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04-15
《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13
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通用22篇)11-29
《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通用5篇)07-17
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反思09-13
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通用18篇)11-13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10-28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03-12
化學方程式教學設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