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課文《長城》的教學反思
《長城》是一篇知識性的寫景文章,本課教學重點在認識長城的雄偉,感受長城的偉大,激發民族的驕傲,激發對古代勞動人民非凡創造力的贊美。文中蘊涵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贊嘆,如果單單靠老師講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會很深刻。因此,朗讀感悟對此篇課文的閱讀理解是很有必要,行之有效的,我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
1、集體朗讀,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2、同桌朗讀,交流討論自學提示。
3、個別朗讀,學生評價,再點名朗讀。
4、對文章的重點句,中心句加強朗讀。
在課堂上,我借助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的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圖片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學生的感受還是太單一了,學生對于長城的不了解,感覺書本知識與拓展知識沒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帶給學生的沖擊力不夠強烈。
【小學四年級課文《長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長城》教學反思07-03
課文《長城》教學反思范文07-04
課文《長城磚》教學反思11-03
課文長城的教學反思400字02-08
《長城贊》的課文教學反思范文02-03
《長城》課文教學案例與反思10-28
《長城和運河》課文教學反思02-14
長城小學課文11-19
有關課文長城課后的反思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