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反思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無視閱讀主體思維的個性差異,對學生作出劃一的指導,使學生“臣服”于教參或教師揭示的文本意義和主題思想,學生豐富的感悟和認知便在同一化、標準化的釋義中磨滅殆盡,從而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事實上,閱讀作為一種審美再造的藝術實際活動,具有鮮明的個性差異,讀者對于文本的理解往往因人而異。這就意味著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設課程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為對話人的主體地位,淡化課程執(zhí)行中的預定性和統(tǒng)一性,注重對話過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正如新課程標準所一語道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閱讀過程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應激發(fā)和尊重學生對課程新價值的創(chuàng)造。由此說來,教師就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自覺放棄傳統(tǒng)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觀念,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園地中含英咀華,采擷知識的果實。
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因為通過魯莊公有無遠謀這場辯論,讓我看到了學生中蘊藏的可貴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改革開放年代的學生已經(jīng)不甘心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shù)闹R,他們的`敢想敢說,大膽地思維,大膽地發(fā)言,而且能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所謂創(chuàng)造性,就是在閱讀中不迷信書本,敢于批判,推陳出新,能入于書而又出于書,學于書而不拘泥于書,只有這樣,才能在閱讀中始終充滿朝氣和活力,才能引爆新思想,新創(chuàng)見的火花。同時,它讓我深深意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熱情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見解的精神,更要對不同的理解予以及時中肯的評價,并引導學生在探究、碰撞的動態(tài)中求得理解的深化,使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
【九年級語文下冊《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反思02-17
《曹劌論戰(zhàn)》教學反思01-26
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反思05-28
《曹劌論戰(zhàn)》教學反思10-29
曹劌論戰(zhàn)教學反思01-04
《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反思11-21
《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反思11-19
《曹劌論戰(zhàn)》教學反思09-13
《曹劌論戰(zhàn)》語文教學反思10-03
《曹劌論戰(zhàn)》語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