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范文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詞窮的狼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以對話為主,狼和小羊的形象在對話和神態描寫中刻畫得非常鮮明,一問一答中揭示了狼蠻不講理的兇殘本性,告訴我們對狼這種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課堂上,我以朗讀為主,引導學生感悟故事寓意。
一、以“找碴兒”為線索,理解故事寓意
“找碴兒”是本課學生詞語理解的一個難點,也是理清故事情節的一個重要線索,文中涉及了狼三次對小羊找碴兒了,找到這三次找碴兒,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清楚了。在教學中,我沒有直接為“找碴兒”定義,而是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感受到狼的無理和變本加厲,狼為了吃小羊是在故意找借口找小羊的麻煩,從而理解“找碴兒”。在狼第一次找碴兒時,我通過圖示狼和小羊的位置,幫助學生理解“上游”“下游”和“倒流”的意思,感受到狼的無理,而小羊的有禮辯駁,使得狼更加變本加厲“氣沖沖”地小羊,小羊的無辜說理在存心要吃它的狼面前是那么的無力,狼的惱羞成怒“不再爭辯”,更加無理取鬧地羊爸爸和直接動手,都說明跟像狼一樣存心想干壞事的人說理是行不通的。學生在看到狼的一而再地找碴兒和小羊一次又一次的說理中,能很自然地感受到狼的兇惡和小羊的善良,悟出故事的寓意。
二、以朗讀為主,關注文本語言的表達
朗讀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始終以朗讀為主。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在第一課時時就有很多同學能讀好狼的兇狠和小羊的溫和,尤其是班上的男同學在朗讀狼的語言時表達得非常到位。因此,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主要通過分析文本語言的表達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課堂上我抓住“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等語句中的標點符號和反問句的應用,以及角色對話前的提示語進行朗讀。在課堂上,也嘗試了讓女同學朗讀狼的話,部分女同學也能很好地朗讀出狼的兇狠。當然,正如聽課的老師們提的建議,如果能在朗讀時提示學生注意表情方面也做到“兇惡”“溫和”,相信學生會更容易融入角色。
三、演一演、編一編相結合,延伸文本、內化語言
在學生充分朗讀后,我設計了演一演的環節,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學生能內化文本語言,帶上自己的理解演繹文本對話。但由于自己的指導和示范不夠到位,學生在演繹狼羊相遇時對話內容不明確,有學生直接將旁白都讀了出來,也沒有很好地表現出狼的兇惡、無理和羊的溫和、可憐。有老師建議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讀環節就開始指導,我想也是,這樣肯定會比朗讀結束后之間就演一演更自然、順利。
課堂上,因為設計的環節和內容較多,在時間的把握和分配上把握得不好,續編故事環節直接有我一語帶過了。課后,我在寫話指導課上和同學一起展開想象,編一編小羊的結局。班上大部分學生都為小羊設計了一個狼口脫險的美好結局,有小羊用自己的智慧自救脫險的,也有被救脫險的。個別學生設計了小羊難逃厄運的結局,經過指導沒話可說的學生也開始展開想象,小羊垂死掙扎,最后還是被狼吃掉。通過這樣的演一演和編一編相結合,學生對文本內容、寓意和語言表達的認識更清晰了。
本次教學中,還是留下了很多的遺憾,比如反問句沒有很好地教學,課堂中引導過多,留給學生自己感悟的太少等,都需要今后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全面考量。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0-07
《小羊和狼》的教學反思07-02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2-19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05-24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07-14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06-18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06-12
《小羊和狼》的教學反思11-29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07-14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