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畫家筆下的質感》教學反思范文
3月16日,xx區美術教研活動上,有幸獲得了一次執教公開課的機會,06年參加工作以來也參加了多次各種形式的講課比賽,但是公開課這還是第一次。公開課雖不像比賽充滿競爭與緊張,但比起比賽課更讓人心里不能平靜。因為,此次公開課不僅僅是教師如何進行知識傳授、師生互動、思維碰撞課堂的一次“秀”,更是在全區中小學美術專業教師面前的一次公開亮相。因此,我更加重視了此次活動,用了比比賽更多的時間去準備了課堂。回顧已結束的此次公開課,有太多需要總結反思的地方,闡述如下:
教學環節方面:《畫家筆下的質感》一課屬于一節典型的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中質感表現方法的研究、學習,了解繪畫的語言,并運用于造型表現活動。本節課我通過感受質感、欣賞之感、表現質感、探究體驗、創作練習、拓展升華環節,設計了充實的課堂教學內容,層層遞進,讓學生一步步加深對質感的認識,以更好的表現質感。其中,整節課設計的三次學習活動較為成功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一是表現質感環節的方法探究,通過對比兩個不同五角星,初步體驗并了解質感的表現技法。二是探究體驗環節的學習活動二,仿照《冠軍的誕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進行一幅表現主題的創意方案,并談談自己的想法。三是創作實踐環節的學習活動三,選擇油畫《》作品中的其中一種質感進行表現。三個學習活動,也是作業紙設計的三個主要內容,把整堂課有機的串聯起來,結構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
【不足之處】是:一是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不合理。感受質感環節,由于語言的啰嗦,聽覺、觸覺體驗質感的實驗活動中課堂情況預設不足,導致課堂感受質感環節的感受體驗活動時間拖沓,導致后面一再壓縮時間極大影響了創作實踐的效果。二是個別環節之間不連貫,缺乏有效的串聯,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身的些許緊張,課件不能熟記于心,課堂教學語言應變組織能力不強等造成。
雙邊活動設計方面:本節課我注重了雙邊活動的設計,但總體實施效果一般,有得有失。好的'方面:一是導入環節設計了學生參與為主的感受體驗活動。通過聽覺、觸覺感受物體的材質與質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參與積極、體驗認真,對質感的感受的語言表述較為準確。二是教師示范環節,師生互動廣泛,學生興趣濃厚,參與回答問題舉手人數多,師生交流切題深入,達到了預期設計效果。不足方面:除了以上僅有的兩點,其余環節基本還是以教師為主題,學生較被動,整堂課學生主動能動性為得到充分的體現。主要原因為:課堂設計內容量大,自己講授過程中偏重了為完成教學環節而總是趕著推進,未給與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學生活動的設計上還不夠細致,教師的循循善誘,問題的設計,小組交流合作的科學使用等還需進一步的細化設計。
其它不足方面:一是教學語言還需進一步錘煉。在語言的節奏上過于平淡還需富有一定的激情,教學評價還需更加的嚴謹準確,引導陳述語言還需更富有啟發性、帶動性。二是板書設計還要更加的合理、美觀、有針對性。三是課堂形式上要敢于開拓創新,敢于嘗試探索。
一節公開課,收獲了許多,得到了領導、同仁的肯定,而收到的意見與建議更是寶貴。從課前的教研組集體幫忙備課,到講課時同事的一起忙前忙后,再到課后領導老師們給與的細心指導,讓我更感受到了團隊偉大與溫暖,以及一個富有質感的團隊。
【七年級《畫家筆下的質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家筆下的質感課件03-28
《畫家筆下的色彩》說課稿02-02
《畫家筆下的色彩》說課稿范文12-09
畫家鄉教學反思09-06
《畫家鄉》教學反思12-19
《畫家鄉》的教學反思07-05
畫家鄉教學反思10-23
《畫家與牧童》的教學反思06-11
《畫家梵高》教學反思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