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因簡約而美麗教學反思
簡約課堂是教師提升教學境界的要求,也是學生認知、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簡約的課堂以學生為本,教師和學生生活在簡約、輕松而又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體驗思考帶來的快樂,發展學生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簡約的課堂是教育本性的表征,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是學習可以成為審美享受的重要依據,因為最大簡化性和足夠的刺激,是人的審美永無平息的矛盾要求。
簡約是一種深刻的表現。首先,簡約的課堂要求教學內容的“精”,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做到“上下求索、左右勾連”,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煉,從知識的學習能提煉出學習的方法,從方法的感悟中領略思想的火花。內容的簡約是獨具匠心的藝術表現,從知識的源頭揭示思維活動的過程。數學學習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垂徑定理的本質是圓的軸對稱問題,因而垂徑定理是圓的核心知識之一,是關鍵性知識;再例如,函數奇偶性是集合概念——中心對稱、軸對稱的代數描述,其抽象的代數定義描述的恰好就是直觀的幾何對稱。其次,簡約的課堂要求教學環節的“簡”,注重學習的整體性,簡化教學內容,簡化學習過程的細節。我曾經為課堂上“一題多解”的精彩講解而喝彩,但是,我逐漸地發現,一些反映較慢、數學學習不太上路的同學卻在老師的精彩備課、激情講演多種解法的過程中,越來越沒有成就感,因為老師的復雜思維過程、精巧的分析啟發,對于他們而言,不僅是理解上的困難,而且是記憶上的困難,學習環節因“多”生“煩”,因“煩”生“難”。再次,教學教學方法的“活”,“活”的教學方法首先表現在“活用”教材、“活化”教學內容。還是以“一題多解”為例,如果是學生通過啟發,發現的解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有幫助的,對于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借鑒也是有益的,如果多種方法之間能理出關系,可以促進對多種解法之間的理解,把一道題教“活”,才是“一題多解”的本意。“活”就是一種教學的智慧的“生成”。最后,練習設計要有“度”。熟未必能生巧,數學的`“巧”是對數學對象最本質的揭示。過度的“熟”是造成知識負遷移的主要原因,例如,初中學生學習了直線方程的斜截式,在高中學習直線時,仍然喜歡用斜截式,而不關注問題的條件特征。學生在考試歸因中有一種叫“粗心”的原因,這個問題實際上并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有些是教師的過度訓練,讓學生形成了“類型題”的心理模式,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不加思考地自動套用解題模式,很輕易就掉入設計的陷阱中,導致了所謂的“粗心”。
簡約是一種智慧。簡約不等于簡單,它來源于教師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只有在簡約的課堂中,我們才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才能給自己更多的釋放,把自己從繁瑣的教學步驟中解脫出來,才能讓我們在課堂中有“閑暇”去琢磨學生的所思所想,簡約是一種教育智慧。
【課堂因簡約而美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堂因反思而出彩的教學反思設計07-02
美麗的黃昏的課堂教學反思06-25
《美麗的花紋》課堂教學反思07-03
向簡約課堂推進教學論文05-10
《美麗的小路》課堂教學反思范文07-04
課堂的教學反思03-15
教學課堂的反思10-10
課堂的教學反思06-22
《美麗的家園直線工具的使用》課堂教學反思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