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型教學研討的通病范文
以課堂教學反思為例,很多教師的“教學后記”、“教學隨筆”無一例外地存在一些通病。
“完成任務”型。一些教育管理者將教學反思作為一種目標和任務強加在教師身上,量化考核,與獎懲掛鉤。有些教育管理者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或應付上級檢查,展示本單位教師在課改中取得的成就,對相關反思文章的篇數(shù)、字數(shù)甚至格式都作了明確要求,這樣就導致教師缺乏真情實感的投入,沒有基于實際問題的思索,為任務而反思,窮于應付。有的教師在反思中說得情真意切,找原因、尋策略、覓途徑,頭頭是道,但完全是移植別人的'東西,東拼西湊而成,沒有個性,也沒有自己的思考。
“無關痛癢”型。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的教學反思都這樣開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絕大多數(shù)同學已經掌握了……,但仍有部分同學沒有掌握……”這類反思,教師只是在簡單羅列問題或現(xiàn)象,沒有反思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本質原因——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欠缺或者不足。還有很多教學反思游離于自身教學實踐之外,對改善教學行為毫無意義,更無法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
“自我封閉”型。一些教師認為,教學反思是自己個人的事情,不愿與他人共享,表現(xiàn)在行動上就是自我封閉和獨自冥思苦想。新課程理念下所倡導的教學反思是開放性的,要面向專家、同行、學生全方位地開放。排斥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合作交流,不愿與他人共享的封閉式反思,研究問題時就會顯得視域狹窄,層次膚淺,不夠深入。
【反思型教學研討的通病】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學研討反思01-03
研討活動教學反思08-11
教學研討活動的教學反思08-11
任務型教學的反思03-29
觀摩研討課教學反思06-26
任務型教學方式的教學反思07-04
《手型彩繪》的教學反思11-30
任務型教學的反思范文02-03
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