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范文1
學習這篇課文時, 我從課題入手。板書:“你把這條魚放掉!”這個顯眼的課題緊緊地抓住學生的眼球,學生立刻叫嚷起來:“老師,你漏寫了課文題目!”“還有一個詞語,是“必須”。”師:“不加這個詞語也可以啊,并沒有多大的變化啊,一樣的意思嘛!”學生立刻反駁道:“不對,這個詞一定要加上去,表示這是命令。”“這里的必須是說明爸爸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這時,指導學生再次讀課題,想象爸爸當時說話的語氣,學生若有所悟。
在學習了湯姆的心情變化后,我引導學生討論:“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爸爸堅持要湯姆放掉這條魚,你喜歡這樣的爸爸嗎?為什么?”本來我預設讓孩子們進行爭辯,但孩子們都自覺地喜歡爸爸,贊同爸爸的話,不知是孩子們懂事了,還是變得圓滑了。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范文2
有人說:“高明的人把復雜的道理往簡單了說,無能的人把簡單的道理往復雜了講。”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仿佛就是針對教師的教學而言的。教師的備課要“深入”——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了解學生;教師上課則要“淺出”——把深刻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說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日前聽了薛法根老師執教的《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深有感觸,薛老師就是前者。
一、“淺出”,化整為零。
師:看老師寫課題。(板書“你把這條魚放掉”!)齊讀課題。
生:老師,你漏寫了“必須”兩個字。
師:(作奇怪而后無所謂狀)啊?是嗎?不就是兩個字嗎,意思不是一樣的嗎?都是把魚放掉嘛!
生:(迫不及待狀)不一樣的!
師:哦?什么地方不一樣啊?
生:有了“必須”是說一定要把魚放掉,和沒有必須不同的!
師:哦,對了。那我們把“必須”補上去一起讀。齊讀。
(學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爭取來”的“必須”讀得特別響亮,語氣也自然隨之堅決堅定起來。)
師:這下對了吧?還有問題嗎?
(有些學生說沒問題了,老師示意再仔細看看題目。學生稍作觀察后便舉手)
生:你把感嘆號寫在引號的后面了,應該把它搬到引號里面。
師:為什么啊?
生:因為這是人物說的一句話,完整的話要有標點符號。
師:那引號表示什么呢?
生:用人物說的話來作為題目。
師:對,我們就應該這樣仔細地讀,對關鍵的詞和標點符號要特別留心。我們一起把課題再讀一下。
至此,學生對于課題的理解可謂深刻而全面。薛老師擯棄了傳統的讀題審題的套路,看似隨意卻精心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避免了枯燥單一的問答式,導在教材的關鍵處、學生思維的碰撞點,將教學內容的難點降低到盡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求異、逆向思維,真正啟動了學生的自主系統,落實了新課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從而達到“化整為零”之效。
在初讀感知環節設計上,同樣體現了薛老師“淺出”的藝術。薛老師將詞語(詞組)以“詞串”的形式出示:
套上魚鉤 甩起魚竿 拋向遠處
劃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漣漪
恢復平靜 覺察動靜 一陣驚喜
小心翼翼 拖出鱸魚
首先讓學生一組一組認讀,一邊讀一邊想想他們之間的聯系,再讓學生試著不看詞語讀。不知不覺中,學生對釣魚的大致過程已初步了解。
這一設計一改以前“就詞語而詞語”的教學,將詞語(詞組)置于一定的語境中,不僅極自然地解決了詞義的問題,更讓學生能從詞串所組成的整體上去把握內容,還為下文讓學生“讀釣魚”、變換角色“說釣魚”作了自然鋪墊,潛移默化,不露痕跡,這是好課所追求的境界。
二、“趣出”,有效內化。
怎樣才能讀好課文?這是所有語文老師最關心也最頭疼的問題。對此,薛老師自有辦法。
在請了三名學生讀釣魚的經過這部分內容后,分別給學生打了99分(一處讀錯)、101分(讀錯主動糾正)、150分(被推薦的學生)。也許老師對學生的表現不是很滿意,也許老師還有更好的方法……總之一切都顯得很隨意,老師提出“聽老師讀,看老師可以得幾分?”的請求。
老師很認真地讀完了這部分內容。
師:大家看看老師可以得幾分?有人提出149分,因為有一個地方讀得不好,當學生的回答不在點子上,
生:老師我給你打149.5分。
師:為什么?
生:因為你讀書有時慢有時快。
師:怎么有時快有時慢就不好呢?你憑什么給我打149.5分?我不服!(這時的老師頑皮得象個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親和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學生紛紛舉手,有些學生的點評老不在點上,老師就故作生氣狀并大聲說:“我不服!”引導他們繼續尋找讓老師心服口服的分數和理由)
生:我覺得你可以得150分!
師:為什么?
生:因為你讀一陣驚喜的時候“哇!”你真的很驚喜!
師:謝謝!你是了解我的!驚喜的地方就應該讀出驚喜來
生:老師,我給你打200分,因為你讀書象講故事!
師:謝謝你,還是你最知道我!讀書就該像講故事一樣!
…………
師:請同學們自己再練習讀讀,老師呆會兒再請大家來讀。
沒有指導朗讀的痕跡,但不知不覺中,學生不斷地接受著老師用不同的方式傳遞給他們的信息:讀書要抑揚頓挫,像講故事一樣,讀書要讀出字里行間的蘊涵的語氣和感情。老師不象老師,倒象個頑皮的孩子,為了一次不公平的得分斤斤計較,直至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真正實踐著“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學生在這種平等、有趣的對話甚至爭論中真切地感受著課文所包含的情感,實實在在地內化著讀書的要求和方法。
三、“巧出”,水到渠成。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爸爸為什么要我把這條魚放掉。如果讓學生作為一個局外人去感受的話,很難達到一定的深度。薛老師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師:如果我是湯姆,我肯定會軟硬兼施,要讓爸爸同意我不放掉魚,你們信不信?
生:我信。
師:誰愿意來做爸爸,我做湯姆。
(學生積極性特高,當湯姆的爸爸,一個“特級老師湯姆”的爸爸,機會難得呀!)
老師選了一位。
師:你要請一個你的幫手嗎?他要在你最關鍵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
生:好吧。
兩名學生上臺。“湯姆”馬上進入角色。
師(湯姆):爸爸,好大的一條鱸魚!
生(爸爸):(遲疑片刻,馬上反應過來)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湯姆)憑什么放掉!這可是我從未見過的大鱸魚呀!
生:(爸爸)因為離釣魚的時間還差2個小時。
師:(湯姆)不就是兩個小時嗎!又沒人看到!這是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生:(爸爸)沒人看到也不行!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定!
師:(湯姆),“規定規定”,“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生:(爸爸)你怎么能這樣!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樣,那我們的社會不就亂套了嗎?照這樣發展下去,你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
師:(湯姆)真的`一定要放?
生:(爸爸)必須要放!
師:(湯姆)那我放了啊?(作放魚樣)
生:(爸爸)你真是爸爸的乖孩子!
創設父子對話的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場上,在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一定會更投入,更積極主動地尋找理由,努力說服湯姆把鱸魚放掉。事實證明,這樣巧妙的角色轉化,輕而易舉地化解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而使之成為本課的一大亮點、一個高潮。
在本課結束之前,指導學生讀寫結合時,薛老師又自然而然地延伸剛才的話題,“如果湯姆要把對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寫出來的話,他會寫些什么呢?”此時,學生又成了“湯姆”,豐富的體驗使他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欣然提筆,一揮而就。這樣的讀寫結合可謂水到渠成。
很欽慕薛老師“淺出”、“趣出”、“巧出”的“導”的藝術,學生在他的課上輕松愉快,學有所得。同時給我們聽課的老師以莫大的啟示,教師不僅要“備課進得去”,更要“上課導得出”,學習“導”的藝術是關鍵。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范文3
想上《“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已經好長時間了,怎么上呢?因為我覺得就可以抓住“放?”“不放?”來展開一場辯論,最后得到在情與法交鋒的時候,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放!”文章的內容并不難理解,唯一能讓學生困惑的就是為什么10點不允許釣魚,而12點就可以。其實,按照國人的正常思維,這樣的事情是很難理解的,而這種自律恰恰是中國人最缺乏的。我本來想做的,就是在這上面來做文章。
第二個想做文章的是,除了告訴孩子們我們應當自覺遵守規則,我還向引導孩子們體會沉甸甸的父愛,父親的愛是很難體會的。插入人教版教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去理解這一點,然后再通過文章中孩子釣得魚時候父親的“欣賞的目光”“微笑”來呼應。但是,由于時間所限,這個環節沒有能做到。
這里提到了時間的不夠,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初讀環節不到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上課的開始,我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對于課題的把握,這里雪柳說到了引號的作用,這一點應該沒有講錯,可能是我表述有問題,同時幫助學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教給學生概括敘事類文章內容的方法。第二就是讓學生讀了一遍課文,這個環節在設計的時候就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但因為心中無數,最后還是決定要用。當這兩個環節完成了之后,我出了一身汗,因為已經用去了我17分鐘的時間,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所以,又因為時間不夠,在父子對話這一段,我本來準備了朗讀指導、分角色朗讀、帶有表演性質的朗讀的環節也就匆匆收場了,準備的課件也沒有用上。
關于默寫,默寫就要反饋,這個道理倒是懂的。只是突然發現這個班上的投影儀跟我班上的不一樣,沒有把握能用起來,加上目前我在我班實施的就是默完了以后放在一旁,課后收上來批改、訂正這樣的方法,故沒有當場訂正,是個敗筆。而且,其實不用投影儀也可以訂正的,教學智慧不夠。在這里用這個環節,就是想告訴大家,默寫還是需要有它的一席之地的。
上完這節課,最大的體會就是我們一定要把初讀環節做好。不是為了推卸責任,確實如此。如果我把初讀環節做好了,就不會存在時間不夠的情況,如果我們每一個學段都把該學段的事情做好,就用不著以后再去補課。
最后,總結這節課,就是學生情緒不高,教者智慧不夠。呵呵。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范文4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記敘了湯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釣到的大鱸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守公共規定。教這篇課文,不但要指導學生認認真真把課文讀好,弄清課文講的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明白課文要揭示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我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自學交流為主,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
1、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魚?
2、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3、結果怎樣?
討論第一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魚的大,體會湯姆的舍不得。第二個問題是重點,我采用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辯論的方法,讓“父親”和“湯姆”各自找出理由來說服對方。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讓他們在辯論中明白:魚必須放掉,因為公園的規定必須遵守。第三個問題:結果怎么樣?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從湯姆的行為中受到影響,并以此為榜樣。
在整個的教學設計中,我能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做到時間充足有保證,形式新穎有變化,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在辯論中明理。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07-23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07-10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07-04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02-10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教學反思02-16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教學反思02-17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07-21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09-07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教學反思范文07-29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學反思范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