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紋樣》教學反思范文
我以“森林里要舉行化妝舞會”的情境教學導入,很自然的把上節課畫的寫生鳥一并做了回顧,并通過“不速之客”——鸚鵡的到來提起學生的興趣、再通過對比寫生鳥和鳥的紋樣兩種不同表現方法,讓學生對紋樣有了個初步的直觀感受,這樣的導入直觀又有趣味性。使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下,輕松愉快地學習著。
1.故事情境和教學情境相結合
圖案課教學涉及到的技法特別多,如果對三年級的學生上成純粹的技法課,比較枯燥、單調,學生一定很不感興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關于鳥的化裝舞會的故事,以多個情景故事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聯系學生上一節課學習的知識點,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節之中,貫穿于整堂課的教學。從童話故事導入開始就牢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故事中設計的懸念激發著學生自主探尋變化鳥的方法,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使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積極地為自己寫生的鳥設計紋樣。有效推進了教學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
2.學生嘗試和教師示范相結合
單純的教師示范在很多時候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為學生的向師心理,覺得和老師畫得一樣就是好的。結果學生的作品難免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所以在本課示范孔雀紋樣的環節中,我將學生嘗試和教師示范相結合進行設計,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孔雀紋樣,說一說自己的創作思路,并自己嘗試一次如何運用點線面來添加設計紋樣。教師在學生發言、學生嘗試之后再示范,使得整個示范過程有了層次和遞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了解整個孔雀紋樣設計過程,而且為接下來的學生創作打開了思路。
反思整節課,我覺得還期待實現小組活動和個體發展的有機結合。
在組織學生分組活動的環節,發現小組內真正參與討論的'只有少部分學生,最后導致形成的總結歸納也只是個別的看法,使得教師設計的小組活動留于表面形式,丟失了小組合作的本質。
所以提醒教師在設計小組活動時要考慮到每個學生能力之間的差異,高度關注每位學生參與活動時的不同狀態;在活動中要盡量呈現學生所能達到的不同高度和難度。有時教師往往將問題放下去以后就放手不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去討論解決,顯然這種合作交流也是不對的,教師非但要“管”,而且當學生確實無法解決困難的時候,應適時疏導。特別是針對弱勢群體,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與觀點看待問題,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層次上進行引導發現,可以允許每一個同學先在小組里先進行交流,匯總后再在班級里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小組活動中來,最終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使得個體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既有個體的展現又反映了小組的整體水平。
【《鳥的紋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鳥的紋樣》教學反思10-29
《鳥的紋樣》教學反思范文01-26
《鳥的紋樣》美術課教學反思三篇08-30
《鳥的紋樣》說課稿05-08
《鳥的紋樣》教案03-08
美麗的紋樣教學反思05-13
魚的紋樣的教學反思08-11
美麗的紋樣教學反思范文03-24
《多彩的民族傳統紋樣》的教學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