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范文
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這一課,我主要想通過學生的操作,讓學生理解表面積的概念,初步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用求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課堂中,在學生認識了表面積的概念后,結合例題,我引導學生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提出問題:“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嗎?試著做一做”。不一會兒,兩種方法寫在了黑板上,學生列出了這樣的算式:0.7×0.5×2+0.7×0.4×2+0.5×0.4×2和(0.7×0.5+0.7×0.4+0.5×0.4)×2,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時,史淵博站起來說:“老師,還可以這么列算式:0.7×0.5×2+(0.7+0.5)×2×0.4”。
說實話,這種方法我們在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時經常用到,而對于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我一直認為孩子們不會想出這種方法,所以過去幾次教學這一課時從未介紹過。既然今天孩子們提出來了——這種預設之外的生成性資源,那我必須順勢開發利用。我接著提出:“這種方法對嗎?”孩子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判斷。“你能給我們講講是怎樣想的嗎?”看到孩子們如此的表情,我又繼續提出問題。“這個長方體包裝箱,先做兩個底面,需要0.7×0.5×2平方米硬紙板,而長方體前后左右四個面展開是一個大長方形,這個大長方形的長是長方體兩個長加兩個寬的.和,寬是長方體的高,所以這四個面的面積是(0.7+0.5)×2×0.4,把兩個底面加四個面就是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史淵博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是這樣子嗎?那我們動手將手中的長方體剪剪看吧。”學生動手將手中的長方體上下兩個底面剪去,其余四個面沿一條高剪開,發現的確是長方形,而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底面周長,寬是長方體的高,這種方法自然很容易理解了。這樣一個教師認為不適合對學生講的問題方法,隨著學生的提出迎刃而解了。
課后,細細琢磨,教師只不過是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實際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結果創造了水到渠成的事。看來,學生是金子,只要我們真正把主動權還給他們,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就能激起孩子們思維的火花,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的課堂也就更加精彩!
【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體表面積數學教學反思08-16
小學數學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08-14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范文12-12
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4-14
《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4-16
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04-16
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反思01-01
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07-13
《長方體表面積》的教學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