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 篇1
“語文,從遠古走來,向未來走去……”這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盛老師在一次報告中的結語。是的,靜心細想,語文真的是博大精深,奧妙無窮。都說語文咬文嚼字,我看語文韻味無止境。
盛老師闡述:教學應走向和美,和美是語文的哲學基礎,也是一分為三的哲學,是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學。這樣的境界不是一個教學三兩年就能達到的。所以當聽到這樣教育觀是,給我的第一感覺是老師就應如此。內功實在是深厚,心思底里的敬佩油然而生。
盛老師從《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完美的闡述了她的和美思想。從讀讀、說說、再寫寫,達到用筆思考,用筆說話,練筆方有收獲。盛老師還闡述了和美語文的教育思想——融通。其中在雅俗共賞的講解中,她把美傳達為:陽春白雪之美,下里巴人之美。
這樣好看又實用的兩極之美,的確是讓老師和學生都收獲甚深。她的課堂力爭讓每個孩子都能觸碰到心靈。降到每個孩子都能觸碰到的高度,還真實的現實給學生,不喊高調,不喊口號。這種人文的融通也是讓我們學習不少。
盛老師說:“語文,經歷著脫變的煎熬,在尋路的艱辛中望穿秋水。”語文的路還很長很長,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能做到多少?我在深深地問自己:靜下心來,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一切,力爭問心無愧。
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 篇2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的,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在于容貌,而且還在于心靈。我本人很喜歡這篇文章,想力爭把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精神貫穿給學生,因此,在備課時也很下了點功夫。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抓住以下幾個要點:1,作者的思路,即力求在教學課文時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文字的線索;2,領會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3,和教材確定的單元的教學目標相結合,領悟作者突出的表達方法;4,積累精彩詞句段;5,教學中要突出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進行閱讀思維,力求讓學生習得在閱讀中質疑方法,學會思維。閱讀教學重要的不是學生弄明白這篇文字的內容,而在于學生由學習課文學會閱讀,積累語言,習得寫法,學會思維。
以上這五點是我始終努力的目標。遺憾的是,我一直對自己上課感到不是很滿意。前天,我很是費了些心思來上《跨越百年的美麗》這一課,雖然學生似乎學得還不錯,然而我依舊感覺自己處理教材不夠科學,離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還有距離。原因在哪里呢?我反思自己,有幾點原因:
(一) 我個人對教材理解不深,不夠徹底,導致目標重點不突出,難點突破費力費工。
(二) 忽略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生讀書需要給以足夠的時間,思維留有余地,并且學生之間有差異性。這些要求我在處理教材時,盡量照顧和彌補,已形成教師全班學生互動的局面。我需要改變的固有觀念是,變 “我要學生怎么閱讀思考”為“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思考自己想要弄明白什么和怎么弄明白”;
(三) 趕課忽略終級目標。我總想著有好些課文必須按時上完,有時知道自己該按這五個目標去仔細揣摩教法,而實際上匆匆忙忙,沒有做到嚴謹、扎實;
(四) 我個人素質有待提升。在帶領學生閱讀時,要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策略,有足夠靈活的教學機智——我感到自己在恰當地使用教師評語方面,很是薄弱。
總之,在教學時,我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爭取在教學上有所領悟。
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 篇3
困擾我很久的年級組賽課終于結束了。昨天上午第三節課,我帶領全班學生,代表六年級組為全校老師上了《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順利完成賽課任務。我對自己的表現不是很滿意,不過幾個同事對我表示肯定,認為我上得非常成功。結合大家的評價,在此做一反思,希望下次再上這節課時能有新的突破。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一篇非常難以理解的課文,原來是高一語文課文中的,經過刪減加到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文中。盡管文章內容減少了很多,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仍舊顯得很難。我為什么會選擇這篇課文呢?只能說是各種時機造成的。在備課中遇到很多困難,最大的一個應該是沒有現成的教案或教學實錄供我參考,一切需要我自己摸索著來。
我首先做的是查閱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資料非常多,有居里夫人的傳記、圖片資料等等。我還去看了一些高中老師上這節課之后的反思。閱讀這些資料之后,我深深被居里夫人的堅毅、頑強所感動。再回到課文,我讀出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表現在她美麗的容貌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她堅毅頑強的性格,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課的思路就確定為引導學生思考居里夫人的美麗還表現在哪些方面,并相機指導朗讀,要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麗。教學思路確定好了,教學設計已經整理出來,課件幾經修改已經保存到電腦里了。萬事俱備,只等兩天后賽課日子的到來。此時,教學環節、過渡語我已經爛熟于心,并覺得沒有改動的必要。
可是,就在那天晚上,我拿到四川一位老師的同課教學光盤。晚上在家里,我仔細觀看這位老師的上課過程。剛開始覺得課上得很平淡,但越看越有體會,越看越有收獲。這位老師的課平時中見扎實的語文訓練,穩重中有靈活的思維訓練。一遍一遍的觀看,一遍一遍的思考。新的教學思路逐漸成形:把握住居里夫人美麗的內涵,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內涵,并受到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學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與學生能夠產生共鳴。而我覺得,我現在對居里夫人的理解還不夠深入。
我又找出電影《居里夫人》,反復觀看。我看到那個廢棄的破棚子里滿地積水,屋內破爛不堪;我看到居里夫婦自己一袋子一袋子將礦渣扛進屋內;我看到居里夫人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瀝青之類的礦渣,日夜辛勞,幾次倚著墻壁搖搖欲倒:我看到她雙手嚴重燒傷,醫生警告她,再不遠離這些化學物質就有可能患上癌癥時,她想到的只是放射線既然可以損害她的健康的細胞,也同樣可以殺死不健康的細胞,所以一定可以利用放射線來治病;我看到艱辛的工作了三年又九個月之后,居里夫人面臨的是失敗的結果,她失望之余,一心想的是哪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我有理由相信,如果這一次是失敗的,居里夫人絕不會放棄,她一定會再奮斗一個三年又九個月,實現自己的理想!我看到試驗成功之后,居里夫人最感高興的是她即將擁有一座設備齊全的實驗室……
一次次地走進居里夫人,一次次去解讀居里夫人的內心世界,我一次次被感動著。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在鐳與居里夫人之間,我不知道哪個更令我們驚喜。” 正因為如此,所以上課時過渡的話不需要提前設想并背下來,很多很多的話都不吐不快,很多很多的感受急于與同學們分享。在課要結束時,所播放的居里夫人的一段講話,更是深深地打動了大家。課后一位同事說,這節課中一次次的提升,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就連下面聽課的老師也受到了感染,投入到課文中,并與學生一樣,開始思考生命的價值。在后來的小練筆中,同學們也用他們的文字表達出自己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是為了不給學生設框框,讓學生在整篇課文中讀出居里夫人的美麗。這樣做是可以的。但是在學生分析到其中一個方面,居里夫人堅毅頑強的性格時,應該再給同學們點時間閱讀第三自然段,理解這一方面的內容。我上課時處理的過急,因此發言情況不如平日。另外,中間朗讀課文的時間過長,小練筆的時間過少。
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 篇4
基于問題的互助課堂,對于我來說,在探索實踐的這段時間來,有糾結與痛苦,有茫然與無助,實踐反思,慢慢走來,今天是值得一記的!通過搭設學習的平臺,孩子們閱讀的'積極性,思考的深度上是值得肯定的!且回今日課堂之現場:
側記一:等會兒你補充這方面,小楊指著資料袋片段如此提醒小王;這個問題我來說,小許小聲對小黃說;還是我們先來吧,先說的更好說,小楊總是那么大方。用這樣的方式上課,大家覺得有收獲嗎?小鐘微笑著使勁點頭。
側記二:如何取個好名字?同桌捆綁式,進行匯報總得有個響亮的名字,看看他們,短時間一合計,著調不著調的都是當下最真實的反應,礪進小組;和平小組,陽光小組,長青小組,低調小組,高調小組,互幫小組.....人人都是參與者,頓時有了不一樣的鮮活。
側記三:樂于分享,學有質量。當你把權利給了孩子,真的是不一樣的景觀,我驚喜地發現,對于一篇沒有任何預習的課文,他們能夠提出如此有價值的問題,真正走入文本。如:“美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居里夫人身上具有什么品質?”“從愛因斯坦的評價可以看出瑪麗居里是個怎樣的人?”“我發現了一二自然段都出現了“百年”這個詞,作者為什么這么寫?“文章采用了倒敘的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些問題不僅聚焦了課文的內容,還指向了表達,可見當學習的主動性一旦被激發,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在互助匯報中,有些小組還聚焦了“資料鏈接”進行補充。老師呢?點撥,梳理,課堂景觀有了改變。于是我迅速記錄了這種“學”的課堂,欣喜看到這樣的改變,更為這個課題的實施而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
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 篇5
一、目標清晰,重點明確
這個單元的重點是“科學精神”,本課的重點是讀懂居里夫人的事跡,領悟“跨越百年的美麗”的含義。基于此,我選擇了課后1題“想一想,課題中的美麗表現在課文中的哪些方面?”這一核心問題,整節課中,學生個人默讀批注、全班交流,都是圍繞這一重點進行的有效活動。深入理解之后我又回歸課題:說說你對跨越百年的美麗新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這份美麗是永恒的。
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文章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對學生來講,很難理解。如: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這句話的核心部分是“人生意義的發現”,理解的重點也就是這個“人生意義”是什么?教師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播放居里夫人的演講使學生理解了“人生意義”就是對真理的追求,為人類做出貢獻。
三、重視學生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這篇課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僅是在于認識居里夫人,也不僅僅在于通過居里夫人的事跡理解和體會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敬重居里夫人這樣獻身科學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和人生價值的追求。因此,教師教學時重視了學生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來,寫下來。
四、學生的表現讓我很驚喜
學生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而且體會的很深入,超出了我的想象。如小浩在匯報的時候提到:他認為“美麗”還體現在鐳淡藍色的熒光上,很有想法。還有在說自己的體會的時候他還結合了自己課外的內容,舉出了神舟七號航天員們的美麗也讓我驚喜不已。總之,課堂上有許多生成的東西,很打動人心。
【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17
六年級語文下《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反思12-16
跨越百年的美麗的讀后感500字范文12-02
《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反思12-23
《美麗的染紙》優秀教學反思12-23
《美麗孔雀》美術教學反思07-20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25
《亞洲》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