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范文1200字
幾年來我一直擔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經過幾年的執教實踐過程,我有很多心得體會,有很多感悟,也多很多教學反思。我覺得《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是將學生置身于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下面我就簡單談一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所做、所思、所感。
一、把握課程特點、深鉆教材、充分準備是上好品德課的前提。
現在我們使用的《品德與社會》教材是人教版的,大多數課都是圖片比較多,文字量較少。如果照本宣科式教學,一課要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上完。如果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品德素養的提高。每學期我們學校都開展公開課活動,上完課學校領導和同事都會及時給予點評指導,指出優缺點,在平時的教學中領導有空的時候也會深入班級聽課,及時把握我們教學動態,幫助我們盡快成長起來,這幾年學校也多次安排我們去其他學校聽精品課、參加培訓,這一系列的活動,給我們幫助很大,及時給我們指明了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大方向,幫助我們摸索出更好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使我們能更快的勝任工作。在具體教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品德與社會老師,是越來越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我在備課階段一方面深鉆教學目標,充分運用教材上的內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關知識和內容,另一方面也在課前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合理利用相關的社會資源。例如備課時一定收集網上或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資料,豐厚教學內容,從而接近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須以學生生活為基礎,才能享受成功
思想品德教學設計的道理、案例、必須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況下進行豐富、取舍、轉換、替代,可以把知識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詞、最古老動人傳說典故、發人深思的名言警句、新鮮的新聞資訊和時事、在身邊而常見卻視而不見的生活事例、讓人在笑聲中感悟的詼諧、幽默、恰當的比喻等等作為載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種教學資源能夠在一瞬間打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思想產生震撼的效果,能夠一下子讓學生進入我愿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參與課堂,融入課堂,達到教育優化的效果。
三、用心愛每一位學生
作為老師,心中有學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僅把學生單純的看作一個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們成年人有的他們都有,與我們平等的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差距越大,老師想達到的效果就越差。所以老師要想真正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就必須要做到用心去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舉止,用心去理解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在教學中,老師要帶著鼓勵,帶著微笑走向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要善于運用鼓勵性評價,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寬容學生,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
四、注重教學反思
我清晰的記得工作的第一天,我的校長給我們這些教師提出的一點希望就是“堅持寫教學反思”,一年來我一直堅持寫教學反思,通過課后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爭取努力上好每一節《品德與社會》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在輕松中感到學習的快樂。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
新課改的關鍵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關鍵是教師,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新課改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來更加嚴峻的挑戰,為適應新課改的變化,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正視自己的不足,不斷地積累經驗,取人之長,補已之短,更要加強自身修養,要以人格力量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帶動學生。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8-13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9-1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02-1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關于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6-05
品德與社會的課后教學反思10-23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01-03
教學反思之品德與社會08-10
《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解析11-24
社會品德教師教學反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