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 篇1
《我的事情我來做》是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材第三單元的知識。本主題包括3個內容:哪些事情我來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比誰的本領大。在講這一課內容時,針對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在家中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多數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什么事情都愿意為孩子去做,寧愿自己多做一些,讓孩子辛苦少一點,家長的這種做法剝奪了孩子從實踐中求經驗,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天長日久孩子的依賴性增強,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去做,甚至發號施令讓家長替做,這樣下去很危險。一個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人,根本無法立足當今社會。《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在課上我結合新課程標準,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先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悟出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應該怎么做。再讓學生表演刷牙、洗臉、收拾書包給大家看,進一步讓學生感受體驗料理事情的過程。對表演好的學生及時表揚,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后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與同學交流,互相學習,分享快樂。讓學生初步學會料理自己生活的方法,感覺和體驗自己的力量。
在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先讓學生看書中的插圖,圖中提供了兒童在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讓媽媽給洗臉、端飯、收拾東西、大人不在家的時候,自己什么也不會干。接下來我讓學生針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辨析。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進而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重要如果事事讓大人幫忙或替自己做,自己什么都不會,一旦離開父母,將無法生存。課上有的同學說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很多好處,不僅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能積累經驗,學到本領,還給父母減輕了負擔,向父母盡一份孝心。有的同學說自己的事情如果大人要求提做時,應該拒絕。因為別人代勞不如自己做有意義,自己去做、去實踐,才能嘗到辛苦后的甜美。還有的同學說只有在平日多鍛煉自己才能提高自理能力。
最后全班同學進行實踐活動,穿衣服比賽,疊衣服比賽。收拾書包比賽,對活動比較好的同學及時表揚,帶著同學填寫自評表。一周后評選出“愛勞動小明星”。幫助學生總結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鼓勵他們互相學習,共同分享料理自己生活帶來的樂趣,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總之,低年級的課程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 篇2
為進一步體現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這節課要求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和同桌交流自己做過的事情。教學時,我將學生自身的直接體驗和間接體驗相結合,通過活動、故事感悟等方式,增強學生的理論感知和肢體感知,為學生創設獨立感悟和互動感悟的機會,以達到深入理解新知的目的,也能更快的調動學生投入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在上課時我貫徹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以鼓勵為主,啟發他們主動思考,總的看來,在這節課上,學生表現積極,在思想深處對自立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自己也認識到許多不足:
1、交流的模式過于死板。
學生在交流時,我總要求學生按照我給出的句式進行交流。大部分學生能按要求交流,有的學生喜歡根據自己的喜好交流,但大體意思是對的。后來經過反思,交流的本意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更好地和他人交往,事實上,只要學生能夠更好地和他人交往,沒有必要一再強調句式。
2、提問時,力求做到面向全體,但在實際操作時仍做得不夠。
3、對學生評價太過僵硬。
即使在備課時,我已經做好了很多準備,在真正面對學生的回答時。評價不夠靈活自如,總想著把對學生的評價往自己設計好的套路上去。
4、有時候對一些問題處理不到位,還沒有深刻挖掘到教材的精華。
考慮到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女,而且入學較早,很多事情都是家長代勞,因此,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感受,注意挖掘學生潛在的勞動意識,引導學生提高自理能力。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平常的工作中,對學生嚴格要求,隨時提醒,及時糾正,好習慣才會逐步養成。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 篇3
對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課標是這么要求的: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養成自立的生活態度。在能力方面是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安排。在知識方面認識自立的重要作用,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強的道理。基于這些要求,我對學生提出的學習目標是:
1、認識自立的重要作用。
2、掌握培養自立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導學案,讓學生根據學案帶著問題去預習,防止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沒有目標而不知道要干什么。還有一個就是,思品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道理,如果沒有導學案,用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情境會非常不方便。學生預習完之后安排學生合作學習,在交流中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交流一些好的觀點和方法。最后就是課上展示,這個時候一定要發揮教師的點播作用,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真正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在課上,比較遺憾的是我沒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適時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來深化如何做到自立這一知識點。比如:對于實現自立,我們要做到自主作出決定。對于這一點,學生可能會說很多具體的事情,但是我沒有去引導,很是遺憾。我只關注學生根據教案的自主展示,沒有注重課堂生成。最后我安排學生自主總結,學生基本能夠按照思品的教學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總結出來。最后,學生完成當堂達標,效果不錯。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以鼓勵為主,啟發他們主動思考,總的.看來,在這節課上,學生表現積極,在思想深處對自立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現代的中學生有哪些方面需要自我管理,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并在其中找出至少一方面要求自己在兩周內逐漸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女,很多事情都是家長代勞,因此,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感受,注意挖掘學生潛在的勞動意識,引導學生提高自理能力。教學的時候努力創設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就容易接受,樂于接受。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 篇5
這一堂課我分別在初一1、2、3、4班上過,整體感覺極佳。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同學生融為一體的感覺。值得總結的是:
1、我充分了解學生,了解他們在中學階段的學習內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小學一年級就有一堂思想品德課,但主要著力點在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的意識,減少對父母長輩的依賴。所以當學生們回憶到小學老師教的歌《勞動最光榮》時,我帶頭唱了起來:“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聽著聽著,他們居然鼓起掌來,課堂氣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我仿佛是學生的一員,感受著童年的快樂。
2、這次設計的活動內容不落俗套,饒有興趣,和學生們的生活非常貼近。最精彩和有價值的活動有兩個:一是故事新編,二是凡人小語。第一個活動讓學生在笑聲中接受教育,通過小品反思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以提高認識;第二個活動也符合初一學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特點,通過活動,說說啟發。而在形式上模仿了名人名言的格式,使學生更有成就感。
3、這次設計學案時,能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現狀,每一個環節能考慮學生可能會說些什么,自己該引導什么。所以,整節課,教師沒有大段的發言,只是精練的幾句點撥,效果很好。在活動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同學生同樂同憂。教師感受到課堂也是生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成長是教師快樂的源泉,教師也向學生學習到了不少新鮮的東西。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12-25
《今天我來做爸爸》教學反思07-03
《我來做糕點師傅》教學反思范文07-08
《我來做糕點師傅》教學反思總結11-22
《我來做糕點師傅》課堂教學反思07-05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教學反思01-04
我來幫助你教學反思01-03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教學反思范文07-02
《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教學反思范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