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發生在我家里的事》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應該體現從教材走向生活!栋l生在我家里的事》這一課正是基于此的一種教學實踐。通過學習教材讓學生了解節儉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與作用,懂得節儉是珍惜勞動成果的表現,并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讓學生觀看《洗手》、《打包》兩段錄相?春,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看法,并適時給予評價,給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區分什么樣的行為是節儉,什么樣的行為是浪費。
二、聯系實際,實話實說
先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的三個故事,聯系實際想到自己家庭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然后通過小記者采訪,讓學生發現一些源于生活的節儉與浪費現象。
三、課前調查匯報
構建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到社會去調查,并把搜集到的資料進一步加以整理。課上各小組采用照片、幻燈片、錄像、實物展示、小品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匯報。使學生深刻地理解節儉是珍惜勞動成果的表現,節儉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年輕一代應該繼承的。
四、反思自己,指導生活
以學生現實生活為基礎,聯系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資源與人口矛盾日漸突出等國情,使學生學會從不同方面思考節儉的意義,并且把這個傳統美德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將節儉轉化為自覺、持久的行為習慣。
通過本節課“從教材走向生活”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發現所學對自己的意義:以節儉為榮,以揮霍為恥。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發生在我家里的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9-11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8-13
品德與社會《我和同學》的教學反思02-11
品德與社會《我和同學》教學反思03-30
品德與社會《家里的煩人事》優秀教學設計08-24
品德與社會的課后教學反思10-23
關于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06-05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