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黑板跑了》教學反思
今天上完了《“黑板跑了”》一課,感觸最深的是:
本課講述了物理學家安培的一則趣事,小中見大,讓我們了解真正的科學家所具備的素質和精神。安培被稱為電動力學的創始人和奠基者。甚至電流的單位名稱也用其名字命名。
導入時,我決定從介紹安培入手,別出心裁地讓學生做了這樣幾道數學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個雞蛋約重50()一塊黑板約長4()
一張課桌價值約50()一節課時間是40()
學生好奇極了!語文老師怎么讓我們做起了數學題來?不過這些題目顯然對孩子們來說太簡單了,孩子們答對后很好奇:老師究竟要給我們上什么呢?
我追問:我們剛才填的這些單位名稱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長度,那你們知道電流的單位名稱是什么?
這個問題把學生給難倒了,他們個個面面相覷。
我在黑板上板書:“安培”。
孩子們大聲地讀著,陸慶一不解地問:“這是人的名字,人的名字怎么會是單位名稱呢?”
“是呀,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為什么要把他的`名字作為電流的單位名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培的故事。
這樣的導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黑板跑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01-07
黑板跑了的教學反思12-14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01-24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02-22
《黑板跑了》的教學反思09-06
《“黑板”跑了》的教學反思07-14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07-21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07-21
《黑板跑了》教學反思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