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有關《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 篇1
《一億有多大》一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內容,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于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后,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并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一、創設寬松空間
我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想1億有多大。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雖有些想法不合實際,但我并未扼制學生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空間,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欲望。
二、注重實踐——在活動中感知。一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獲得直觀感受。小學生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根據這個特點,我聯系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數1億本本子的時間,學生想到可選測量數100本的時間,再推算數1億本本子的時間;這樣就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
三、關注合作——在交流中提升感悟。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總是在一個群體中進行,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對學數學會產生或多或少的作用。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認識一億有多大,對于學生來說確難度,因此我著重突出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這三個環節,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在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共同討論,從而自主地,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去解決排一排,稱一稱中的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他們能很好的進入學習情景,都急切的想知道1億個小朋友到底有多少,1億粒米、13億粒米的重量等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一次,體驗真切感知一世有多大。這樣一些具體、與學生密切聯系的材料,使學生對數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時,在頭腦中出現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同時這些又是綜合知識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等教育的滲透。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既培養了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又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著名數學教育哲學家鄭毓信先生曾說過一句話:“我們怎樣認識數學,我們就會怎樣教數學。”數學是一種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索、研究討論、獲取結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更有學習研究的方法,合作探索的愉悅,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而是學習者的一種實實在在的“體驗”。如果一億多大把幾個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不敢想象,那會是多么枯燥的一堂課,學生對一億有多大能否像本課尾一樣,學生能結合具體事物娓娓道來。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實踐關注合作,在活動中促使學生體驗,讓學生真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經歷猜測、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動,從而充分感知1億這個數有多大,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1、 創設寬松空間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雖然有些不太合理,但老師不要遏制學生的想象,而是給予一個寬松的空間,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欲望。
2、 放手讓學生自主活動本節課的主旨,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1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1億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活動小組的結合,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切實給學生自主活動的平臺和空間。
3、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給學生10條魚,不如教給他鋪魚的方法。在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1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測量100張或1000張紙的高度,再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1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以測量,就以測量一本書的面積,再推算1億本書的 面積,這樣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1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1億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有的學生準備了一定數量的稿紙、有的學生準備米粒、或一定數量的1元硬幣……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準備的東西自由結合成活動小組,各組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等,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
事實說明,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很大的。通過實驗他們推算出了:1億張紙有6000多米高;1億本數學書的面積約315公頃;1億粒大米約1噸重。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些結果比較抽象,很難想象出來,我適時出示了課前學生搜集的資料,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學生不禁唏噓一片。一億張紙摞起來竟然有3個多王屋的天壇峰那么高;1億本數學書有74個珠穆朗瑪峰那么高,學生直觀的感受了1億的大小。整節課,我讓學生去實驗、去發現、去探究,切實給了學生自主活動的平臺和空間。
課中我有點遺憾:就是當有學生問用數學書整本數的頁數研究的問題,我卻說:為了計算方便,應該取整百、整千、整萬的數量。
我如果再放手一點,讓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課應該更精彩,亮點也會更多的吧!就是確定研究方案、載體、方式這一環節沒能與學生深入討論,大膽讓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靈變,靈通些,課上得更好些。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11-29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11-29
一億有多大教學反思07-07
一億有多大反思11-28
《一億有多大》教學設計(通用7篇)06-02
一億有多大評課稿2篇02-02
一億有多大數學優秀教案(精選6篇)10-30
《1億有多大》的教學反思07-10
《它們有多大》教學反思(精選20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