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 1
在認識宇宙的教學中,我通過圖片資料給學生視覺沖擊,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后通過一系列數字,震撼學生,使學生認識到宇宙的浩瀚無邊。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使學生認識到自古以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我介紹了中國對世界航天事業的巨大貢獻以及中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學生對于中國發射的“神舟五號”“嫦娥一號”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結合此次教學,通讓學生了解中國將在今年發射“神舟七號”,將首次實現宇航員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不足之處:
這是一節繼承展示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們人類的科學家們對宇宙的認識,在他們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宇宙認知體系,但是學生收集的知識太少,光靠老師收集、展示與書上的知識,面太窄,雖然也能達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如果不會自己搜集、查閱有關的資料,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就學不會,更養不成習慣。所以,我們老師以后一定要注意在這方面有加強的培養。
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 2
《探索宇宙》是六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4課。在此之前學生已接觸和學習了一定量的有關宇宙的知識:登月之旅、太陽系大家族、看星座。對于宇宙這個概念有了較為粗淺的了解。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知道人類對太空的認識隨技術的發展而變化,學生能收集人類探索太空的資料,意識到航天事業的價值。教學重點是了解人類是怎樣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實教學目標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談話導入,與學生聊西游記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話人物,從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也由此而引入從古至今人類從沒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教學也就一步一步地沿著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進行:望遠鏡——運載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課堂討論的設計切合學生心理特點!澳阏J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難?”、“探索宇宙,有時會犧牲生命,你認為值不值得?”等等,這些問題,既讓學生對宇宙展開充分的想象力,又讓學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準備,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收集人類探索太空資料的基礎上,更好地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
不足之處有以下:
1、本課內容在一課時內完成,顯得量太大,因而教學環節上該展開的討論顯得倉促。應該設計成兩個課時,留下足夠的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學得盡致,教師教得盡興。
2、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本課教學內容遠離學生生活,相對抽象難想像難理解,雖然在課前收集了大量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及文字資料。但卻難以呈現給學生,實在不失為一種遺憾。
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 3
《探索宇宙》這節課,我利用圖片與資料進行教學,不僅讓學生接觸到的知識面更加寬廣,而且更加的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比讓學生閱讀資料、匯報、討論,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更吸引人。這節課給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
我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只起到主導作用,既不包辦,也不能不聞不問,使小組活動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達到預定的目標。同時與學生間的談話努力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在這樣的氛圍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學習的情緒更加高昂。
二、課堂以學生的活動為主,但教師不應是個旁觀者。
教師對整個活動應予以指導,給予適當調控。在活動前,教師應講解活動注意事項,提出研究問題;活動中,教師應作為一名參與者進入學生的活動里,而且要了解各組學生的'活動進程;活動后,教師應組織學生有秩序的討論總結。總之,教師既不能占據課堂,又不能成為課堂上的擺設。
三、提供給學生空間想象的支架。
本課的教學,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空間的想象和理解,學生是有較大困難的。這就需要老師借助具體的實物材料、圖片、多媒體課件、動畫等手段,在學生理解出現困難時,及時提供思維的支架,幫助學生逐步完成空間概念的建構。
四、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教學人類對宇宙探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時,我重點介紹了中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并通過大量文字、圖片、視頻讓學生重溫“神舟五號”、“神舟六號” 、“神舟七號—— 中國首次實現宇航員太空行走”等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此次教學,讓學生展望未來,了解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實現中華民族的登月夢想!
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 4
本課教學,我為學生創造了豐富的情景,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探究,加上多媒體的效果,充分發揮音頻、圖像、文字等的作用,使學生更立體地感受宇宙的浩瀚,從而理解了宇宙。如果只讓學生從教材上的文字、圖片來認識、理解宇宙的話,學生是很難深入地理解。
在探究前,我設置了探究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去瀏覽,所以我在引入的`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想知道宇宙的問題先寫出來。還特別培養學生保護知識權的意識,要求把資料的來源在電子記錄卡復制下來。
在認識宇宙的教學中,我通過圖片資料給學生視覺沖擊,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后通過一系列數字,震撼學生,使學生認識到宇宙的浩瀚無邊。除了教材中介紹的“銀河系由1000億-2000億顆恒星組成”“發現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這些資料外,又補充了一些前兩節課星空教學中提到過的星座距離地球的距離,如天鷹座的牛郎星距離地球16光年,天琴座的織女星距離地球26光年,這兩顆星之間也距離16光年。學生聽了感到無比驚訝,沒有想到看上去近在咫尺的星星相隔卻是如此遙遠,一下子深深感受到太陽系的渺小,宇宙的遼闊無邊。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使學生認識到自古以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我更重點介紹了中國對世界航天事業的巨大貢獻以及中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學生對于中國發射的“神舟五號”“神舟六號”“嫦娥一號”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結合此次教學,通過大量文字、圖片、視頻讓學生重溫中國探索宇宙的巨大成就,并展望未來,了解中國將在今年發射“神舟七號”,將首次實現宇航員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課后,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探索宇宙的歷程以及在航天事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節課的時間非常緊湊,學生要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探究的任務。在這樣的氛圍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學習的情緒更加高昂。
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 5
學習是相輔相成的,自然課的學習不僅僅是單純的學科學習,更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做好教學鋪墊,激發學生的學習科技的興趣。如何挖掘自然學科中的德育因素,如何做好課程整合工作,開展有效作業是本學期我研究和思考的`內容。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選自科教版《自然》五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太陽系與宇宙探索》。本單元設置了三個主題:太陽系、探索宇宙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本單元通過觀察、討論、制作資料卡等活動指導學生了解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和發現過程的了解;通過觀察、制作等活動,了解一些探索宇宙的工具和設備,初步了解我國在宇宙探索中的進展;通過觀察、閱讀等活動,了解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尤其是中國探索宇宙的歷程。在本單元,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發現的故事、同時了解這些科學發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而使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的奧秘。
【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探索宇宙教學反思08-17
探索宇宙教學反思04-04
探索宇宙的教學反思優秀范文04-26
探索宇宙教學反思范文3篇06-20
《探索宇宙》教學設計10-23
探索宇宙作文08-12
《宇宙的未來》教學反思02-19
宇宙的邊疆教學反思11-02
《宇宙航行》教學反思09-03
《宇宙生命之謎》教學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