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小蟲》教學反思
在《可愛的小蟲》這一節課上,我先用幻燈片將孩子們帶入昆蟲的世界,讓他們認識、觀察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昆蟲,然后欣賞范圖,最后把自己的認識進行夸張想象之后捏出來。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很快進入狀態,捏得很好。而且昆蟲的花紋和造型都有了一定的夸張。孩子們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得到了發揮,。
于是,我采用集體合作的表現方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身邊現有的材料進行大膽表現,進行課后延伸,在制作的過程中加以指導。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制作平面或立體的昆蟲。提高孩子的學習認識,內化情感。把制作好的小昆蟲來編故事、做游戲。這一過程符合學生好動、易興奮、好探索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這一課下來令我有很大的感觸,我們備課時想到的是按照教材的要求指導學生創作,而孩子卻能想到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而且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改變色彩、進行造型上的夸張!這不就是發展嗎?在玩中悟,在玩中學,自由表達,自由創造,能大大的挖掘大腦潛在的能量。
【《可愛的小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可愛的小蟲教學設計03-22
可愛的小蟲-教案教學設計04-20
一年級上冊《可愛的小蟲》教學反思11-26
一年級上冊《可愛的小蟲》教學反思12-25
一年級上冊《可愛的小蟲》教學反思10-31
可愛的小雞教學反思05-30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11-19
可愛的家的教學反思01-22
可愛的娃娃的教學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