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三國鼎立》的教學反思
很清楚的記得:在學習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兩個環節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個環節:說一說你所知道的三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話一出口,許多學生按耐不住情緒已經站了起來,高高舉起了手,我采取了各組競賽的方式,給他們均等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成語故事:讓我沒有意料到的是有些同學說出了成語故事,而且還簡單講到了故事情節和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許多同學發出了嘖嘖的稱贊聲,顯然他們對個別同學講到的成語故事是比較陌生的,還要求講述者大聲一些,再講細致一些。我深深感覺到學生對這一活動意猶未盡,于是留了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展示。
第二個環節:分析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取勝的原因?
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我引導學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的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第一是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第二是曹軍兵多驕傲自滿,第三是孫劉聯軍正確的戰術。
接著我開放課堂,請同學們說說:你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取勝的原因還有哪些?
有同學大膽發言:赤壁之戰是在七月天里,曹軍來自北方不習南方生活,所患瘟疫非常嚴重,死者很多,這就使曹軍士氣受到損失,戰斗力受創。因此我認為曹軍失敗的原因中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瘟疫。
我問大家:你們認同他的說法嗎?
絕大多數同學表示同意認可。
這時我已經意識到這位學生的.發言已經補充了我的授課資料。同時讓我再一次認識到延伸和拓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面對學生所具有的動態性資源,我可以順著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挖掘,跟著學生走。這樣不僅可以把課堂資源延伸到課外拓展,還可以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此文轉于]的問題意識和激發他們積極探究的情感。讓學生最終知道:我說的不是權威,教材也不是權威,事實勝于雄辯。通過大家的廣泛交流可以越過教材,穿過課堂,讓學生和我在交流中共享資源。
【七年級歷史《三國鼎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_歷史教學反思03-09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_歷史教學反思04-27
《三國鼎立》的教學反思范文03-21
三國鼎立的教學反思范文02-28
《三國鼎立》教學反思范文11-05
《三國鼎立》 的個人教學反思01-20
歷史《三國鼎立》教案12-12
歷史《三國鼎立》教案12-17
歷史的教學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