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學反思范文
水眾所周知,水對人們既有害又利,生命離不開水。學生對水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為了進一步了解水的各種姿態在大自然中的展示。我和學生一起走進科學實驗室,探究《水在加熱和冷卻后》的變化。同學們通過欣賞教學圖片,看到了大自然中美麗的水,想象出:美麗的云霧,高聳的冰川,流尚在山間的涓涓細流凝聚在荷葉上閃閃的露珠,懸掛在枝條上晶瑩霧松……都是水多姿多彩的化身。通過圖片的展示學生對水充滿了好奇。那么如何探究水的三態變化及條件呢?本節課我把握好三個步驟,一個難點(造雨.造霜.造霧),一個重點(水蒸發的快慢與那些因素有關)。
在大自然中水可以以各種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云.霧.雨.露.霜.雪.冰都是水的化身。它們是由空氣中的許多看不見的水蒸氣在加熱和冷卻后呈現出的形態變化。
指導學生“造雨.造霜.造霧”的實驗過程中,把握好這一教學難點。通過演示實驗和操作實驗,學生真切地看到水的多姿多彩的變化。進一步認識了水的蒸發和凝結從中得出結論。學生掌握了這一知識點,教者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當學生好奇地提出:空氣中的水來自哪里是時。我例舉了人們晾曬衣服.河水蒸發等事例,學生了解了自然界中廣泛地存在水的蒸發現象。學生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掌握了一系列的科學知識。
在教學水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我把握這一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再根據日常生活中以往經驗,發揮想象。學生能很快地得出結論:蒸發的.快慢與蒸發面積的大小.空氣流動程度及周圍的溫度高低有關。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操作實驗開闊了學生眼界,觀察了水的變化和流動。認識到在自然界中的海洋和地面的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蒸發到天空中變成云和霧,天空中的云遇冷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變成雨或雪,從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學生體會到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特別是水的變化。
【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水在加熱和冷卻后》說課稿08-08
加熱和冷卻教學反思02-13
加熱和冷卻教學反思09-04
四年級科學《加熱和冷卻》教學反思03-04
小學四年級上冊《加熱和冷卻》教學設計01-25
加熱和冷卻說課稿11-02
加熱和冷卻的優秀教案課件05-16
熱和內能教學反思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