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主要內容是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教材通過呈現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向學生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將學習活動置于模擬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操作和活動的機會,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排列與組合和概率統計奠定基礎。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簡單的排列組合已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應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靈活地處理教材。
我結合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課堂教學中的幾個片段,來談談:
片段分析
片段一
出示1、2、3三個數字。
師:你能用這三個數字拼成兩位數嗎?
生1:12、13、21、23、31、32。
生2:12、21、13、31、23、32。
師: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
生3:第一種方法是先確定十位上的數字,再將另外兩個數分別寫在個位上。
生4:第二種方法是選擇兩個數字,然后個位和十位交換位置。
生5:這兩種方法都很有規律。(板書:有規律)
師:有規律地思考有什么好處?
生:不會遺漏,也不會重復。
片段二
出示4、5、6、7四個數字。
師:四個數字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生1:7個
生2:12個
生3:8個
師:你能有規律地寫出來嗎?
學生嘗試寫出兩位數
生1:45 46 47
54 56 57
64 65 67
74 75 76
師:你們認為寫得怎么樣?是怎樣的規律?
生:每行十位上的數字一樣。
師:先確定一個數字在十位上,個位上有幾種可能?
生:3種。
師: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3×4=12
生2:45 46 47 56 57 67 54 64 74 65 75 76
師:你更欣賞哪一種寫法?能提出什么意見?
片段三
師:握手里面有沒有數學規律呢?
出示問題:三個小朋友,每兩個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幾次手啊?
學生的回答有3次、6次。
師:有爭論怎么辦?到底是幾次呢?
四個小組合作,一人觀察,三人握手表演。
請握了6次手的學生上臺表演,在表演中體驗。
師:為什么只有3次呢?
生:如果把三位小朋友分別看成1號、2號和3號,1號和2號握手就是2號和1號握手,教師板書:
比較:3個數和3個小朋友為什么結果不同?
兩個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順序無關。排數時,交換數的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了,這和順序有關。
教學反思
一、注重已有經驗,建構數學知識
數學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教師作為不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有效地建構數學知識。本課例主要采用解決問題的方式展開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前兩個數學片段中,考慮到簡單的數字組合對于學生沒有太大的挑戰性,因此,設計了將4個數字組成兩位數這一環節,通過猜測、討論、交流、歸納等活動,展開對問題的探究,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直觀的數字排列轉化成了抽象的'乘法運算,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創設生活情景,發展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要體現生活化。在第三片段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分別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為數學活動的素材,將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有機結合,把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和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充滿興趣、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構建了和諧音數學課堂,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讓每一位學生的思維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三、體驗探究方法,滲透數學思想。
在數學學習的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各自的表達方式也有差異。
總之,在本教學案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的形式,讓學生充分體驗“排列與組合”這一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獨立思維方式,符合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廣角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教學反思11-25
人教版《數學廣角》教學反思07-13
《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教學反思07-13
《數學廣角—找次品》的教學反思07-14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教學反思06-23
數學廣角《田忌賽馬》教學反思04-30
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教學反思01-15
數學廣角數字編碼教學反思07-12
數學廣角教學設計09-02
《數學廣角》教學設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