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折紙》的教學反思
我的教學設計以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為導入,教授新課分為三個活動:活動一,折紙。讓學生通過折紙活動進一步鞏固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所占總面積的幾分之幾,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生展示折紙的情況之后,引導學生對折紙情況的進一步思考 “如果要計算兩張紙的陰影部分加起來是多少,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從而引出第二個活動:列算式。在這個活動中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能力。在進行小組匯報時,引導學生觀察列出的算式進行思考可以將算式分為幾類?在分類進行計算過程了解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引出了第三個活動:探索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讓學生以“1/2+1/4 ”為例進行小組內的探討之后進行小組匯報,最后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是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進行計算。
現將本節課的教學得與失分析如下。
肯定點:
(1)本節課的設計中包含多次的小組討論,并讓較多的小組進行匯報,鼓勵學生嘗試多種算法,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性的理念。
(2)設計折紙活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讓學生“在做中學”。
(3)在講解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注重算式的規范性。
不足點:
(1)設計過程中以復習通分為導入,將學生的思維定勢在通分這個圈內,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2)設計折紙活動時,沒有完全發揮出折紙的作用。這一部分可改進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折紙進行計算。學生在折紙進行計算過程中,引發思考“通過折紙進行計算較為復雜,有沒有較為簡便的方法呢?”從而導出從通分的角度進行討論。
(3)在小結時,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小結應交給學生,教師針對幾個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從而揭示異分母分數的算理。
也許現在的我對于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學習評價的處理措施有些“不成熟”,但是我相信只要明確發展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我們將能夠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數學五年級上《折紙》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六上數學教學反思01-03
《折紙》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30
二上數學教學反思01-03
《折紙船》的教學反思06-10
折紙活動教學反思11-15
折紙活動教學反思12-02
《折紙》課程教學反思10-23
折紙與數學教學設計04-03
《分數除法》數學五年級上教學反思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