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教學反思范文
在教學《鹿柴》的過程中,在—師生共同感悟詩境的幽靜、空曠之后,我讓學生自己去品讀,反復誦讀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孩子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疑惑,有的問題其實已經解決,有的'問題沒有價值。我正為孩子們沒有深入的體會而體會而遺憾時,突然一個孩子提出:“詩人為什么寫的是‘深林’而不是‘森林’?”多好的問題呀,這個深字不正是詩人為表現山之空曠、林之深邃靜謐而用的嗎?這個孩子是真正地用心去品、去感悟的。因此,我大大地夸贊這個孩子會讀書會思考,夸贊他的問題提得好,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在品讀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在獨特的感悟中產生獨特的思考。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了,潛心品讀,產生了許多獨特地思考,在分組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時,十分投入熱烈。在這樣一種學習氛圍中,孩子們更深層次地領悟了這首詩的意境及詩人的情感。
閱讀教學應是讓學生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學生要產生獨特的感悟,就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與文本對話,積極地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感悟,因此培養學生養成肯與思考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鹿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鹿柴》教學反思01-24
鹿柴教學設計03-16
鹿柴 教學設計02-09
鹿柴教學設計12-11
《鹿柴》教學設計模板12-23
《古詩鹿柴》教學設計07-19
《鹿柴》教學設計范文01-19
鹿柴王維教學設計10-29
二年級語文《鹿柴》優秀教學反思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