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窗口》教學反思范文
這一課是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也是我新學期的第一次教研課。
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窗口的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學會窗口的基本操作,從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本課的重點是認識窗口的各個部分,而難點是學會窗口的基本操作。
我為了上好這節教研課,首先把這節課的內容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通過我反復的琢磨,最終把重點放在了改變窗口的大小上,因為在上教研課之前,我在所教的幾個班級進行試教,發現學生對于改變窗口這個環節,能夠想到很多方法,說明他們在不斷地動腦筋思考問題。
在上課一開始,我首先直觀地讓學生感知鼠標的位置,并通過學生反饋的答案引導出我要講的主題;接著我把事先打開的兩個窗口(“我的電腦”、“寫字板”)隱藏在任務欄中,打開其中一個窗口讓學生們仔細觀察,說出窗口的組成,同時對照書上的圖例找到對應的部分,了解各個部分的功能和意義,在了解了各個部分功能和意義的基礎上,試著讓學生們自主學習移動和切換窗口兩個內容;最后講到改變窗口的大小,在這個環節里學生們都知道最簡單最常見的操作方法,這時我就問:“你們還知道其他的方法嗎?”,有的學生就陷入了沉思,有的學生一邊進行嘗試一邊思考,有的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這些學生都是知識面比較廣的學生),頓時學生們的激情高漲,興奮度提高,而且都在爭先恐后地去尋求答案,課堂氣氛也活躍了起來,結果學生們找到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還在我的預設之外。內容來自 
整節課下來,我按照由易到難的`流程把知識傳授給了學生,學生們對窗口的“神奇”是很感興趣的,一部分學生還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有善于發現的精神,但是他們對一些基本概念還很模糊。課后,我深刻地進行了反思,如果我采用任務驅動法,把相應的任務融合在每個環節里,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解決問題,效果可能會更好;再就是課堂上我講得過多了一點,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并做好指導;還有就是我應該把“神奇”之處用一個更加有趣的方式體現出來會好些,同時可以把學科和學科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出來,比如把WINDOWS翻譯成漢語就是窗口的意思,學生肯定會更容易理解。
這節教研課雖然對學生沒有太多的難度,也不怎么好掌握重難點,但是深入挖掘教材還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啟示我在以后的教學后應該怎么做,應該注意些什么,我相信一步一個腳印,我會做得更好!
【《神奇的窗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神奇的窗口教學反思07-09
窗口的教學反思01-17
“窗口”教學反思11-25
關于“窗口”教學反思07-01
關于《窗口學習》的教學反思06-24
《神奇的土壤》教學反思10-11
《神奇的水》教學反思05-29
《神奇的書》的教學反思11-12
《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