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認識除法》是二年級上冊課本中學生學習了平均分以后學習的知識,這節課的重難點之一是讓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除法運算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模型,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從與之聯系緊密的數學知識入手,遵循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一個吸納新知的一個過程,利用動手操作后的結果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從而充分認識除法的意義。
首先,引發學生平均分的需要,讓學生自主尋求答案。我一個追問:“每輛車坐2人是什么意思?”給了學生一個思考方向上的提示,這對中等往下的學生更有所幫助,他們可以借助學具去分一分。對于中等往上的學生他們也可以直接在大腦里想分的過程或者聯系乘法的意義來尋找答案,平均分和幾個幾相加本質上就有相通的地方。
其次,暴露學生的.思維,在爭辯中完善知識結構。出示例題后,我讓學生自主尋找答案,可以請身邊的圓片幫忙,也可以在大腦里思考,這兩種方法都能夠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維層次要高一些。在組織匯報交流時我溝通了這兩種方法相通的地方,“在這道題中是幾個幾相加是6人呢?”學生出現了意見的分歧,一方認為是3個2相加,一方認為是2個3相加,我讓學生舉手表決了一下,發現幾乎是半對半,隨后我說“有理走遍天下”,要說出自己的理由,此時有些學生根據平均分的意義來解釋,有些學生知道想乘法來找到答案,但意義解釋不清,我引導這部分學生去觀察平均分好的圓片,最終是心服口服了,為除法的意義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后,抽象出除法運算,讓學生在說中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算式中的3個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整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經歷一個“深入淺出”的過程,加強理解。
其實,學生從平均分的角度用圓片去分一分去解釋難度不算大,而對于是“幾個幾人是6?”這是一個從直觀形象到完全抽象的一個中間的初步抽象過程,這是突破難點的重要紐帶,需要暴露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主動地去明晰、完善。《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2
《除法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25
《除法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3-28
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2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1-11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5-16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