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時間:2024-12-12 15:04:34 晶敏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精選21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精選21篇)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

  一、目標定位決定內容取舍

  初稿時在教學目標達成中設定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所以在新授前以提問激趣,引出課題。旨在讓學生通過主題圖提出一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根據學生隨機生成的算式,引入到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中,然后提示課題共同探討明算理。學生隨機生成的算式,既可以用以復習鞏固表內乘法,又能引出本課課題,更難的題目則可以引導學生帶著這些暫時還不能解決的算式進入以后的學習。等到教案寫完思路過一遍后,發現整個教學內容太多,量太大,特別是提問激趣那里,生成學習資源的時間最起碼要10分鐘,加上后面的練習,一節課可能完不成,再則沒有機會進行試教了,在教學任務完成方面沒有把握,所以放棄這個設計,由教師直接提問列式探討算理。將目標重心回歸到通過觀察能熟練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教學思路的透徹決定隱性目標的達成。

  顯性目標一般是針對學生和課堂有效性來說,而隱性目標是我的自我定位。由于一直在低段進行教學,總感覺教學語言中無效語言太多,總擔心學生們聽不明白,自己老是重復說,尤其是算理的闡述。所以這次給自己定的隱性目標是教學層次分明,教學語言簡煉,體現教學有效性。然而功夫有欠,細節的不打磨注定了教學底氣的不足,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即便是開頭能達成目標,在過程還是不知不覺地偏離隱性目標,可見磨課之重要。通過磨的過程可以讓你抓實一個點,該小結時小結,該提煉時提煉,層次分明,語言簡明。

  三、學生表現定位教師教學思路。

  這節課小朋友的表現非常活躍,課堂參與度高,而且從練習來講,對能熟練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目標達成也非常好。但是學生在回答算理時,往往是有話說卻不知如何表達出來,也有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說著自己想說的話而沒有理會教師的'問題。這固然有教師提問設計的原因,也有學生不善于傾聽的結果。雖然最近在課堂中設計了一些環節讓學生明白傾聽和認真聽講的內涵,看來還是遠遠不夠。要在今天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也要求自已對提出的問題有效性方面進一步去錘煉。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2

  這兩周我們學習的都是乘法的筆算,反思這兩周的教學我認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的書寫格式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筆算乘法的開始,是在學生會做表內乘法,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比如學習例3和例4時,我讓學生先預習,預習要求是這樣提的:1、先讀課本,要求從上往下,從左往右認真閱讀。2、尋找圖中的信息,并根據有關的信息提出相關的問題,3、怎樣解決這個問題?4、怎樣計算?如果有問題可以請教家長。課堂中我利用兩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回憶昨晚的預習情況,并做好匯報工作。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算法板書到黑板上,并讓他們進行講解,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孩子思路清晰,口齒伶俐,講的頭頭是道,令人佩服。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其中緣由,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及時講解,重點講明算理,讓所有的學生知道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是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個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積都要進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積加進上來的數又要進位,也就是連續兩次(或三次)進位的題目。在進位乘法中,進位疊加的乘法難度最大,學生既要記住進上來的數,又要做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稍有疏忽,就會產生錯誤。

  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在課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題中又要求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先算個位……再算十位……) 并且逐步完善板書過程,讓學生了解到筆算乘法其實可以拆分成一個表內乘法算式和一到兩個乘加算式來進行計算,再通過口答進行強化,化難為易,一步步進行突破。從學生的當堂作業上來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學生都能熟練說出算理,筆算正確率也較高。練習中還準備了挑戰題,但因為是家常課,所以處理為機動,待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后,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拓展。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3

  本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學中,筆者力圖使計算教學從傳授知識轉向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學生實踐模式。從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知識的探索材料到讓學生嘗試解答新知識、自己交流歸納算理、總結計算方法,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較好地把握了計算教學的目標。

  本節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識技能的目標的同時,更注重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在價值目標取向上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會運用法則正確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經歷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倡導算法的多樣化,同時考慮到后繼學習的需要,讓學生逐漸體會到用豎式計算的優越性。

  2、重組教材,滲透系統論思想。

  布魯納在其《教育過程》中曾經指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連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一連串不連貫的知識在記憶中僅有短得可憐的壽命。”教材把進位乘法分為一次進位、隔位進位、連續進位三課時編寫,考慮到這幾塊內容有著共同的知識基礎,也有共同的重點——解決進位問題。因此在具體把握教材時,筆者把這前兩部分內容(不進位與進位)統一起來,合并在一堂課內進行教學,希望通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一個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進位與不進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構建的知識形成“鏈”,而不是堆砌的“知識山”,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認識事物可以從整體入手,再去認識整體中的各個部分。教學實踐證明,教材的重新組合,不僅能達到預定教學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主動建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12×3、18×3為研究重點,通過嘗試、討論、交流,使學生初步掌握筆算乘法的原理。再讓經過有針對性地練習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進位乘法的算理算法。整節課與原教材相比,雖然內容增加了,但學生照樣學得很輕松。

  3、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

  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思想。因為知識的內化,必須是學生個體針對問題對現有材料和已有知識加以分析,展開思維,才產生遷移的過程。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由于不同的個體知識背景和思維方法等的差異,而具有不同的思維過程。本堂課在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如何解答一個數乘一位數進位乘法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勇于說說自己探索的過程和得出的結論,共同分析討論思維的正誤。同時鼓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提倡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式。在計算一個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時,允許學生既可從高位乘起,也可從低位乘起,讓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即進位)時,自己領悟哪一種計算順序更簡便。教師努力做到尊重學生,民主教學,認真傾聽他們之間不同的意見,給他們發表自己想法的權利和機會,使他們在無恐懼的情景下自我檢查、反省、逐步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4、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情境的設計歷來被廣大教師所重視,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都會精心設計情境,將舊知與新舊,鞏固與運用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學習,本課的設計在情境的設計上沒有花過多的時間,呈現的方式也缺乏變化,這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是缺乏趣味性的,計算的應用性也難以得到更進一步的體現。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4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筆算乘法的開始,是在學生會做表內乘法,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一節課下來,有可喜的成績,也有不足。同時也對我今后的教學有了一定必要的啟示。

  一、 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

  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在研究現實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選取學生非常熟悉的繪畫場景為教學情境,從學生熟知的彩筆這一數學信息引出問題,學生很輕松的就提出了“他們三個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筆?”這個數學問題,很自如地引發到本節課主要探究的“怎樣計算12×3”。

  二、 擴展思維空間,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對于12×3的計算結果,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算出其結果,他們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筆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擺實物的方法來求出他們的結果。因此在教學設計中,當我把問題明確提出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勵學生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越來越活躍,思路會越來越開闊。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創新學習的成功喜悅。

  不足及啟示:

  一、教學內容較于簡單化,解決的問題過于單一

  對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材呈現的雖然是學生新接觸的學習內容,但豎式的書寫學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豎式的計算有些學生也已掌握,這一內容已經不能夠成為學生愿意主動去探索的問題。

  啟示:可加大教學內容的難度。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一次進位的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內容加入進來,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筆換成18枝彩筆讓學生計算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從而可以使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層次性,深度性,也使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氣氛不活躍

  學生已經對本節課的筆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師講解完他們不太明確的算理后,教師還是一味地反復強調這一問題,沒有提出新的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得他們沒有被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吸引,失去學習的興趣,促使課堂氣氛顯得沉悶而不活躍。

  啟示:可增加比賽,從而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計算教學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學習起來也很枯燥無味。在教學上如果教師能夠設計一些激發學生挑戰的形式將會激發他們學習熱情。比賽這一形式就是一個好的辦法。可以開展口算比賽,比哪個小組算得多且算得準;可以開展口算積分比賽,比哪個小組搶到的口算題最多,并算得準等。

  這樣補充設計后,教學內容就會充實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濃厚些,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活躍些。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5

  計算教學是很枯燥的教學內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如何讓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富于活力呢?我認真鉆研了教材和教參,采用了以下方法來學習本單元內容:

  在學生學會簡單的乘法后我讓學生自己試著算稍難的算式,讓學生試著自主學習,思考計算方法,利用新知的遷移來完成學習。

  1、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創設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2、給學生一個跳躍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并有效的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去。多位數乘法的教學讓我對計算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爭取好的教學效果。每一堂課都有成功和不足之處。雖然每節課中我為學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臺,但對一些學生的關注時間和空間不夠,例如,平時一些發言少的、內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參與的深度就遠遠不及活潑開朗的孩子,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估算,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接著,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計算,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交流討論當中,不少同學的口算能力很強,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結果,在交流中學生充分的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之上,我又引導學生試著用豎式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口算的基礎,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筆算乘法的方法。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相互交流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這一過程是學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師強加給他們的,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6

  估算的方法靈活多變,不同的題可以有著不同的方法,同一道題也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現結合具體的題目一一敘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把一個數看作整百數、整十數再計算出近似數,這對于學生學習是沒有障礙的`,是一種單一的計算方法,只要有整百數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基礎就可以了。其實估算的落實并不是如基本題那樣的簡單,因數據的不同、題目要求的不同、情境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題型不同

  填空題,不僅要估算出大約是多少,還要能判斷估大了還是估小了,最好能估出多估了幾或少估了幾,才能達到準確比大小的目的。

  判斷題中的估算只要能通過估算得到是否錯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計算出準確結果。

  選擇題中的估算可以選擇不同的數位計算,如只選擇個位計算或只選擇高位計算,還可以通過估算采用排除法解答。

  在改錯題中,估算更靈活了,大處可估算是幾位數或最高位是否合理;小處可從計算中結果是否合理。

  2、情境不同

  某學校有9個教室,每個教室有26張桌子。這些教室里桌子的總數大約是()張。

  可以把26張看作30張,總數大約是270張;可以更精確一些,比270張少約是260張。

  電梯載重1000千克(限乘13人),王叔叔帶著8箱貨物,每箱105千克,能帶著所有貨物乘電梯嗎?多估比較合適。8箱是840千克,即使王叔叔是100千克,連貨物也不到1000千克。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7

  本節課教學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不進位),重點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豎式的寫法。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法口訣和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遵循三個原則:計算教學的情境化原則、算理理解的直觀性原則、算法抽象的科學性原則,然后圍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設計。

  1、情境化教學

  相對于其他教學來說,計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這是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怎樣才能使計算生動而不枯燥?我決定結合生活實際,創設以“學校發口罩”為元素的情境。每一個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對情境中數學信息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可以讓學生理解計算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產生計算的需要,形成探究學習的內部動機。

  因此,我的情境圖是12個口罩為一份,其中10個裝一袋,旁邊還有2個。這樣擺放口罩,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讓學生自然而然想到拆數乘。

  2、直觀操作,加強算理理解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和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學算法時,我通過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課堂上在學生拆數口算后,請同學上臺進行小棒操作,用小棒演示計算過程,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板書講解豎式后,再次利用小棒讓學生上臺說清每一步在小棒圖里具體表示什么,多次通過數形結合溝通乘法豎式的算理算法。

  3、算法抽象的科學性

  重視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概括,雖然教材沒有給出完整的計算法則,但在課堂中要求孩子親身體驗豎式的生成過程,自己嘗試說出計算的基本步驟和要點,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算法進行歸納和總結。我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來學習新知。學生通過回憶拆數乘的口算方法,自主嘗試列出豎式,師生共議,發現口算和筆算的算理是一樣的。

  課前復習導入用數字“3”所在的數位變化,讓學生認識到不同數位表示的意義不同,為同學們利用位值生成算法做了很好的鋪墊。

  總之,這節課很好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學生通過回憶拆數乘口算、操作小棒演示口算方法都為后邊豎式的算理算法做了很好的鋪墊和準備,學生在講解豎式的`計算方法和每個數字代表的意義時基本都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

  2。從學生練習反饋來看,知識技能目標已經達成。

  3。對話之中學數學。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曾說: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課堂上我提一些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讓他們認真思考,主動發言,不斷產生思維碰撞,讓孩子之間展開有效對話,課堂氛圍活躍良好。

  當然,一節課下來也有覺得遺憾的地方:

  1。第一個遺憾就是可能因為學生提前預習過,預習時掌握了簡寫豎式的基本方法,課堂上沒有生成我預設的其它算法。學生自主嘗試筆算方法時,我巡視發現全班所有孩子都只有用簡寫的乘法豎式做了出來,缺乏經驗的我就沒有很好的生成可以展開理解算理的資源。

  2。第二個遺憾就是面對陌生的班級,我對孩子的關注還不夠,有很多孩子積極舉手但沒有來得及與之交流。

  總之,對我而言,這是一次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歷練,每次歷練都是成長的蛻變。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繼續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會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高度的責任感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成長永遠在路上!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8

  在本節課中,我首先創設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設置矛盾沖突:使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既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接著,我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交流中獲取知識,最后適時引導、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整個過程都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計算方法,讓學生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種形式有效的進行算法最優化的滲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了怎樣計算。

  其次,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注重知識間的'層層遞進,在學生學會簡單的像23×2、42×2……這類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乘法后,我讓學生自己試著筆算123×2、342×2、1234×2這類稍難的算式,讓學生試著自主學習,思考計算方法,利用新知的遷移來完成學習,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慢慢引導學生去嘗試找到一個總的計算方法,觀察這些計算時共通的地方。使學生能形成一種習慣。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9

  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重點是讓學生會用筆算來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并用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因為由前面的乘法學習作基礎,這一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所以通過一節課的師生互動學習、討論以及各種練習,學生對本節內容掌握較好并完成教學任務。 雖然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授課過程中也有很大的失誤。一是在計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的例題中,讓學生列出算式(橫式)最后利用各種方法算出結果后而結果未寫到橫式上,致使這類筆算題很不完整。對于這個失誤我的本意是讓學生發現教師出的問題,從而強調學生注意這個問題,結果學生并沒有發現也未指出,自己最后也忘記處理這個問題,導致這節課總體上很不圓滿(這類問題在平時教學中學生可能會指出而在公開課中學生可能因拘束不想說,因為這個問題平時經常強調)。二是在練習巡視中發現了此問題,當時只對個別學生指出而沒有集體強調,這一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應集體強調一下而我沒強調,這也是使自己忘記處理此問題的原因。在以后教學中我一定多加注意減少失誤,使課堂教學更加圓滿。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0

  估算的方法靈活多變,不同的題可以有著不同的方法,同一道題也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現結合具體的題目一一敘述。估算的基本方法是把一個數看作整百數、整十數再計算出近似數,這對于學生學習是沒有障礙的,是一種單一的計算方法,只要有整百數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基礎就可以了。其實估算的落實并不是如基本題那樣的簡單,因數據的不同、題目要求的不同、情境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題型不同

  填>、<、=的題,不僅要估算出大約是多少,還要能判斷估大了還是估小了,最好能估出多估了幾或少估了幾,才能達到準確比大小的.目的。

  判斷題中的估算只要能通過估算得到是否錯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計算出準確結果。

  選擇題中的估算可以選擇不同的數位計算,如只選擇個位計算或只選擇高位計算,還可以通過估算采用排除法解答。

  在改錯題中,估算更靈活了,大處可估算是幾位數或最高位是否合理;小處可從計算中結果是否合理。

  2、情境不同

  某學校有9個教室,每個教室有26張桌子。這些教室里桌子的總數大約是()張。

  可以把26張看作30張,總數大約是270張;可以更精確一些,比270張少約是260張。

  電梯載重1000千克(限乘13人),王叔叔帶著8箱貨物,每箱105千克,能帶著所有貨物乘電梯嗎?多估比較合適。8箱是840千克,即使王叔叔是100千克,連貨物也不到1000千克。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1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那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新數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包括態度、能力、知識)。

  我在教學時(課本第74頁例1和做一做)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以開封的菊花花卉為場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識的發展過程,體驗、經理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樣化,并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注意知識的遷移。

  為避免機械重復訓練,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展示菊花花會的盛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巧妙引入“12×3”怎樣計算的問題,突出了前后知識的聯系,計算方法的'遷移,在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知識,自然的引出學生要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采取了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找出解決“12×3”的不同算法,實現了算法多樣化,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設計多種練習,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在練習中,設計了“小動物診所”“摘蘋果”等活動,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性和應用性,在游戲中作數學,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數學。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2

  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是在學生學會了表內乘法,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萬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還是學生以后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調查基礎。因此,本課時的內容在本單元中以及小學階段都占據重要的地位。從前幾節課的情況以及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掌握不太好,主要問題有:

  1.學生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和進位筆算都沒有什么問題,他們都知道先用兩位數個位乘一位數,再用十位數乘一位數,但是三位數乘一位數有的學生出錯特別多,他們也知道先用兩位數個位乘一位數,再用十位數乘一位數,但是卻不用百位去乘一位數了,而是把百位加上十位進的數后直接落下來。針對學生出現的這種典型錯誤,每節課的'前幾分鐘,我都會在黑板上寫幾道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題目,一步一步讓學生邊說過程,我邊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反復的說,切實明白算理和算法后,學生幾乎不再出錯了。

  2.一些學生對于算理和算法都非常明白,但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非常慢,還容易出錯,有一個學生計算100以內的進位加法還偷偷地伸手指頭,于是我和這幾個家長取得聯系,請他們在家里指導孩子好好練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效果非常好,現在班里學生計算連續進位乘法正確率提高了很多。

  計算教學沒有捷徑可走,學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必須多加練習才能提高正確率,現在我班的學生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又對又快。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3

  本單元我從解決問題入手,引入計算。重點研究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我組織學生利用已有舊知類推到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最后總結出簡便算法,學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應該說這部分的內容是很容易的,學生學起來得心應手,而且積極性非常高。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生動活潑地發展,使群體性主體參與率高,創新思維活躍。整個過程注重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培養,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課堂上我注重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習慣解決問題。因此學生發現不是所有的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都符合算式中有幾個0,在積的后添幾個0。如50×6=300,其中第一個0與算式中有幾個0,在積的后添幾個0無關,這是五六三十得出的,因此要在30后面添一個0。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優化自己的思維方式,實現問題解決與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同步發展。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4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個起始內容,從教材的編排來看,屬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它既是對以前知識的梳理回顧,也是對筆算這個新知識的鋪墊。

  口算乘法是“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礎、最關鍵的部分。教材從兒童游樂園的情境圖入手,引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目的是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乘法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一、教學設計反思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根據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地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是: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是:歸納總結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二、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反思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5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的重點是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讓學生經歷豎式形成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例1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口算12╳3的方法,有這樣兩種方法:(1)12+12+12=36(2)10╳3=302╳3=630+6=36;然后讓學生嘗試列豎式進行計算,出現以下兩種方法:學生對于第一種方法只是憑感覺,說不出來為什么,但是第二種方法學生卻可以依據口算的方法說出算理。這兩種方法實際上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的`算理依據,第一種是第二種方法的簡便書寫形式。在計算教學中,計算的算理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依據和合理性,也就是為什么這樣計算。算理是由數學概念、性質、定律等內容構成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計算的算法是說明計算過程中的規則和邏輯順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導下的一些人為規定。在下面這兩種方法中,第二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這樣算的已經是什么。為了讓豎式變得更加簡潔,簡便可以寫成第一種豎式的形式。但是,在教學中教師要說明在第一種方法中,個位2表示2個一,2╳3=6,6表示6個一,十位1╳3=3,1表示1個十乘3是3個十,表示的是30,所以寫在十位上。在這樣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確算法。(1)12(2)12╳3╳33663036由此可見,數學上的算理是為算法提供理論指導,而算法是使算理具體化。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6

  《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現代教育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包括態度、能力、知識)。

  本案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計算12×3時,教師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有些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學生用的是筆算的方法。讓學生一一來介紹各種方法,最后引出筆算的方法,過程自然、流暢。同時在理解算理時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你有什么發現,得出方法其實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萬變不離其中。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7

  本節課我的教學內容是第六單元的解決問題例8,這個例題要求學生通過看直觀圖,將抽象的數學信息具體化,進而探討如何解決含有“歸一”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以買碗為主線,通過學生熟悉的兩步計算,建立歸一問題的基本模型,讓學生理解歸一問題的解題思路:先算出一個單位的數量是多少,在根據題目中的其他條件算出最后的結果。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不強,在課件的設計中,主要采用示意圖的方式,讓學生看圖理解題意,從課堂表現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只是有個別差生開始不理解,到后來的練習也能基本完成。本節課的兩個例題同屬于歸一問題,但略有不同,第一個是正歸一,后一個是反歸一,我在處理這兩題時,采用了對比方式,讓學生在對比之下發現不同,進而減少了正反歸一問題的混淆。在課堂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我會提問題”的`環節,給出學生一個條件,讓學生補充提問題,鞏固了學生的新知,但是由于例題時間用了過長時間,本環節沒有順利完成。

  本次課后,通過聽課教師的提點和自我反思,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堂講的太多,不敢放手給學生。在講例題時,總是怕學生不會,課堂上只是教師主要在講,學生被動在聽。

  2、分析題目時重復過多。在分析問題時,總覺得學生沒讀懂題目,就反復帶領同學分析,這就是造成教學內容完不成的主要原因。3、教學中不想讓學生犯錯。總想著要讓學生一次就對,不懂讓學生先犯錯。

  4、課堂中口頭用語過多。

  5、在全課小結時,學生對于“求單一量”這一問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后只能我自己總結,這個環節就沒有起到效果。今后改進的方向:1、課堂要大膽放手給學生,能不講的就不講或少講。2、學生學習要以優帶差。讓優生教差生,這樣既鞏固了優生,也幫扶了差生。3、多讓學生說自己的做題想法,不能只灌輸老師的想法,讓學生“活起來”。4、教學中不能怕學生出錯,要讓學生從錯誤中發現自己,然后在錯誤的基礎上發現正確的知識。5、多聽其他老師的課,積累教學經驗,讓自己不斷進步。6、盡量減少口頭習慣用語。

  本次課給我的啟發很大,揭露了我的諸多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讓課堂盡量向優質與高效靠攏。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8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個起始內容,從教材的編排來看,屬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它既是對以前知識的梳理回顧,也是對筆算這個新知識的鋪墊。

  口算乘法是“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礎、最關鍵的部分。教材從兒童游樂園的情境圖入手,引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目的是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乘法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成功之處:

  依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復習舊知,探討算法→遷移類推,發現規律→鞏固練習,總結得失。

  首先我創設了帶學生去游樂場交流圖中給我們呈現的數學信息,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愿望。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并說說怎樣列式解決你提出的問題。觀察不會計算的算式,進而引入新課。讓學生計算買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接著,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學生根據畫的內容提出教學問題,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他們充分的時間空間思考、交流,肯定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掌握10乘幾的口算基礎上,運用知識遷移模仿類推出幾十乘幾的口算方法。然后我呈現了兩組有規律的乘法算式,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簡便算法。第二組發現規律主要是要學生在計算時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搞清楚積的末尾到底有幾個0。

  最后,我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先再次回到游樂場去邊玩邊算,后再拓展延伸這些練習既重視基本訓練,又注意了綜合性訓練,層次比較鮮明,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體現了練習的坡度,把握了練習的難度,使得絕大部分學生能當堂達成目標。

  不足之處:

  在合作學習、探討算法和遷移類推、發現規律的教學環節中,要真正讓學生經歷口算算理探究的過程,要開放學生的腦子和嘴巴,讓學生多想多說。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19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本節課中,我首先通過學生常玩的游樂場入手,讓學生在游樂場中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進而引導學生對觀察情境圖中的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在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不但培養了學生提問的習慣,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動手中發現規律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明白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我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并要求學生把計算的方法與同桌進行交流。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幾道算式進行計算。通過計算,不但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而且也為教學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作下了鋪墊。因為我很巧的利用了這幾道題,讓學生把這向道題進行分類,在分類中讓學生觀察分類的結果,從而引導他們想到可以把這類題目轉化成表內乘法來計算,即先把題目看作表內乘法,計算出積后,再看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運用多種題形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訓練,讓學生在學中不斷地提高自己

  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掌握,我把練習放到游戲中進行,這樣不但讓學生學得有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更好地完成了。此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厭煩,產生了易學,樂學的心理

  當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不是很合理,在教學中一些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20

  本節課是學習筆算乘法的開始,也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表內乘法,學會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教學的。一節課下來,有可喜的成績,也有不足。同時也對我今后的教學有了一定必要的啟示。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對本課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處理,既抓住了重點,又讓枯燥的筆算教學生動而不呆板。

  一、自認為上得比較好的有以下三點:

  (一)“數學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數學不斷發展,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數學,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如,上課開始,出示《智慧樹》中的三個主持人留給同學們的三句話,使學生倍感親切,并主動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而有趣,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抓住教學重點,從引導到指出,再到明確,反反復復地讓學生回答,從扶著說到自己能說,再到歸納總結,步步深入。在明確算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教師只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身份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小結,使算理簡潔有條理,并且滲透了驗算這個數學習慣。在整堂課中,時時出現算理的鞏固,讓學在短短一節課當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算理。

  (三)設計多種練習,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在練習中,設計了“幫小咕咚改錯”“摘蘋果”等活動,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性和應用性,在游戲中做數學,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數學,把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上三點是我認為自己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但這堂課其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吸取教訓,引以為鑒。

  二、存在的問題

  (一)在開始的口算準備時,處理得不夠正確,應該讓學生個別回答,發現學生的問題,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個別形式,沒有起到準備題的作用。

  (二)教學例題時,忘記寫答語。

  (三)在列豎式計算時,積書寫的位置強調不夠。

  (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應該多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教給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在寬松的氛圍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 21

  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重點是讓學生會用筆算來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并用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因為由前面的乘法學習作基礎,這一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所以通過一節課的師生互動學習、討論以及各種練習,學生對本節內容掌握較好并完成教學任務。 雖然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授課過程中也有很大的失誤。一是在計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的例題中,讓學生列出算式(橫式)最后利用各種方法算出結果后而結果未寫到橫式上,致使這類筆算題很不完整。對于這個失誤我的本意是讓學生發現教師出的.問題,從而強調學生注意這個問題,結果學生并沒有發現也未指出,自己最后也忘記處理這個問題,導致這節課總體上很不圓滿(這類問題在平時教學中學生可能會指出而在公開課中學生可能因拘束不想說,因為這個問題平時經常強調)。二是在練習巡視中發現了此問題,當時只對個別學生指出而沒有集體強調,這一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應集體強調一下而我沒強調,這也是使自己忘記處理此問題的原因。在以后教學中我一定多加注意減少失誤,使課堂教學更加圓滿。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7-09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03-07

《多位數乘一位數》數學教學反思09-23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精選18篇)11-20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6-10

“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反思(通用13篇)08-21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11-18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教學反思(精選5篇)11-18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教學設計09-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免费AV |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 亚洲欧美步兵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