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

時間:2021-02-27 10:20:2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課文《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范文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實施。今年,我校的九年級化學課也使用了新課程標準(滬教版)實驗教材。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要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視圖的設置上,都重視初中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了豐富的與青少年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以及開闊學生視野的“科學、技術、社會”等閱讀內容,同對教材中添加了許多“活動與探究”。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下在使用新教材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課文《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范文

  一、巧設問題,導入目標

  良好的學習動機是保障學生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最直接原因,學習動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強烈的學習動機是由學生高層次的學習需要和成就感激發的。在教學目標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內涵,巧妙設計能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有助于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生疑質疑。問題設計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點,有啟發性、挑戰性和研究性。如在學習化學反應時,針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我設計的探究性學習問題是:面粉可以爆炸嗎?面粉的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面粉可以燃燒嗎?等等。在初中學生的常識中,面粉是不會燃燒和爆炸的,這種“違反常識”的問題,可以強烈地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

  二、轉變觀念,信任學生

  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下,我們習慣了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們總怕學生自己學不懂,不厭其煩地講解、強調,或多或少會將學生置于被動聽講的課堂環境中,這種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的,因而教師教學行為和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這正是教育家們“作中學,玩中學”所倡導的。在學習中探究的樂趣和收獲只有學習者自己知道。我們應當引導每一位學生大膽嘗試,充分相信學生,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讓學生體味到學習的快樂和在學習中探究的快樂。

  例如,在教材中鋼鐵生銹的條件”的探究實驗,本來鋼鐵生銹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鋼鐵生銹究竟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并不清楚,我把鋼鐵置于不同環境下的生銹情況這個實驗作為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回家進行,并讓學生認真做好記錄,同時還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干燥的地方和潮濕的地方誰先生銹、吐魯番和海南島哪個地方更易生銹、為什么古代文物中保存完好的鐵器較少等,學生很有興趣,不單實驗完成得很好,而且增長了不少知識。

  再如“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中,學生對這兩種氣體再熟悉不過了,但并不太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樣去測定和驗證。這時,我給出探究目標:你認為這兩種氣體相同嗎?它們中哪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第一,請提出自己的假設,然后閱讀課本內容中的活動與探究;第二,請在作業本上簡單設計一個探究實驗報告(可參考教材中的實驗報告),并填上要做的實驗步驟(明確該步驟的目的是什么),與同學交流;第三,按照設計的實驗步驟,用實驗(兩人一組)驗證提出的假設,并在實驗報告中填寫每一步實驗出現的現象;第四,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并得出結論。

  該活動有別于以往的學生實驗。一是學生并沒有在課堂上見過教師的示范操作,又不知道實驗結果,這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熱情。二是實驗報告不用現成的,讓學生自己設計,這使學生脫離被動,更加主動地、認真地思考實驗的步驟以及實驗操作的可行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三是能夠得心應手地發揮動手能力,不用機械地看一步報告操作一步,可提高探究實驗的質量。此探究活動中既有個體學習,也有小組學習,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同時發展了學生間的交往與審美能力。這節課我又把上述學習目標在大屏幕上展示給學生,一開始學生就很興奮,交頭接耳,相互交換看法,并及時與我交流,我成了這個活動的積極服務者。很快,同學們就按照學習目標繼續往下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存在的差異,他們中有的學生已經把實驗報告擬好,躍躍欲試,準備動手實驗,有的同學書上的探究內容還沒閱讀完,但95%的學生在學習上絕不示弱,積極與他人交流,以求自己也能很好地獲得最后的成果。課堂看起來活潑而有秩序。因此,我只指導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一段時間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較好的設計示例,及時給予表揚,同學們再給以補充和完善。設計不足的同學及時改進,而后開始動手做自己設計好的實驗,都顯得信心十足,只是有的學生看起來“笨手笨腳”,但是非常認真。實驗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兩人一組)并填好報告,得出結論。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只要充分相信學生,他們會發揮出很大的潛力,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使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指導學法,講究效率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我們都在這么做。但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都包含著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求,以便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基本的學習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地學習。如在上面談到的探究實驗結束時,并不急于小結,而是由學生總結得出探究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驗證→科學推理得出結論。這樣做讓學生很有成就感,越學越能找到感覺。再如,在學習氧氣具有助燃性這一化學性質時,要提示學生注意:該類反應的條件是“點燃”,這就足夠了。其他的問題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為何要在鐵絲前系一根火柴,集氣瓶中為何要鋪上一層沙或留一部分水。在證明空氣成分的實驗中紅磷為何要過量,容器不密封會產生什么后果等等教師不要過度指導,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學習空間,讓學生做決定。真正地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四、教師要勇于探索,為學生樹立榜樣

  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產生影響。我們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勇于探索,多思、多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體現出這樣的行為素質,這樣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例如,九年級化學新教材中的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制氧氣的實驗中,如過氧化氫溶液滴入過快可看到有較多的氣泡冒出,但帶出的水汽較多,按教材上的操作看不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就沒法讓學生得出過氧化氫溶液分解能放出氧氣的結論。此時,教師對出現此現象的各種推理都顯得蒼白無力,亦有武斷的嫌疑。于是我故意提出問題:該試管中放出的氣體是不是氧氣?我們該怎么辦呢?學生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學生說,把氣體收集在集氣瓶里,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我說為什么?答:如果是氧氣的話,氣體會多一些,容易看清現象。大家說得不錯,那我們用什么方法收集該氣體較好呢?這一下教室里又炸開了鍋,爭吵不休。我叫兩個代表講明觀點,甲方說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操作簡單、省時;乙方說因反應時可能產生大量的水蒸氣,用排水法可以使水蒸氣冷卻變成水,收集到的氣體校純凈。雙方的辯論使我感觸頗深,只要教師給學生機會,善于引導,學生的智慧隨處閃光,有時他們的見解會令我們吃驚,禁不住為其喝彩。最后,我亮明自己的觀點,支持乙方,因為他們的觀點更科學,更嚴謹。在學生的配合下我們用大試管代替集氣瓶,用排水法收集了氣體,經檢驗該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劇烈復燃(學生操作),教室里發出“哇”的驚嘆聲,此時,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此時我又適時提出對該實驗作如何改進能更好的達到實驗效果,同學們經過討論很快得出只要控制過氧化氫溶液滴入的速度便能取得好的實驗效果這一結論。通過如此探究及改進具有如下的積極意義:①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催化條件下能放出氧氣;②可直觀地觀察到氣泡在水槽中冒出的速度快慢,對介紹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的催化作用有很好的幫助;③讓學生體會到對待實驗要科學、嚴謹、勇于探索,得出結論一定要有科學的推理和充分的證據。

  總之,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課文《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讓學生動起來教學反思11-23

《讓色彩動起來》教學反思04-03

《讓色彩動起來》教學反思09-12

讓《文字、圖片》動起來教學反思12-16

卡通動起來的漫畫教學反思05-14

《怎樣讓小球動起來》教學反思03-30

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才更有效教學反思09-29

案例教學反思課文07-17

荷花課文的教學反思07-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色伦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va午夜在线电影 | 午夜国产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