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2-09-16 19:13:4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1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千米的認識》這節課中,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了恰當的教學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破課堂內外的界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課程標準》中新的理念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獲取知識,從而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新世紀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了解自己的學校、生活的道外區的變化,感到生活的這個社會的美好,無形中達到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以此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使學生自己通過親身的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利用現有教材,體現新課標

  教學時,我大膽改變了教材中單一的、抽象的、脫離學生實際狀況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教材中的課后的實踐活動提到課前進行,學生可以憑借各自的經歷與體驗逐步形成千米的計量觀念。把書后單一、抽象的單位換算線段圖,改編成學生所熟悉的地名,不但使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同時了解了自己身邊一些地方的實際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

  教師能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

  有了以前學習米的經驗,這節課我十分注重實踐這個環節。在課前,先帶學生饒著學校操場走了5圈,用了20分鐘左右,學生感覺走1000米有點累,初步體驗了1000米這個路程比較長。在課堂上又舉了很多用千米做單位的例子,如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汽車行駛、飛機飛行的速度等等,使學生對千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現加強實踐訓練后,學生在作業中錯誤較少。

  課前做好充足準備,學生親自實驗并拍下視頻,自己感受走多少米要用多長時間,對路程與時間也有了一些感觸。回過頭來再上課的時候,學生的興趣更濃,覺得很貼近自己的生活,這樣一來學生愿意去聽、去了解、去學習。

  我覺得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課前所做的準備,以及大量的貼近生活的實例。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本節課抽象的知識,如何能更好的讓學生有具體的體驗,我覺得還是應該走進生活不斷的實踐,這里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情況,這里也充分的說明數學是離不開生活實際的。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將盡可能的聯系生活實際,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充分體現出高效課堂這一宗旨,充分利用好每節課,讓學生收獲滿滿,也讓自己感到充實。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2

  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測量”中“千米的認識”這一課時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長度單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學生已經基本了解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含義。所以在此認識基礎上,讓學生學習認識“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還是比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義。教材先設疑:“1千米有多長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學生熟悉的運動場中的跑道來進行引導: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從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關系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過活動安排引導學生對“1千米”進行由概念的認識到具體感知: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最后“做一做”布置了一項校外活動“和老師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長。”來加深強化學生認知。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頭腦中要建立起“1千米”這一沒體驗過的觀念,難度還是比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先復習,做到溫故知新。強調新舊知識的銜接,從復習長度單位“1米”的的感性認知和距離測量,到認識“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后引出“1000米”。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自然過度“1000米”還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認識”這一學習目標任務,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這一系列的教學引導活動,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千米”這個抽象的長度單位,對于這些八歲的孩子們來說還是很難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憑我的引導,全靠小學生自己去憑空想象,是不容易達到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這需要很多學生身邊長距離的實際例子進行想象,所以我讓學生通過說說“我家離學校有多遠?”的活動,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表他們的認識,發揮他們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離概念。

  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充分考慮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經歷,建立“1千米”的長度感性認識比較困難。因此,我根據教材的編排和請示學校領導,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請體育教師合作帶領學生用一節體育課“遠足”到一處安全的公路路段進行“1千米”測量和行走。這樣學生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由于學生對戶外數學活動的自由感到新奇,個別學生注意力分散到路邊景致,對于長度測量和體驗的關注減少了,沒有完成測量過程中的長度計數和計算任務,使得學習活動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今后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安排好學生任務分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爭取每位學生有參與活動的合適任務和內容,讓學生體驗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是應用數學的樂趣。

  針對這節課時的教學內容,還可以發揮網絡的強大信息功能,用衛星地圖的標尺測量工具,讓孩子們認識城際間的距離和家鄉地理環境的長度問題,創造條件讓學生對于長距離的認識獲得更多信息。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11

認識千米教學反思02-04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2-19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9-18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4-15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8-19

《千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5-20

《認識千米》的教學反思07-16

《千米的認識》教學的反思05-07

《千米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4-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日韩欧美州 |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 |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