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1
《小青蛙》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說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所以在一開始,孩子們就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講出了好多青蛙的'特點。
最后一個環節的情感延伸,學生們都滔滔不絕,懂得了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要保護小青蛙的道理。
這種教材本身就非常有童趣的上起來稍微簡單點,可是有些內容是要靠教師去挖掘的,去發現其蘊含的樂趣,我深深地明白這一點,在這節課中更是深深體會了。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2
《小青蛙》是一篇特別有童真童趣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學前,我預設孩子們應該是很感興趣的。課上的效果基本上還是滿意的。只是我發覺,大了一歲的孩子們和去年不一樣了。去年對他們而言新奇有趣的顯然已經不能刺激到他們了,創設情境更需要技巧了。而圖片、影片對孩子們的吸引力還是十足的。與此同時,這學期我更關注自學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的體現之一就是,注重預習作業的反饋。預習作業不僅要完成、要檢查,在課堂上,我也會抽出來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們自己匯報預習的結果,錯的`及時糾正,對的及時表揚,正面強化。期望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孩子們的自學能力能夠有顯著的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能夠被調動起來。
在寫字教學上,本學期的生字突飛猛進到一課七個生字,很擔心孩子們接受起來會吃力。所以我在講生字時采取了慢工出細活的做法。我講一個,學生書空一個,待他們描紅書寫時,我會大致把孩子們的書寫過一遍,做到及時糾錯,及時表揚。從這幾次的作業來看,書寫的質量比上學期有所提高。平穩渡過了過渡期后,我想,生字教學可以僅做有重點的突破,對于簡單的生字,給孩子動腦動手,自己發揮的機會。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3
走進xx幼兒園第一次參加教研活動,我組織的是小班活動:兒歌《小青蛙》,目的是通過觀察小青蛙的模型,讓幼兒認識青蛙的外部特征,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知道青蛙是益蟲,激發幼兒愛護小青蛙的情感,會說兒歌《小青蛙》。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青蛙的資料,還特意制作了小青蛙的紙模型。
活動開始了,當小青蛙的模型出現在幼兒面前時,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青蛙是益蟲。”“青蛙會游泳。”“青蛙是蝌蚪的媽媽。”“青蛙和牛蛙不一樣。”……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才三歲左右的孩子怎么知道得這么多,反倒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感覺有些手足無措了。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在介紹小青蛙特征時,我引導小朋友有順序地,從上往下觀察,不是想說哪就說哪。我還拿出了紙工青蛙,鼓勵幼兒與我一起學說兒歌,最后隨著歌曲《小青蛙》的旋律,我和孩子們一起邊唱邊跳。
活動總算結束了,在研討中我體會到了“四走進”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才能夠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與孩子們玩一起,才能做到“玩中學”。教師不僅要備知識,更重要的是備孩子。
教研結束后,我又一次翻開了王董的《走進孩子的生命世界》。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4
優點之處:
1.由于上學期我們學過兒童詩《青蛙寫詩》,所以本節課,我就以謎語的形式導入,然后以繪畫的形式揭開謎底,讓孩子們的關注力瞬間就集中起來了,一首《快樂的小青蛙》,就引起了孩子們更高的學習興趣,文章的內容淺顯易懂,經過前面的學習,簡單的一個問題,就已經把課文內容講授完畢。
2.用多種方法讀文比賽,讓孩子們的學習不再枯燥,整節課的節奏很歡快,孩子們的學習接受能力也比較好!
3.根據課外練習冊,對孩子們進行提高訓練。
如:描寫小青蛙樣子的'句子是:小小青蛙大眼睛
不足之處:
1.相對于課文的學習,生字教學簡單枯燥,所以孩子們的接受狀態還是有影響的。
2.文中“青”的出現頻率高,沒有及時小結形聲字的構字結構,導致目標沒完成。
改進措施:
1.在教字的書寫時,編一個簡短的小故事,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比如說:“情”字教學,一個大點和一個小點比賽誰站得高,大點跑過去“我站得高”,小點不屑的看大點一眼,站的比大點高出一頭來,打點不服氣,所以爭吵了起來,眼看都要打架了,孫悟空飛過來,用金箍棒騰空一立,不小心碰到了小點,但好在阻止了他們。“青”媽媽聽說了走過來,對他們說,大家在一起要相親相愛,不要傷了親情!(金箍棒——孩子們正在讀西游記,所以在認知上更容易理解,同時情的豎在形上和金箍棒很像,便于孩子們記憶)
2.在第二課時講字時,把青——請——清——晴——情這五個字放在一起教學,并在此時詳細講解,聲旁表音,形旁表義!(已經實施過了效果很好)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5
課堂教學在不斷的試誤中得到了提升,依稀記得新教師見面課時手忙腳亂,課堂控制力不足,第二次公開課教學目標模糊,眉毛胡子一把抓,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是第三次公開課了,在我們一年級語文小組幫助下,在反復打磨中,本次公開課應該算是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但仍有許多不令滿意的地方。
《小青蛙》一課課堂教學處理得比較好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教學目標明確。
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相比于上冊來說,課文仍充滿生活氣息與童真童趣,但是知識量在加大,如識字難度、寫字難度提升,知識點難度提高。原本二年級才涉及的形聲字出現在了本冊《小青蛙》一課。在執教《小青蛙》第一課時,我抓住本課重要知識點——形聲字來展開教學活動,本堂課主要解決一個問題——“青”字家族的字。對“青”字家族的字,通過讀、認、寫、回歸語境來加深對其的認識。課堂設計了找“青”字媽媽的.寶寶,讓學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通過找“清”“晴”“睛”“情”“請”這幾個字,達到初步感知認識“青”字族字的目的。隨后通過比一比,學生自己觀察“青”字族字,發現它們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比較,更進一步認識“青”字家族,達到區分“青”字族不同字的目的。通過玩游戲、一起編兒歌,加深識字、理解“青”字家族的字。最后落實到對“青”字家族字的書寫指導上,通過教師指導,學生互評互學,達到糾正書寫的目的。整堂課中心點明確,沒有出現拉拉雜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課堂教學線索清晰。
其次,書寫指導扎實有效。
《小青蛙》一課中,“青”字家族的字都是左右結構,并且筆畫較多。為了能夠調動更多孩子參與書寫的積極性,更好提高寫字能力,在進行寫字訓練時,如寫“請”字時,我讓學生先觀察,請生說書寫時該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教師再進行總結強調補充,學生進行書寫,書寫后同桌互評,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通過展臺請一桌同學上來展示他們寫的字,全班共同評價,幫助學生改進書寫。全班63個孩子,如若教師一個個檢查孩子的書寫,顯然是不可能的。孩子要發現自己的不足可能還不太容易,但是孩子卻很能挑出他人的毛病。因此,以這樣學生互評的方式,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書寫的不足之處,改進書寫,提高指導書寫的有效性。
最后,生本課堂初現矛頭。
本堂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浸潤著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氣息。“青”字媽媽找孩子,體現了自主學習,學生互評書寫體現了合作學習。教師能夠放手讓學生參與討論學習,如進行寫字練習,讓同桌之間互相比評,達到規范寫字的目的。整堂課滿堂灌、忽視學生、只顧著教學進度的行為沒有了,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到了對學生的關注。如在請生說“請”字第二筆“橫折提”時,有孩子站起來說是“橫斜鉤”,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答案,而是再請生說說有沒有其他不同的答案,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獲得正確答案。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6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說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所以在一開始,孩子們就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講出了好多青蛙的特點。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極富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啟發學生開動腦筋。本課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以情感為基礎,以識字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同時采用歸類識字、字謎識字、看圖識字、組詞識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識字,能主動識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并有意識地將識字教學引向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隨時在生活中識字。在教學時我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后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通過聽音來排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本堂課自我感覺還不錯,我認為主要是內容吸引孩子,孩子的興趣就被激起,有了興趣后孩子們會跟著你走,迫不及待想學習后面的。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愿意學了,這是教學中最最基礎的。特殊性就在于此,你要想辦法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可是這一點我還欠缺著呢!象這種教材本身就非常有童趣的上起來稍微簡單點,可是有些內容是要靠教師去挖掘的,去發現其蘊含的樂趣,我深深地明白這一點,在這節課中更是深深體會了。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7
《小青蛙》是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識字教學的一首兒歌。兒歌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講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領,號召大家要愛護小青蛙。在本課中,“清、情、晴、請”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作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
深入反思本節課,我要反思以下幾點:
1.導入新課時采用猜謎語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了解了"青"的意思,為使用"形聲字識字法"進行識字做好鋪墊。
2.能夠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在讀文識字中抓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字形與字義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3.本文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同學比讀等多種形式,達到了讓學生感悟語文內容,感知形聲字特點的效果。
不足之處有:
1.識字教學不夠扎實。本單元是識字教學,應該以識字為主,但是在這節課上,我過份地追求環節完整,導致不夠突出,沒有突破。本節課的識字方法應該是隨文識字,把生字放在句子中理解和記憶是最簡單有效的,但是我卻忽略了這一點,把讀文和識字分開了,在識字時讓學生自由發揮,說出自己對字的理解,和課文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和兒歌內容完美融合。
2.拓展環節的內容不太恰當。我拓展的內容是有關青蛙的兩首兒歌,和課文內容有重復嫌疑,沒有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反而覺得有些感受疲勞。應該拓展一些形聲字的'識兼律、方法等內容,比如:把自己學過的或者認識的形聲字歸納一下,找找其中的規律;試著再積累一些“青”字族的字,看看它們的讀音和含義有什么特點。這樣就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鞏固,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8
《小青蛙》:因為這節課時是聆聽課,而且教學的對象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所以設計了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從而吸引學生。由于第一課時教唱了《小青蛙找家》,對這節的聆聽課來說起到一定的作用。首先,聽第一遍音樂時,學生很快可以聽到青蛙的叫聲,而對于其他的.聲音比較含糊,畢竟以前的音樂課上很少是聽歌,多數是唱歌。
所以我的教學建議三個課時是這樣定出來的,在唱的基礎上再聽,會聽了,再唱和聽結合起來。所以聽的也用一個課時引導學生會聽,并且能簡單描述下聽到的音樂。其次,要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聽一節課音樂,而且還是聽同一首曲子,學生難免會有聽覺疲勞,更會走神開小差。所以在聽的環節中加進律動的環節,有條件可做多媒體,讓學生從視聽動三方面去感知曲子。同時在律動環節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例如在描述那環節中,學生想到的,說到的東西很多。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就是一年級剛體驗聆聽課,可能是老師講的、提示的比較多。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9
《小青蛙》是一首生動有趣的兒歌,通過兒歌創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識字情景與不同偏旁組合能夠形成新的漢字。讓學生初步感受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構字特點。同時,這首兒歌節奏鮮明,內容生動有趣,既是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能讓學生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懂得保護青蛙,滲透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在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的基礎上進行檢查指導,交流識字方法和書寫要領。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將兒歌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和韻味語感。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有“青”字加上不同偏旁組成的一—組形聲字,在比較中發現這組形聲字特點,從而初步了解形聲字最重要的構字方法。在網絡課堂上,我帶領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這一生動有趣的環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觀察和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從網絡課堂的教學效果來看,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發現了這組漢字,在讀音上的相似點,又發現了字形上的異同點,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較字義的不同,孩子們發現了漢字的偏旁與字義之間的聯系。對于形聲字的初步了解,已經水到渠成,就這樣本課的重難點成功突破。
本堂課執教中也出現了一些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激勵措施需增強,學生信心勿挫傷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節課的注意力時間大概也只有20多分鐘,網課效果更少點。如何讓孩子更加積極地參與進課堂,最大限度的延長孩子聽課注意力時間,必要的獎勵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在執教本堂課時,有的孩子回答問題回答得非常準確完整,如何激勵這樣的孩子以及更多孩子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活動呢?可以利用一些小貼紙,等開學獎勵他們。也可以利用積攢自律之星的小星星,累計之后進行抽獎。在本堂課上,對回答問題積極和回答問題較好的孩子單單進行口頭表揚就略顯薄弱了,融入更多激勵措施更能調動孩子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形式還需多樣化,最大限度吸學生
在執教《小青蛙》一課,除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外,沒有其他教具出現,包括有趣的打氣球游戲也是通過多媒體來實現的。雖然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能夠做到生動形象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但是單單靠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低段教學。年級教學形式完全還可以豐富多樣,除了多媒體教具的使用外,也可以用有顏色的卡紙制作一些本課生字,可以用于開火車認字,如果是在正常課堂上也可以貼在黑板上展示講解“青”字族生字。不同的色彩、圖畫都是吸引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備課,做到不僅備教材還更要備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明確理清教學思路,課堂上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力求讓自己盡快進入優秀教師的行列。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10
開學第一周忙碌而緊張的教學工作,“駱志菊名師工作室跨校研究課堂問診活動”終于在今天落下了帷幕。我作為年輕教師中的一員,也呈現了一節令我比較滿意語文課堂。設計的教學環節也都呈現出來,在鈴聲響起那一刻,我做了總結,可以說是松了口氣,班級的孩子表現的也不錯,我也越來越放松。但回顧整節課,所暴露的問題也有很多,在汲取了師傅郜天姣和組內的前輩們的批評建議后,特做如下教學反思:
1、教學環節的設計破壞了教材的整體性
本以為自己的設計很流暢,教學環節環環緊扣,但聽了師傅的建議發現,有些設計的確沒有準確的把握教材。
例如:在導入環節,讀了課題后,我直接把“青”字抽離出來,帶著學生讀并指導書寫,隨后才進入初讀課文階段,這樣的設計完全顛倒了,沒有做到隨文識字,接著就讓學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依然是從課文中抽離出來,指導學生認讀和區分,兒歌僅讓學生自己讀了一次,至于孩子對于識字和課文朗讀的掌握情況完全不了解,沒有做到“隨文識字”,脫離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識字”。課文的朗讀應該提到引入課題之后,將生字反復抽離再送回到課文當中,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把字音讀準。在后半節課,我確實發現,在多次帶著學生認讀后,仍然有很多孩子分不清、讀音易混,這就反映出我教學設計的漏洞,破壞了教材的整體性,使整個環節變得支離破碎,值得深思。
2、教師“包”的太多,“生本思想”無滲透
在入職以來,對于課堂教學這一塊,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很困惑,就是每節課上下來自己都很疲憊,總覺得內容怎么講也講不完,講到滿頭大汗,學生卻收獲甚微,今天聽了師傅一針見血的指正,我才恍然大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沒有做到“放手”,整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都是在我的`設計中來回答問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比如說在初讀環節,我領著學生一句一句的讀課文,邊讀邊正音,然后再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叫不準的字。其實到一年級下期,完全不需要老師一句一句帶著讀,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找一找或者說一說難讀的字該怎么去讀,或是指生讀,其他小朋友來挑錯,孩子通過動腦思考后把音讀準完全要比教師直接領著讀效果顯著。再比如:在講“青”字時,通過青蛙穿了綠衣服來引出“青”字這一環節,為了讓孩子理解“青”也可以表示綠色,我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給出的詞語“青草”來提問,如“草是什么顏色的啊?(綠色,綠色的草,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是青草),”這樣通過提問引發孩子思考,最終學生就明白了青字的意思。通過這節課,讓我深刻意識到“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更多時候老師要學會放手、大膽放手,把課堂還給孩子,更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遠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3、合并教學環節,有效安排教學時間
每堂課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本節課的課時目標來展開的。我們時常會感受到在課上時間很緊湊,有些教學環節還沒有完全落實好,就會為了趕進度而匆匆過渡到下一環節,這樣的課堂,不會起到好的教學成果,反而哪一環節都沒有做好。所以在做教學設計時,與教學目標無關的環節完全可以省掉,不要浪費時間,對于可以同時進行的環節,我們可以合并,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把每個環節的任務落到實處,就不會再出現時間到了,教學內容還沒有講完的情況。
比如:在指導書寫“青”這個字時,我先讓孩子猜筆順,在桌子上書空,接著跟著大屏幕書寫,然后學生齊說筆順并給青字組詞,這個環節過后,我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邊強調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得位置邊說筆順,其實,孩子在桌子上書寫這一環節的設計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桌子上沒有田字格,就算寫了,孩子依然不知道筆順在田字格的方位,不但沒有接近教學目標反而占據了較多時間。其實完全可以將這兩個過程合并,如:“你覺得這個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寫才能更漂亮呢?你來教老師寫一寫,其他小朋友聽聽對不對。”這樣叫學生教老師寫,既能考擦孩子筆順的掌握情況,又能促進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青”每一筆在田字格中得方位,其他小朋友在聽和糾正的過程中也把筆順和書寫要領掌握了,一舉兩得,節省了教學時間。
4、教學設計實施,但落實不到位
整堂課還有一個突出的缺點,那就是我再某一環節的完成時,提出的要求沒有落實到位,孩子并不能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比如在“青”字的書寫這一塊,關于書寫的要領強調的很到位,但讓孩子落實到本子上進行書寫的時候,就沒有深入執行了。我僅僅叫孩子描紅一個,補全一個,然后同桌之間互評,這個字就算講完了。孩子在書寫上依然沒有牢固的掌握,我們老師可以事先讓孩子準備好練習本夾在語文書里,然后邊出示邊強調,滲透到筆順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筆落在田字格的哪個位置,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書寫,再讓同桌間相互評一評,覺得同桌哪個字寫的好給他圈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把生字寫好。
還是那句話,提出了問題,就要圍繞著教學目標去實施,而實施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落實,這樣才能逐步的實現教學目標。
5、筆順教學落實不到位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是重要任務,但寫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字的筆順要牢記。但回顧整節課,我并沒有把筆順作為強調的重點,只是讓孩子簡單了寫了兩遍,其實最好可以寫到黑板上,加深學生的印象
6、要做學生的“引路者”而不是“主導者”
在語文教學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吁,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成長的引路人,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口說容易,但真正做到卻很難。我們往往都會擔心學生學不會,就要面面俱到,什么知識都毫無保留的直接告知學生,其實,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些時候他們可以做到,只需要老師及時的引導,而我們不能永遠的做學生的那根丟不掉的“拐杖”。
縱觀整節課,大問題不少,小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教師的課上壓力,保證教學進程。超出孩子能力或可接受范圍的知識,可以適當地避免出現,不要主觀的增加教學任務,給孩子造成知識上的混淆......這些都值得我去深深的反思和不斷改進。最后,我想說:其實新老師雖然“新”,但是“新”確實一把雙刃劍,我們年輕,可以更容易的走近學生,也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喜歡和信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一句話:“星星就是窮人的珍珠,只有擁有滿天繁星的教師才能為學生送去點點光明。”當然,經歷了近半年多的磨礪,我深知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不斷地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實踐充實自己,用“吸收和借鑒他人的優秀教學成果”來不斷地提升自己。雖然我現在學到的僅僅是教學工作的基本,但未來依然會堅定不移的走好每一步,讓腳下的路更遠、更長。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 11
一、激趣導入,已猜謎語的形式進入文中
上課前與學生進行談話并引出謎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我又讓學生觀察,并說出你發現了什么?之后我總結書寫方法,并讓學生書寫而后再讓學生來評價,來鼓勵學生愛上寫字。
二、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自讀兒歌圈出文中帶有“青”的.生字。
2、出示這些字:“清、情、請、晴、睛”,引導學生認讀,后隨文進行識記這些字的意思引導學生觀察,找出異同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初步識記;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的方法加強鞏固。如:讀文中的句子隨文識記,聯系句子的意思識記,組個詞再造個句識記,初步讓學生明白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
此時如果我能及時引導學生給生字作自我介紹去識記,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點水,照老師這樣把生字介紹給同桌聽,用不同方法反復與這些字打交道,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三、游戲鞏固檢測生字
采用挑戰過關(認讀生字)如:送字寶寶回家、編問答歌,同時本課我先用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用“游戲”加以檢測,更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動力和興趣。
此時如果我能讓學生到黑板上操作,相信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到新奇,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動手環節,同時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為整堂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四、反思中改進
1、教學思路還需進一步規劃明確,教學設計需進一步完善。如:在講述青的好朋友時,我若能采用“自我介紹”的游戲及時引導學生給生字作自我介紹去識記,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點水,照老師這樣把生字介紹給同桌聽,用不同方法反復與這些字打交道,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2、對文本解讀不夠深入,備課沒有精備,沒有充分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只一味想著讓課堂有趣,一味追求多樣化游戲來吸引學生,使課堂變得空洞。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備課,做到不僅備教材還更要備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明確理清教學思路,課堂上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力求讓自己盡快進入優秀教師的行列。
【幼兒小青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青蛙教學反思08-13
《小青蛙》教學反思10-16
《小青蛙》教學反思05-15
2023小青蛙教學反思12-12
快樂的小青蛙教學反思04-22
《可愛的小青蛙》教學反思08-22
《小青蛙找家》教學反思10-22
《快樂的小青蛙》教學反思09-03
快樂的小青蛙教學反思09-11
小青蛙找家的教學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