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與組合教學反思范文(精選4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排列與組合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排列與組合教學反思1
《 排列組合》是二年級上學期的內容,是對搭配問題的初步認識,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自己有比較的好的地方,也還有不足的地方。
做的好的地方: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創設形象生動、親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通過創設“老師到北京旅游這一情境”,激發了學生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的探究欲望。又如通過創設“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數字游戲”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似的情境,喚起了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
2、注意讓小組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特別提倡的學習方式,如何使合作學習具有實效性?本節課設計時,注意精選合作的時機與形式,在教學關鍵點、重難點時,適應地組織了同桌或四人小組的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時間,并深入小組中恰當地給予指導。合作探究后,教師還能夠及時、正確的評價。教師從實際的學習效果出發,考慮如何組織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廣大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防止合作學習走過場。
3、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感悟新知。
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連一連,寫一寫,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4、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聯系生活學習數學。
不足之處:
1、對于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不能靈活處理。
2、給學生的探究時間還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過這次教學一定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排列與組合教學反思2
創設情境“游玩數學廣角”,組織學生參與多層次的多種游戲活動。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把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滲透進去,通過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去感知了何謂排列,何謂組合。
二、親歷過程,主動建構。
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測、驗證,留有充分的時空去嘗試、討論、研究,調動學生全員參與、自主探究,讓他們充分展示其思維過程,而不是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老師的思維軌道,因為只有自己發現并學會的知識才是記得最牢固的。如:學生獨立排由1,2,3組成的數之后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情況,學生在匯報交流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別人的長處,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有序排列。這樣,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主動建構新知,就像在水中學會游泳一樣,才能真正掌握本領。
三、預設有效問題是進行數學思維的關鍵
“思”源于“問題”,要通過“問題解決”使兒童獲得知識、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問題”。因為學生數學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及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在這節課中,在
每一個活動之前,我首先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感興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用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呢?”、“三個人每兩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幾次手?”、“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條褲子搭配算一種穿法,兩件衣服和兩條褲子有幾種搭配方法?” “買門票5角,可以怎樣付錢?有幾種付法?”??只有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才能自覺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解決之中,才能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比較,對這些規律的觀察、感悟,對所得結論的描述、解釋。這一過程正是學生形成數學思考的過程。
四、逐步感悟有序思維的必要性
有序思維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讓學生通過學習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維的重要性。本節課,我試圖通過以下三個層次的設計體現這一想法:第一層次,用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讓學生非常自然地、主動地進行猜數,并產生怎樣思考才能既不重復也不遺漏的問題,使學生獨立思考;第二層次,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用1、2、3寫(擺)兩位數”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寫(擺);交流討論,再說一說你是怎么寫(擺)的,它好在哪里?等問題,促使學生去觀察、去發現,促進了學生對其隱藏著的
數學思想的領悟、認識;最后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得到了兩種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圖示法),進一步體驗到按一定的順序思考的價值并初步掌握方法。同時抓住鼓勵表揚的握手游戲這一契機,突破教學的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們對其規律進行本質的探究,在活動中體驗感受排列與組合的不同。這里,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動,體會到思之要有“據”、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這不僅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考,更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第三層次,聯系學生的實際――搭配衣服和買本子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體驗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排列與組合教學反思3
這次骨干教師課堂教學考評我抽到的題目是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與原來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分別將排列與組合滲透其中,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更透,我這節課單獨教授例1,努力讓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掌握簡單事物的排列規律、方法。我覺得在本節課中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比較好:
一、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排列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有益載體。為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我以學生喜歡的動畫情景,設計了以“解救美羊羊”為主線,展開一系列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活動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感知什么是排列及排列的方法。整課節始終用創設的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將排列問題趣味化,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深挖教材,教學設計有層次
本節課在新課部分一共設計了三組問題,問題的設計體現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原則。讓學生逐步感悟有序思維的必要性。
第一組猜老師的年齡情境,由于老師的年齡是由9、2兩個數字組成的兩位數,非常簡單,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找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數字組合的奧妙,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組問題是在第一組問題的基礎上的一個升華。想要進入城堡就要輸入正確的密碼,而密碼是由1、2、3,這三個數中的兩個數組成的兩位數。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了學生個性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由發展的空間。小組討論又使學生主動去挖掘排列背后的秘密。
第三組問題三人玩照相的位置排列,能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列方法?這道題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給出的是直接讓學生來排列,這樣難度就加大了。這就激發學生用之前學過的有序思維的方法來嘗試解決問題。把卡通人物用數學符號來表示,同時是3個數排列不同3位數的情況,隨著難度的增加,學生也意識到必須有序思考,按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我也讓練習體現出不同的層次。第一道練習是讓學生從3個數中選出2個數,組成電話號碼的后兩位,有多少種不同的組法。這道題和例題的難度是一樣的,但是之所以設計,是因為例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讓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把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遍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這道題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排列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二道練習題,設計了用4、0、7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各個數位上的數不能重復。在完成了照相問題后,出示這道練習,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嘗試用學過的知識來排列數,讓學生掌握了序思考普遍規律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在組數時,0不能再最高位。
正因為把握好了問題和練習設計的梯度,才使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實踐、再探索、再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排列組合中的規律:不重復、不遺漏、有順序,全面的思考方法。
三、巧妙利用學生生成資源突破重難點
課堂中的動態生成的資源包含了學生在課堂出現的錯誤、質疑、想法??,捕捉和利用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動態教學資源,對于轉變課程功能、改進學習方法、開發課堂教學的深度具有重要意義。
1、巧用“錯誤”資源,激發思維的深度空間。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作為教師,要將學生的錯誤視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必然現象,要允許學生出錯,更要將學生的錯誤作為促進學生情感、智力發展的教學資源,正確、巧妙地加以利用。課堂,是學生可以出錯的地方,學生出錯的課堂才是真實的課堂,真實的課堂會因錯誤、發現、探究、進步的良性循環而充滿活力。學生的機智和智慧就在“出錯”和“改錯”的探究過程中形成和積累,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有效的激發了學生思維的深度空間。
在這節課當中,我就收集了學生寫遺漏和重復的作業單,通過讓學生觀察、對比,從中發現問題,同時也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怎樣做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2、巧用“想法”資源,激發創新的深度空間。
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上,首先教師應明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要知道學生是各不相同的,他們并不是用完全相同的方式來思考問題的,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真正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學生的一些非同尋常的想法,往往可能蘊涵著創新的思維、智慧的火花。
比如在用1、2、3組不同的兩位數時,有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她采用的雖然也是固定十位的方法,但是她這樣的表示方式看起來更直觀,也更容易掌握。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方法,我放棄了自己之前預設好的寫法,重點介紹了她這種方法。在后面的練習中很多學生都采用了這種方法,既沒有重復也沒有遺漏,而且速度也很快。
還有一位同學在解決3個小朋友照相有多少種不同排法的問題時,她是這樣做的:
排列與組合教學反思4
《排列與組合》是體現數學生活化的一個很好例子。說實話,對怎么把握好“排列與組合”這個內容,課前我總是猶豫不決。《標準》中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因此我試圖在本節課中把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一、突出活動,讓學生中實踐中學習和感受數學知識。
通過多次的實踐活動,學生對排列與組合有了比較具體的感受,在多種實踐活動中加深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思想。
二、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在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讓學生小組觀察、比較、分析,說說你認為哪種擺法比較好,可以不重復、不遺漏,即使學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結論,而是讓學生體會哪種是最佳擺法。
三、將實踐活動數學化。
比如握手問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已掌握三個人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三次,那么如何內化為數學知識是一個重點。因此,我讓學生想“假如在考試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和你握手,該怎么辦?”引導學生想出用符號來表示,其實這就是數學化的過程。
總之,我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本節課也發現不少問題。比如最后的路線問題,這是一道拔高題,學生明顯感到了困難,這是備課中我沒有預想到的,今后在“備學生”方面還要下功夫。
【排列與組合教學反思范文(精選4篇)】相關文章:
升冪排列與降冪排列說課稿11-02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11-05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精選25篇)05-12
初中地理教學隨筆與反思范文精選3篇04-22
《背影》的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10-29
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倍數與因數》教學反思(精選14篇)05-12
期末教學總結與反思(精選6篇)05-10
《加與減》教學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