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1
《回收廢電池》是二年級下冊,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第二課。前一課《買電器》學生已經接觸了整十、整百三位數的加法減法。而這一課開始接觸非整十、整百的三位數加減法,并且要求學生用豎式的形式進行計算。這一課,一共可以分為三個課時進行教學,一是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二是有一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三是連續進位的三位數加法。
星期二,應老師等來調研聽課時,我只上了不進位的三位數加法。
第一節課在4班上,狀態很不好。由于對課的難度估計不足,內容設置較少較簡單,大部分的學生都處于散漫的聽課狀態。另外,通過這一節課,我也發現學生對與如何進行估算,估算的作用很是很明白。于是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我在第二節課馬上做出的修改。
首先是增加了復習量,以及復習的難度,并且針對課本中要求估算這一知識點,在復習中就引入估算,先幫學生回憶、溫習估算的方法。另外就是增加了,豎式的示范書寫。
終于要上課了,緊張是難免的。但是,經過修改后,第二節課比第一節課是要效果好一些。
課后,應老師也很詳細的跟我交換了他的意見以及他對我這節課的想法。
他認為,這節課的下來,思路還是清晰的,但是由于經驗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環節還是存在著改進的地方。
第一,出示練習后,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的時間。例如在復習環節,我認為很簡單的口算,可以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進行,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而應老師的意見是,無論練習有多簡單,都讓學生先獨立完成,不用抄題目,按練習順序把答案做出來即可。趁著學生完成練習的時間,教師可以有目的的關注班上基礎最差的幾個學生,掌握他們的完成的情況,以便講解時更加具有針對性,把輔差工作落實到課堂中。
第二,對與分組進行練習的做法,應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既然是老師黑板上出示的題目,那就要求每個學生都做。寧可題目少一些,但每道題目都具有代表性。例如,回收廢電池這一課的練習,可以分這么幾類典型練習進行鞏固:整十整百相加——復習前一課知識;三位數加三位——練習數位對齊;兩位數加三位數——檢驗是否掌握數位對齊的知識;三位數加三位數(有進位)——試探學生對未學知識的了解情況。
第三,這是跟上面所講的練習分類,“三位數加三位數(有進位)——試探學生對未學知識的了解情況。”相關的一點想法。即,應老師認為,在當堂課學有余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拔高難度,引入下一課的教學知識,為下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這樣的引入,一個練習就夠,不要求所有學生會做,其作用只是在課前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為接下來的備課,上課做準備。
另外,應老師還提出,在前半節課時學生的注意力是還不錯的,能跟著老師的學習。但是,到后半節課,對于學生的組織就顯得很無力,學生開始處于自己管自己的一種狀態,沒有跟著老師進行學習。這個時候,就應該采取各種方式,如鼓勵性語言、小組比賽等等來重新組織學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唯有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
經過跟應老師的交流,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看到了自己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雖然,只是針對一節課進行聽課和評課,但是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2
《回收廢電池》這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法和整百整十數加法的基礎上,再來學習的三位數不進位和進位的加法。要求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豎式運算。并讓學生明白三位數的加法,其實只是數位變多了,但豎式的運算法則其實跟兩位數的運算法則完全相同。
1、教材創設了“回收廢電池”的情景。
,我首先能結合這一素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并通過“你知道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廢電池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適時的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
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了多少節廢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列出算式。并讓學生先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再探索計算方法時,讓學生通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了解到“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在從個位加起。”解決“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廢電池?”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去思考,進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中,在討論“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節”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教學。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
4、通過復習,探索新知
鞏固練習等環節的教學,順利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但在備課時,仍需事先把握好每個環節的用時,多給學生進行板演的機會,放手讓學生進行估計和語言表達,老師不要太急于“一手操辦”,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愿說。同時教學語言仍需再斟酌些、嚴謹些,這樣本堂課就更能達到教學效果了。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3
回收廢電池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回收廢電池”這節課是有關三位數的加法,相對其他學習內容來說,計算教學容易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使計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探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些問題,這節課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開課伊始,我從學生平時對廢電池的處理情況入手,出示一段文字,讓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并且引出新課的學習。
2、在討論一班和二班共回收多少節電池時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先讓學生估計出得數的范圍,再進行計算。在計算112+87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再進行交流。從“估一估”、“撥一撥”和“算一算”三個層面提供了由估算到精確計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算式時,先估一估它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對探究算法和解決問題是有益的。通過在計算器上撥珠計算,學生了解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因此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嘗試著由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思考過程,并且選出代表講解思考過程,其他組員給與補充的形式,不但讓孩子學到算法的多樣性,還從中感到學習的樂趣,不會覺得計算題的枯燥無味。而且讓孩子感到數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從中感受到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在鞏固練習中,還設計了拓展題,讓學生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幫助淘氣解決他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即一步進位、連續進位的加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回收廢電池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篇)】相關文章:
《回收廢電池》教學反思04-09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06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4-27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5篇02-2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5-09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04-15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04-17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2-25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