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1
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系。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堂上我圍繞以下幾點去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營造研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研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為此我拋出大、小兩個三角形爭吵的情境,讓學生評判誰說的對?為什么爭吵?導入課引出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引起探究活動。我在研究三角形內角和時,沒有按教材設計的量角求和環節進行,而是從學生熟悉的正方形紙的內角和是360°入手,再把正方形紙沿著對角線剪開后會怎樣呢?猜想一下其中的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學生很快得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猜測以下是不是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再組織學生去探究,動手驗證,并得出結論。生在不斷的發現中很自然地得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猜想。這樣既使學生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又使學生有高度的熱情去繼續深入地研究“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活動或發明創造都要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這個猜想如何驗證,這正是小組合作的契機。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然后再小組匯報研究結果以及存在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把握好生成性資源,讓學生認識到有些客觀原因會影響到研究的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有些小組的學生量出內角和的度數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研究是為了應用,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第二層練習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或底角的度數,讓學生應用結論求另外的內角度數。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練習設計提問體現開放性,“你還知道了什么”,讓學生根據計算結果運用已有經驗去判斷思索。
四、教學中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由于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充分,讓學生自己想其它的驗證方法,難度較大,浪費了大量時間,使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練習較少,新知沒有得到充分鞏固,以后應引起重視。在設計教案時要了解學生,深入教材,精心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2
三角形內角和,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的特點和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系的學習和探究。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是不陌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內角的概念,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研究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在上課前我通過故事情境導入:“大三角形”將軍和“小三角形”將軍內角和一樣大嗎?引起同學們思考,激發出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接著學生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首先提出度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之后通過測量角的度數,發現有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的非常接近180°,讓學生發現測量角的度數時容易產生誤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之后學生通過撕角拼一拼的方法進行驗證。通過“合作探究,實驗論證”生動地詮釋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本課新知識傳授很好的把握三個環節:
1.重視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究中收獲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通過量、折、剪、拼等多種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究,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得出研究問題的結論,有利于學生培養“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驗證方法,掌握要領。還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就發揮想象,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2.在動手操作中驗證猜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通過撕拼角的方式,小組合作交流,驗證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3.重視問題預設,培養“空間觀念”。
“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松地就可以答出。但是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別重視問題的提出,再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驗證猜想,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我在歸納總結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通過習題鞏固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強化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要學會大膽放手,輕松自己,發展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錯了做錯了,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知道自己錯了錯在哪兒,給他們更自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只有這樣才能喚起他們思考的欲望,也只有這樣才能揚起他們創造的風帆!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3
在學校教學示范課上,講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整節課還算比較順利,在課堂是完成了教學目標,并且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的過程。現在總結一下課堂上的幾點不足: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
在課堂教學的重點過程中,我設計的是小組合作探究,“先討論有幾種驗證方法,再分別選擇不同的方法驗證,驗證后在小組內交流”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在盡量短的時間內使學生通過不同的驗證方法得出共同的的結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清晰的觀察到不同的驗證方法,這樣一個人的驗證過程就成了幾個人人學習成果。既節省了時間,又能讓學生接受到盡量多的信息。但是學生們的表現卻不令人滿意,也許是公開課學生放不開的原因,他們只是各自驗證完了和同桌交流一下,完全沒有以往在班級里那種熱烈討論的氣氛。雖然我在后面的學習匯報過程中使用了投影儀展示,但還是不如學生小組內交流更直接。因此,我這一設計的目的效果不理想。
2、我本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由于在試講的過程中我設計的最后一個練習題沒有完成,而這一道題又是這堂課教學內容一個升華,因此我想盡量完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盡量控制時間,由于過于注意時間,導致了在學生用投影儀演示完后,為了更清晰的演示折、拼的過程的動畫忘了播放,影響了又一個給學生直觀展示的機會。這一問題的出現我覺得是我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不夠,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4
備學提綱:
1、你能用哪些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猜想?至少想出兩種。寫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2、閱讀課本P28-29,記下收獲和問題。
3、準備三個銳角三角形,三個直角三角形,三個鈍角三角形和一張正方形紙。
批閱了孩子們的預習作業,亮點是孩子開始會提問題了,如:
1、什么是內角?
2、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是360°嗎
3、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畫出來的時候中間有1豎,1豎兩邊的直角為什么不算呢?
4、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嗎?
5、用正方形紙折幾次,才有8個三角形呢?
6、既然有內角那有沒有外角呢?如果有外角,那外角的度數是和內角的一樣嗎?
存在的問題:
1、孩子們想到的驗證內角和的方法局限在:用計算直角三角形的各個角的度數的和;畫一個三角形,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計算。只有一人(季##提到用折的方法來驗證,看來,孩子們還是不會讀數學課本,沒有看懂課本上圖示的折的過程,要加強閱讀課本的指導,這是以前忽視閱讀文本帶來的不良結果,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自學能力。
2、我設計的預習題,沒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我覺得孩子們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就沒有引導他們去理解什么叫內角?這也是孩子們不知如何去驗證內角和的一個原因。
今天的課堂,花了一些時間指導孩子如何閱讀課本,尤其是閱讀課本上的圖,看著課本上的圖示來操作,所以教學環節不那么緊湊了,印象最深的是:
孫##和陳##兩個有些內向的女孩子,在課堂上能主動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帶著自己的三角形到前面來演示如何用折的`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劉##今天能主動補充別人的回答。
每一個孩子都充滿著無窮的潛力,他們暫時的落后,是因于學習對象沒有激起他們的興趣,是因為缺少一個能挖掘潛力的人!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5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系。課堂上我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一、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這節課在復習舊知“三角形的特征”后,我引出了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而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卻無法畫出這一問題的出現,使學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奧秘的想法,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由于學生對三角尺上每個角的度數比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從這里入手。我先讓學生分別算出每塊三角尺三個內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發學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動手驗證。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確驗證方法后,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動手操作、記錄、觀察,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為180°。之后我組織學生在全班匯報交流,有的小組通過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有的小組通過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還有的小組通過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此時我利用課件進行動態演示,在演示中進一步驗證,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獲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確是180°的結論。這一系列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后繼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探究新知是為了應用,這節課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練習層次,共安排三個層次,由易到難,逐步加深。在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或一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練習內容的安排從知識的直接應用到間接應用,數學信息的出現從比較顯現到較為隱藏。第二層練習是判斷題,讓學生應用結論思考分析,檢驗語言的嚴密性。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這些練習顧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學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主動解題的積極性。
這節課我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猜想、去探究、去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6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材是先讓學生通過計算三角尺得個內角的度數和,激發學生好奇心,進而引發學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嗎?再通過組織操作活動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根據這樣的教材安排,本課的重點也就應放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讓學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過程。針對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設計了如下的開放的課堂預設:
驗證過程
1、要知道我們猜測的是否正確,你有什么辦法驗證呢?
先獨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交流想法:
生一:我們組根據剛才三角板的內角和是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得出的,所以,我們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個角的度數,再加起來。
學生說出了測量的度數相加,雖然不是很精確180度,量的過程中有點誤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們組是把銳角三角形的三個角跟書上一樣去折,折在一起發現正好是個平角,所以我們發現銳角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及時表揚了能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生三:我們組把鈍角三角形跟剛才一組一樣,折在一起,發現也能拼成一個平角,所以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們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兩組的同學一樣折在一起,三個角拼起來也是一個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們也是折的,但我們沒有把三個角折在一起,而是把兩個小的角折到直角那里發現兩個銳角合起來正好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圖形也就成了一個長方形,兩個銳角的和是90度再加個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學提出了采用了減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這個小片段,雖然在孩子們表述中沒這么流利,完整,但卻是他們最真實的發現,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收獲很大。
自己感覺這節課的設計上把握了學生學習起點與心理,遵循了教材讓學生先猜想再驗證的思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重復粉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交流機會。學生思考著,討論著,交流著,感悟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尋求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8篇04-15
三角形的內角和課件和教案05-12
三角形的內角和試講稿11-16
《三角形的內角和》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7篇11-05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02-09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范文12-23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范文12-23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范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