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正比例關系》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下冊《正比例關系》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下冊《正比例關系》教學反思1
正比例的關系是在學生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是重要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這種數(shù)量關系,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并能應用它們解決一些含正比例關系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成功之處:
1、加強不同版本教材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蘇教版教材,學生對于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比較熟悉,學生能從表格中清楚地看到路程和時間這兩種量的變化,時間增加,路程也在增加;時間減少,路程也在減少,也就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就是速度一定,即路程÷時間=速度(一定),從而得出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關系,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然后通過關于單價、數(shù)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一組習題進一步鞏固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通過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的比較,得出正比例的意義,而把人教版中的例題作為了練習題處理,學生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比較好。
2、注重學生對成正比例關系的理由闡述。在教學中,我采用三段式闡述正比例關系理由,一方面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為學習反比例意義做好鋪墊。
例如:
(1)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3)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關系。
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對于三角形底一定,面積和高以及圓周率一定,圓的'面積與半徑,像這樣類似的習題沒有涉及,導致在同步練習中學生不知所措,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
再教設計:
多增加一些在練習題中容易出現(xiàn),又容易引發(fā)學生出錯的習題來進行設置,把易錯知識點在新知學習中就有所涉獵,需要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全方面的架構,練習題的設計尤其重要。
六年級下冊《正比例關系》教學反思2
正比例是學生在學習了比、比例的概念及求比值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分析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難度,這節(jié)課,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學生熟悉的數(shù)量關系逐步突破教學難點。
我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本節(jié)課優(yōu)點在于充分提供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正比例是數(shù)學學習中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梳理自己的思路與觀點,然后全班進行分享,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不足之處:
1、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強。正比例的教學,研究的是數(shù)量關系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這一點理解起來很抽象。對此應該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行列舉生活中成正比例和不成正比例的例子,說明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許多事物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一個量發(fā)生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從而非常自然地引入相關聯(lián)的量而且它們之間具有更強的規(guī)律性,這樣既能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又能有效地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鞏固練習不夠。在課堂結尾,可以讓學生分組選擇其中一個數(shù)量關系設計一道正比例的題目,這樣不僅前后呼應,應用已學知識,又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3、正比例的概念及判定條件強調不夠,沒有引導學生舉出不成正比例的例子。教師個人的語言組織能力、課堂評價能力還不太好,課堂預設和生成能力還有待提升等?傊,教學路上,今后還需要多琢磨、多學習、多研討、多實踐、多反思。
今后努力方向:
1、熟讀教材,讀懂教材,還要不斷地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內涵;
2、每節(jié)課要解決什么問題,明確目標,根據(jù)學生的情況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
3、每上完一節(jié)課要進行總結與反思本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
【六年級下冊《正比例關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正比例教學反思02-14
正比例教學反思02-14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學反思04-14
《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4-21
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教學反思04-07
六年級下冊《鴿巢問題》教學反思04-19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12-16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反思04-02
初三英語下冊教學反思03-01
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反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