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貨比三家》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貨比三家》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下冊數學《貨比三家》教學反思1
日常生活中,商店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學生們也是每天都會接觸到商店,因此本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給學生創造貨比三家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關鍵。因此,上課時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只負責引導不直接給出答案,把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比如比較5.1元和4.9元的大小時,先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后通過比較、觀察、聯系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下面談兩點設計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應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高層次思維培養。本節的“貨比三家”在講課實踐中僅僅是“小數大小比較”的一個知識點,應該繼續在學生結合具體情境串,比較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錢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總結出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經驗水平上。讓學生經歷這種中高層次的探究思維過程更為重要。
2、注重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掌握情況。如本教學設計最后的“小結”中,要讓學生談“結合本課的練習,你有什么體會和收獲”幾乎成了數學教學中必有的一個環節,每節課都要求學生談體會和收獲,只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記憶,同時如果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本節所學的知識點和應注意的問題則更會有價值。
三年級下冊數學《貨比三家》教學反思2
本課一開始,我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的鋪墊,我認為一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成功的關鍵。
這節課上,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而沒包辦代替,把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
比如:比較5.1元與4.9元的.大小,我組織學生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后通過比較,觀察,聯系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需要改進的地方:
(1)應再進一步拓展知識面在比較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錢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總結出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2)應注重教學環節的有效性,最后設計的“結合本課談體會應變為師生共同小結更好。
【三年級下冊數學《貨比三家》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7-29
三年級數學下冊吃西瓜的教學反思范文12-18
初二下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5篇02-25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年月日》教學反思04-08
三年級語文下冊《燕子》教學反思03-15
三年級下冊《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2-16
三年級語文下冊《翠鳥》教學反思08-23
貨比三家說課稿11-12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1-10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