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紙活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折紙活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折紙活動教學反思1
在以往的折紙活動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
鏡頭一
師:(教師出示已折好的大象)今天我們來折大象,你們喜歡嗎?
幼:喜歡。
師:請小朋友每人取一張正方形的紙跟老師學折大象(每個孩子都按老師的要求拿了相同的紙)。
師:跟老師一起將正方形對折,你們折好了嗎?
幼:折好了(教師巡視一下幼兒折紙情況,又繼續)。
師:再把正方形的邊向中線對折,折好了嗎?
鏡頭二
a、幼兒很快跟著老師折好了大象,開始東張西望,無所事事。老師走過來對a幼兒說:你真棒!折得真不錯!之后就去指導其他幼兒。
b、幼兒跟著老師折到大象鼻子時,試了幾次也未成功,便請求老師:我不會折大象鼻子。老師走近他說:你再試試。幼兒無可奈何又去試了幾次,結果仍未成功,索性請另一幼兒幫折。
c、幼兒拿著原封不動的紙大聲說:老師,我不會折,你幫我折。老師邊講邊幫他折了一只大象。
從以上兩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的教育目標似乎得到了落實,也似乎讓幼兒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和本領。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越來越依賴于教師而懶得自己思索,學習的主動性降低,思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教師只是重知識技能的灌輸訓練,而輕視幼兒的主體意識、學習興趣以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培養。
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我們越來越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是否越來越熱愛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是否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體驗到自尊自信和相互尊重。折紙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那怎樣才能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折紙活動,并得到有效的發展呢?
首先,“授之以漁”
通過鏡頭一我們發現,在以往的折紙活動中,通常采取教師示范、幼兒跟著學的教學模式,更多地重視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而忽視幼兒能力的培養。《綱要》中指出,能力本身就是一種終身受益的品質,最根本的能力則是自我學習的能力。在折紙活動中,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我們認為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小班幼兒的思維依靠行動,帶有直覺行動性,而且隨意性很強,教師可讓孩子自由折,以滿足孩子的需要;中班幼兒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但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可嘗試讓幼兒學習看步驟示意圖折紙;大班幼兒處于抽象思維萌芽階段,有強烈的探索欲望,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可漸漸引導幼兒從看步驟示意圖過渡到圖示示意圖。
通過這些活動,教給孩子一些折紙必須的本領,幼兒可以輕松掌握又可以舉一反三,幫助兒童把智力技能與掌握的符號結合起來,在頭腦中進行轉換,通過技能整合而變成自己的折紙能力和技巧,其效果遠遠勝于模仿來的技巧。
其次,“分層指導”
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折紙活動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做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及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給予適時的幫助。如案例中,a幼兒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教師應從不斷創新的高度予以啟迪,促使其再創新。如啟發幼兒:你試試,能變成其他的物體嗎?在活動中,我們發現有的幼兒還能把大象變成了天鵝、小鳥等。此時,教師對于幼兒的創造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并引導幼兒把自己的折紙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如中大班幼兒可以嘗試制作“我的折紙步驟示意圖或圖示示意圖”。這樣,有利于幼兒的主動學習,同時也讓幼兒獲得極大的成功感。當幼兒停滯不前,原地踏步時,教師要善于啟發和誘導,并給予及時的幫助。如案例中b、c幼兒,可再次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圖示的異同和特征,逐漸完成作品。
再次,“交流提高”
在折紙活動中應注重幼兒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孩子可以從同伴那里得到許多新信息、新經驗,會發現和重新認識同伴的許多長處和價值;通過交流可以對原有的經驗進行綜合、豐富和充實,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能促進幼兒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構建新觀點。
折紙活動教學反思2
折紙活動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愛的藝術活動形式,它既能鍛煉孩子手的靈活性,發展孩子的目測力、空間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孩子的幾何形體概念。隨著幼兒園紙趣特色活動的深入研究,折紙教學活動模式也隨著研討的深入而變化,現在我們關注的是幼兒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注重的是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進行了主動積極地參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方法的掌握,強調的是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是否從活動中獲得自尊、自信,而不是知識的簡單復制。小班幼兒思維還不夠活躍但他們有強烈的操作欲望,因此,在活動中我有意識的把折紙步驟圖拍成照片做成PPT。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折紙的過程,促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的進行探索與嘗試。
在本次活動的設計中,充分結合班級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注意幼兒的能力差別。因此,活動的難度也針對不同水平的幼兒給予適當的降低,我希望能在每一次折紙活動中給予幼兒更大的探索與嘗試的空間,放手讓孩子們進行獨立的嘗試;給予幼兒展示自己以及獲得成功的快樂與自信。
在折紙的過程中教師的示范是一種引導啟發,幼兒不僅能在折紙活動中獲得成功和滿足,并能促進動腦、動手以及各種交往,探索能力的發展。有的幼兒遇到困難后,就迫不及待地喊:“老師我不會,”有的折出作品后情不自禁地向大家喊:“我折出來了。”我覺得幼兒的折紙教育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折紙興趣,探究欲望,手工折紙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協作精神,也使能力較差的幼兒得到一定互補作用。
有時我用競賽的形式,加強幼兒對折紙的積極性。我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大家來找一找,評一評,你最喜歡哪張畫,并說說理由,這樣可以培養幼兒欣賞作品的水平。
總之,通過各種感官,幼兒親自動手,動腦去嘗試,探索,并發現問題,享受活動和成功的樂趣,我覺得,幼兒通過折紙活動不僅能獲得折紙知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自主活動學習中去探索,去嘗試,培養他們認真探索以及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興趣。
折紙活動教學反思3
折紙是一個幼兒們都喜歡的一種手工活動,而掛燈籠是我國每個節氣的節日氣象習俗之一,有過好幾次經驗的孩子們對燈籠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孩子們對于這一做燈籠的紙工活動表現出了非常大的興趣!剛開始,我用圖片導入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燈籠的形狀!經過這一環節,孩子們對燈籠充滿了好奇和興趣!這是個非常好的現象!接下來教師進行示范。最后幼兒自己嘗試操作,然后進行同伴間的相互欣賞!通過這一活動,幼兒掌握了制作燈籠的方法,能對燈籠進行裝飾,鍛煉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環節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差。
1、孩子們對于手工活動都非常感興趣,但是幼兒們的手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手、眼、腦的動作都很不協調。
2、幼兒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動方面缺乏鍛煉,對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強!
二、缺乏自信,依賴他人。
原因:個別孩子在折的過程中不敢嘗試,總是希望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師幫忙。通過這個活動我進行了反思,有什么好辦法能夠讓孩子對手工活動想做,敢做,會做并做得很好呢?進過思考我想出了幾個改進的方法:
1、在選材的時候要注意簡易性,難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現有水平。
2、多關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對其進行一對一指導,以鼓勵為主的方式。
3、可以分別部教學,把每個步驟用照片的形式展示,讓孩子能更清楚明了的看到步驟。免去了幼兒反復詢問教師對錯的時間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些改進,現在我們班的孩子有很多都已經可以照圖自己著出來了。
【折紙活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兔子折紙大班教學反思04-11
美術活動教學反思03-07
美術活動教學反思03-07
大班手工折紙說課反思01-25
大班語言活動的教學反思04-02
小班體育活動教學反思12-17
小班體育活動教學反思02-28
中班音樂活動《聽》教學反思01-10
數學活動教學反思《小熊請客》09-23
小班語言活動教學反思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