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值》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商的近似值》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商的近似值》教學反思1
教學本例,教師只提出了兩個問題:
(1)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呢?
(2)你解答這道題時有什么想法?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下,出示例題、解決問題都順勢而出,在極其自然的情形下學生就完成了新知的學習,效果還比較好。我這樣設計,有以下思考:
一、問題,讓知識條件化
學生從數學中學到的知識有時會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因此學到的知識就變成了僵化的知識。為了避免知識僵化,有必要使學生在大腦里儲存知識時,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觸發”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這些知識在什么條件下使用。上面教學片斷中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把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情境化,在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同時,了解了這一知識在課堂之外的背景中的應用條件。這也讓數學問題的出示自然而不露痕跡。
二、問題,讓學習自主化
英國著名數學家斯根普在其名著《數學學習心理學》中指出:“邏輯推理所展現的只不過是數學產品,而不能告訴學習者這些結果是如何一步步被揭開、發展出來的。它只教數學技巧,而不是教數學思考!庇纱丝梢,要教會學生思考數學問題,一定要引導學習者經歷結果是如何得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靠教師灌輸,學生只會被動接受,只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學會主動創造。上例中的第二問,就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時空,讓他們在經歷計算、取值、思考、回答的過程中再次深入思考,學生的匯報展示了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教學中,教師沒有講,完全由學生“再創造”出這些知識。
三、問題,數學及數學教育的心臟
數學真正的組成部分是問題和解,其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要通過“解決問題”而使學生獲得知識、方法、思想上的全面發展,使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首先要有一個“好”問題,因為學生數學素質是通過這些“問題”上以及“解決”過程之中發展起來的。
現代“問題解決”研究的先驅G.波利亞主張:“與其窮于應付繁瑣的教學內容和過量的題目,還不如選擇一個有意義但又不太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深入發掘題目的各個側面,使學生通過這道題目,就如同通過一道大門進入一個嶄新的天地”。
上例中的兩個問題不符合“問題解決”中問題的要求。之所以寫下這一段,在于我感覺到,設計并提出一兩個“好”問題確能優化教學過程,優化學生的數學思考,比之“滿堂問”,學習的效果會好許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好問題”產生,把握數學的心臟就把握住了數學課堂的核心。
改造數學“問題”,促進學習方式的`有效改變——以“問”促學,會有更多的體驗與收獲。
《商的近似值》教學反思2
《求商的近似值》在學習小數除以整數,小數除以小數的知識教學的,它是一節計算課。
本課是由“小數除法”和“求近似值”兩個知識點組成。學生對于這兩個知識點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較快地理解并掌握這節課的知識。但是,“求商的近似值”這節課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比較枯燥,學生不容易提起興趣。而且學生剛初步學習小數除法,計算還不熟練,計算常出錯。這節課我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充滿生活氣息。激發學生學習又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課一開始,我從爸爸給王鵬買羽毛球的談話中自然引出數學問題,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反思《求商的近似數教學反思》,同時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出示(爸爸給王鵬新買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個,這筒羽毛球是19.4元,買一個大約要多少錢?)要求根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不盡時.師問你認為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學生計算后交流解題思路。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題目的要求,應該保留幾位小數;其次,求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數。
學生總結出方法后,再進行加強聯系。但在練習中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數,學生做豎式時就只除到小數第三位,沒有多除一位,導致結果出錯。因此,只要不斷強調方法中加強鞏固,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
《商的近似值》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習了小數除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在小數除法中經常出現除不盡,或者商的小數位數較多的情況,但是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并不總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數的商,這就需要求商的近似數了。
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突出取近似值的意義。在例6的教學中,主要解決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體會求商的近似數的必要性;二是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學生通過計算每個羽毛球大約多少錢,計算的結果是1.616元,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計算到這里計算的是錢數,實際生活中不需要三位小數,最多可以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分,而在超市付錢時可以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角。由此可以使學生想到:解決問題時,即使能除盡,有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取近似值,如價錢、人數、個數等。
2、聯系舊知,橫向比較。在學習商的近似值時聯系積的近似值,找出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把比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的數進行四舍五入。
不足之處:
學生在計算中還是存在計算速度慢,計算不準確的現象,特別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計算出錯率特別高。
再教設計:
在教學小數除法時還是需要復習試商的方法,特別是特殊的數。如同頭無除商8或9,余數是除數的一半商5等。在學習商的近似值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適當介紹簡便方法,也就是除到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后,不用再繼續除,只要把余數同除數比較,若余數比除數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的商小于5,直接舍去;若余數等于或大于除數的一半,就說明求出下一位的商等于或大于5,就在已經求得的商的末位上加1。
《商的近似值》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主要體現的是“以情景為中心”的課程思想。我力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體現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地側重于促進學習者的發展,更多的關注學習者學習能力,習慣和態度地形成,關注學習者的主動求知與實踐參與,關注學習者的價值觀念于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因此,我在制定這節課的目標時,除了培養學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還要培養參與數學活動,對求商的近似值有興趣,體會商的近似值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往往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原有經驗,他們在學習新知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積累。以此為依據,我在導入新課時,以實際情景導入情境的創設,根據學生原有認知水平,進行教學,這使學生感到與他們原有知識經驗的不協調,從而產生學習的認知需要,引起學生的求知欲。
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內進行討論解決問題,除不盡時要取近似值;學生發現158元的水果分給7個解放軍叔叔結果除不盡,這時要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與積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這些環節時,我通過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交流。
學生發現應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應保留幾位小數意見就不同了,那么我通過他們之間意見不一致適時反問:“請根據生活實際考慮保留幾位小數?”這時,部分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認為保留兩位小數合適。
整節課基本上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體現了"以情景為中心"的課程思想。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有些細節方面不是把握得很好。
1、生活語言運用得不夠貼切。
2、時間把握不夠。本著“以學生發展”的理念,我設計了一系列聯系學生實際的練習題,但是一節課下來,有幾道練習題來不及講完。究其原因,除了本節課的計算量比較大,導致時間不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應該學會調整課堂的結構,如有些題目只要學生學會判斷商是否要取近似值,以及取幾位小數,這樣可能課堂的效率可能會更高。
【《商的近似值》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有關商的近似值的說課稿【精選】03-24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彈力》的教學反思范文12-25
《觀潮》教學反思的范文11-09
離騷的教學反思范文10-27
《賣炭翁》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散步》教學反思范文12-16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范文12-16
zhchshr教學反思范文12-26
《刺猬》教學反思范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