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時間:2023-02-13 18:50:5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過用分數解決問題,百分數的意義,分數和小學化為百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這個問題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相同。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優點也有不足。

  一、優點

  1、復習引入自然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題思路作為鋪墊,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掌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解題思路與方法,然后通過解題思路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這類應用題能更好的掌握。

  2、練習設計有層次

  (1)先進行練習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

  (2)進行用百分數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問題,并嘗試根據這類題的特點試編這樣的題,并計算。

  (3)知識拓展:試計算“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并嘗試編一道這一類型的題。(4)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并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二、不足之處:

  1、拓展不足,也可以設計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本節課所學的基礎上再去思考、去解答可能效果會更好。

  2、上課語言不夠簡潔,由于時間關系,所以教學過程進行的略顯匆忙,總結不及時,這是以后一定要注意的。

  3、個別學生不細心,語言表達能力不強。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注意這些方面的問題,努力上好每一節課,使自己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機會讓學生們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使他們的數學思維越來越強。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2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基礎上教學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發展。通過教學解決這類問題,既能使學生深化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這部分的內容在教師看來比較簡單,有固定的思路。但是在學生正式做作業的時候,常常是錯誤百出,思來想去其中的緣由,可能是我在教學的時候過于強調機械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真正理解。因此,這學期我在教學時吸取了以往的一些經驗教訓,作了一些改變,緊扣住百分數的意義,借助線段圖這一手段,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例1時,我首先出示了兩個條件,要求學生各自畫線段圖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學生畫好后,討論:畫幾條線段表示這兩上數量比較合適?表示哪個數量的線段應該畫長一些?大約長多少?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了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4公頃,大約相當于計劃造林16公頃的1/4,這一環節使學生初步體會兩個已知數量之間的倍比關系。再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的.含義時,我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是把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時要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借助了線段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了4公頃相當于16公頃的25%,4公頃相當于20公頃的20%。從以往簡單機械地訓練關系式中解放了出來,使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在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解法時,使學生明確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先要求出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再減去100%,得到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在這里我要求學生指著線段圖說說算式中的100%表示圖中哪個部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這兒有些糊涂,沒有明確一點,要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要先求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要找準單位1。

  由于借助了線段圖,重點強調了百分數的意義,求多(少)百分之幾,是將哪兩個量進行比較,哪個數量是單位1,就是求哪個量是哪個量的百分之幾,直觀形象,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3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對于小學生來講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為這里面包含了兩種“比”法。一是比較大小,二是比較倍數。教學時,我先用50千克比40千克多幾分之幾為例,引入課題。先讓學生求50千克比40千克多多少千克?再來討論多幾分之幾?多百分之幾?在解決了第一個比較“多10千克”之后,再來理解第二個比較“10千克是40千克的百分之幾”。接著讓學生對比“40千克比50千克少百分之幾”與“50千克比40千克多百分之幾”的不同。這里的難點是比較倍數時,前者是拿10千克和50千克比倍數,后者是拿10千克和40千克比倍數。這樣通過對比,讓學生充分理解,標準的不同,結果不同。

  通過對兩種比較的`討論,理解。學生對“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意義”理解較好,為接下來學習例題打好了基礎。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4

  練習的設計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所謂保底就是通過練習要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學有價值的數學,做到基礎人人過關;所謂不封頂就是通過練習要能促進不同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發展,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上述片段中,練習的素材相同,問題相同,只是條件表述不同,卻充分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寬度。第(1)題知道了相差量1噸和單位“1”的量10噸,直接用“1÷10=10%”就解決了問題,可以說是很簡單。第(2)題同樣知道相差量1噸和相同問題“每月用水比原來節約了百分之幾?”,但是沒有直接告訴單位“1”的量,要用“1+9”求出單位“1”的量,部分學生卻在解答過程中繞了一大圈,教師并沒有急于點撥,而是等待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簡潔方法。通過比較兩個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深化了對這類問題本質的理解。并再次通過對三道求“每月用水比原來節約了百分之幾?”問題的比較,固化了這類應用問題的本質,即都是用“相差量÷單位“1”的量”,區別只在于條件表述的不同。這樣課本練習更加豐滿厚實,同時又易于學生掌握,感覺到練習簡單,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形成。

  因此,我認為練習的組織宜在追問中走向深入,宜在比較中走向簡單。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信息,及時跟進追問,增加練習的含量,同時要引領學生通過比較,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把握所學知識的本質,讓練習變得更簡單。這樣簡單的練習便會充溢理性,促進學生思維水平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5

  如何吃透教材中的練習?使教材中素材和形式單一的練習“做一做”有深度、有層次性?是我們一線教師的追求。簡潔的情境是不是一定就好,簡單的練習走向深入再回歸簡單是不是具有推廣的價值,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1、如何“放大”教材中的練習?

  教材中緊跟例題而提供的“做一做”練習往往素材和形式單一,有些素材還會偏離學生的經驗,這些都有待教師進行加工處理。怎樣才能吃透這樣的練習呢?我想關鍵是把握準教學的重點,圍繞教學重點組織練習,深度挖掘練習的價值,通過追問將簡單的模仿性練習引向深入,通過比較透視數學本質,讓練習回歸簡單,就能達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2、如何把握“放大”的'度?

  只要吃透教材,動態組織練習,就能“放大”教材習題,挖掘出教材習題蘊含的價值。如何把握“放大”教材習題的度?我想練習的目的應該是厚實基礎,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只要能確保練習保底的實效,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放大”是可以不封頂的,關鍵是教材習題“放大”后要逐層引導學生思維回歸知識的原點。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6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延續和發展,它是在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重點在讓學生理解互相比較的兩種數量之間的關系,掌握這類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并能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時明確其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學中我主要把握以下三個環節:

  一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生動的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后把這些問題歸類,抽象出本節課所需要的用百分數解決的問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分析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

  三是應用模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不足之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時,關注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不夠。數學知識間是相互聯系、前后相生的。我們不能就題教題,要關注“縱深”。即研究實際問題本身的發展。學生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的學生就是會也不舉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注意。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7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是在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種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題,只是有一個數題目里沒有直接給出來,需要根據題里的條件先算出來。通過解答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促進數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教材圍繞這一知識點,只編排了一個例題(例2)、讓學生理解表達增加或減少幅度的語言、“做一做”和一個練習(練習二十一)。根據本班實際,我安排兩節課授完。這節課是第一節課,屬新授課。教學時,我并沒有照本宣科的講解書上的例2,而是首先課件出示信息:“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讓學生提出有關百分數問題再解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且復習鞏固了已學知識,接著引出問題“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百分之幾?”改編成例2,導入新課;教學例2后,改變例2的問題,讓學生解答“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再與例2比較,讓學生弄清由于問題變了,單位“1”就有了變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結果就不一樣。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預防了“負遷移”的.產生。

  二、組織有效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不管復習,還是新授、鞏固,練習題都是先讓學生獨立試算,再進行互動交流。如,新授時,根據課件出示信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百分之幾?”后,讓學生說出含義“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的公頃數占原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接著讓學生試算,然后,讓學生交流解答方法、總結規律,我隨機予以點評。就是在這樣一系列有效的互動交流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

  三、 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是培養問題意識。復習舊知時,我并沒有出示完整的題,而是課件出示信息:“原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讓學生提出有關百分數問題再解答。教學例2和改編例2也一樣,先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試算后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三是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學六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正初步形成。本節課,我讓學生根據例2得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百分之幾?”就用“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的除以原計劃的”;再根據改變的例2得出:求“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就用“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的除以實際的”;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得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 就用“相差數除以單位‘1’的數”這一規律。

  發散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學時,我總喜歡問學生“還可以怎么算?”啟發學生求異、發散思維。如:例2,學生“(14-12)÷12”這樣算后,啟發學生這樣思考:先求“實際造林占原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再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百分之幾?”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學反思,引導學生形成反思意識。

  下課前,我安排了幾分鐘時間,留給學生說說本節課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采取讓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補充的形式進行交流。有的說學會了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這類問題的方法;有的說進一步明確了百分數的意義;有的說知道了甲數比乙數多百分之“幾”,乙數不會比甲數少百分之“幾”,因為單位‘1’不同;還有的說保護環境十分重要,我們從小要樹立環保意識;還有的說“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這類問題的第二種解法掌握得還不太熟練,還得加強練習。等等。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8

  上學期我們已經學過“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這類問題比較簡單,只要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結果用百分數表示就行。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就是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為基礎的,理解問題所表示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關鍵是要引導學生要能找到相比較的兩個量。

  在例題的教學中則采用畫線段圖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題意。例1中“東山村去年原計劃造林16公頃,實際造林20公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讓學生先找出單位“1”的量,然后嘗試畫線段圖,并在畫圖中體會“實際比原計劃多造林的面積是和原計劃的造林面積比較的”,因此問題也就可以理解為“實際比原計劃多造林的面積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從而轉化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與往不同的是這里比較的兩個量是“相差量”和“單位1的量”。

  鼓勵解題多樣化,對于例題的另一種解法則作簡單的介紹,但是也必須要求學生能說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解題方法則不作規定,兩種均可。

  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主要有:一是不能找準單位1;二是計算錯誤。

  思考:五年級學習分數時,有過很多類似“男生20人,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幾分之幾?”,那時大部分學生已經會比較“相差量”和“單位1的量”,如果由分數問題引出例題,或許更高效。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9

  在本課中要講兩種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少百分之幾)的思路。一種是根據百分數的意義。求實際造林比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實際比計劃多造林的公頃數是計劃公頃數的百分之幾,用多的公頃數除以計劃公頃數,把結果用百分數表示就得到所求的百分數;另一種是根據實際造林是計劃的125%,用 125%-100%就能得到實際造林比計劃多百分之幾。這種思路把要求實際比計劃多百分之幾首先轉化成實際是計劃的百分之幾,這樣一種思路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接觸較少,或者在百分數前面有關內容的學習中還沒有接觸過。所以這樣兩種思路如果要在一課內完成,那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為第一種做法,比較容易找到學生新知的生長點,所以我們不必化很多精力,或者說我們可以重點通過比多比少的對比,幫助學生建立從百分數的意義這個角度去理解的模型。第二種思路是一種新的思路,它首先把比多比少轉化成是百分之幾,然后再根據與100%相比的結果,分別用百分之幾-100%或100%-百分之幾。學生可能對一會兒用百分之幾-100%,一會兒用100%-百分之幾比較難以理解,但我想只要結合具體的實際,學生也能理解的。因為一個是比100%少,只能用100%-百分之幾,而比多時是大于100%,所以用100%-百分之幾。

  那么第二種思路的價值在哪里?為什么在根據百分數意義求解問題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學習先轉化的思路。我想可能更多培養學生的一種思考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一種聯想的習慣與能力。善于聯想是數學學習中一種很重要的基本素養,能根據已知的聯想到與已知條件有關的其它結論,這是數學抽象推理的一種重要載體。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面去思考,那么我們更應該把第二種思路作為重點。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在例題出現前,先讓學生說出百分數的意義,然后再讓學生根據已知百分數聯想其它百分數,這樣的設計應該是有道理的,但實際操作時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分拖泥帶水,不能拔高要求,確保在最佳時間段內解決關鍵問題。

  同時我想到針對今天的課堂實施情況,下一節練習課我們應該著重解決什么?從理清思路的高度把兩種不同的思路進行對比。應該包括:同一種思路內比多比少的對比,像第一種根據百分數的意義求,應該突出百分數意義理解時的一個數相同(都是什么比什么少幾或多幾),另一個不同(即標準不同,單位1不同),一個是與多的.哪個數比,一個是與少的哪個數比。第二種思路轉化,同樣轉化后,一個比1多,一個比1少,所以分別-1與1-。不同思路之間的對比,一個是直接求,一個是先轉化再求。通過不同層次的對比,幫助學生進一步清晰思路,完成知識構建。

  以上僅僅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可能過于偏激,也可能過于理想。感興趣的老師可以少作瀏覽,如果對你的課程實施有一些幫助,我就非常滿足了。當然最佳的,就是一起參與進來,談談你在這個教學時的酸甜苦辣,讓我們一同分享教育的智慧與快樂。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問題基礎上教學的。這種問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只是有一個條件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需要根據題里的條件先算出來。解答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成功之處:

  1.重視解題策略的'培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教材中畫出線段圖直觀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同時呈現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先求出實際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即14-12=2(公頃);再求出增加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即2÷12≈16.7%。二是先求出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再把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看作單位“1”或100%。用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減去100%,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通過兩種方法的教學對比,使學生明確解答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不同解題思路,同時應用線段圖加強學生圖形結合進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視題目的變式,訓練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例2的問題后進行變式訓練,再讓學生解答“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為防止負遷移,可以提出問題:能不能說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的含義是什么?在這里是誰和誰比?使學生明確這道題實際求的是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的公頃數占實際的百分之幾,列式為(14-12)÷14≈14.3%。或者先求出原計劃造林是實際的百分之幾:12÷14≈85.7%,再把實際造林的公頃數看作“1”,求出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100%-85.7%=14.3%。通過變式練習,即開拓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過用分數解決問題,百分數的意義,分數和小學化為百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這個問題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相同。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有優點也有不足。

  一、優點

  1、復習引入自然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題思路作為鋪墊,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掌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解題思路與方法,然后通過解題思路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這類應用題能更好的掌握。

  2、練習設計有層次

  (1)先進行練習百分數化成小數、分數。

  (2)進行用百分數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問題,并嘗試根據這類題的特點試編這樣的題,并計算。

  (3)知識拓展:試計算“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并嘗試編一道這一類型的題。(4)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并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二、不足之處:

  1、拓展不足,也可以設計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本節課所學的基礎上再去思考、去解答可能效果會更好。

  2、上課語言不夠簡潔,由于時間關系,所以教學過程進行的略顯匆忙,總結不及時,這是以后一定要注意的。

  3、個別學生不細心,語言表達能力不強。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注意這些方面的問題,努力上好每一節課,使自己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機會讓學生們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使他們的數學思維越來越強。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 篇12

  教材分析和教學準備。例1這類問題,我在上學期就已經把學生教會了,但大部分學生只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所以今天這節課的任務是教會學生掌握第二種解法,即A%-1和1-A%的方法。百分數可以表示兩個量的比較結果,而比較的結果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和“誰比誰多(少)百分之幾”,這兩種不同的數學表達形式所表達的實質內容是一樣的。所以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要讓學生徹底理解這種同一性,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另外一種解法。

  準備題: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112%,紅花比黃花多百分之幾?通過條件你知道誰多誰少,多百分之幾呢?你是怎么解的?同法解決“白兔占黑兔的80%,白兔比黑兔少百分之幾?”

  ——準備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感知:條件和問題所表達的意思相同,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兩者有密切的聯系,因為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112%,可知紅花比黃花多,多百分之幾呢,就是比單位1多的百分率。

  教學例題采用,給出條件學生提問的形式,選擇四個問題分別是: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是實際的百分之幾?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快速完成這四個問題的列式解答。重點討論學習后兩個問題的第二種解法。算式和線段圖結合讓學生理解20÷16-100%,100%-16÷20的解題思路。兩種方法的比較。A%-1和1-B%的比較,為什么前者1在后,后者1在前。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教學反思07-04

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教學反思12-15

《求一個數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范文07-02

《求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少幾的問題》的教學反思06-17

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通用3篇)09-19

《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06-25

對《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反思07-11

《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教學反思01-19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教學反思范文06-3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成年男人的天堂网 | 日本青青青在线观看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韩视频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熟女A∨乱伦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