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
我在課前進行了認真備課,并向代老教師虛心請教,精心編寫了教案,認真進行二次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現總結如下:
一、收獲
在上課過程中更加認識到小組學習在當前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使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學習同伴的長處,取長補短。
同時更深刻地認識到對知識傳授過程中細節的處理,有可能成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
二、不足
盡管在收獲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迅速進行了教案的調整,但因此而延長了情境探索的時間,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決問題中,沒有及時調整所用的時間,因此到鞏固應用時,時間略倉促,對練習題的處理沒留出夠的時間,使學生在通過練習題提高中,沒有達到課前預沒的目標,成為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正是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夠,讓我反思平時上課時同樣出現這個毛病,平常上課沒有對每一節課各環節的時間把握。有時在課中由于拖拉,一節課講不完,由于又進行的過多,使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扎實。這需要在以后教學中一定要精心備課,切實把握好每一個環節。
三、感想
通過本次講課,我覺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學生,恰恰是站在講臺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總結,認真學習,爭取將每一節課都上成優質課,真正實踐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2
只含有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是學生在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教學本身是枯燥無味的,而我們學習計算,是要把計算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數學為現實服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學中我設置了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教學情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教學觀念。本節課的特點主要有: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本節課所創設的“幫老師解決買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這一情景貫穿全課,為學生營造出愉悅的、輕松的、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特別是幫老師解決問題,學生非常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數學課堂充滿了真實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究的過程,重視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自主探究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自主探究,通過 “試著算一算”、“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說清楚自己的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只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的設計,激發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在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中建構數學知識。
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本節課知識的呈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次性強。首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讓學生輕而易舉的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再通過“王老師發現買這種書太少了,所以又選擇了每套18本的書”這一過渡把12改為18,讓學生嘗試解決新問題:兩位數乘一位數,遇到進位怎么辦?接著在解決 “王老師一共要付多少錢”的問題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層層遞進,加深難度,并讓學生通過解決214×3和241×3兩個題,自然地理解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位,十位滿十要向百位進位的原則。學生在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中邊探究邊練習,探究與練習交替進行,循序漸進,主動地解決了自己碰到的數學問題,分散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本節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作為計算教學,及時、有效、多樣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而本節課的設計中雖然注意了不同層次的練習設計,但練習題量設計較少,不利于學生的及時鞏固。另外,我的教學語言還有些不簡煉,這也是我在以后教學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3
一、成功之處:
1、流程清晰:理清楚教學流程背后的目的,收獲頗豐。復習導入環節喚醒已有知識經驗;激趣嘗試環節自主解決問題,呈現不同算法;交流互動環節總結筆算算法,理解算理;總結應用環節運用經驗嘗試解決問題。
2、收獲了“闖關”的思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將授課環節連接在一起,環環相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鞏固練習環節,出題避免單一化,練習具有層次感。即,模仿性練習、單一練習和綜合性練習。
二、不足之處
1、在展示的過程中,忽略了“估算”的環節。背后體現了在面對計算類的內容教學時,讓孩子們估算的意識弱。這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2、說明算理時,小棒的位置不能完全模仿教材,欠考慮。既然是要向“算法”過渡,那么就一定要把直觀的小棒圖變得更易理解的形式。考慮將3個十放在一起,18根當中的1個十緊挨著剛剛的3捆,自然而然地變成“4個十”,答案能更為顯而易見地展示為48。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所以學生對于學習筆算乘法并不陌生。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在教學新知識時,讓學生認真觀察、分析情境圖,并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算法(把解決不了的新知識,轉化成學過的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學習筆算乘法。
教學過程中,我重點強調相同數位對齊,指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第二步容易出錯,提醒學生要認真正確計算出每一步的結果,避免出現差錯。
做練習題時,我重視讓學生敘述計算過程和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說”中理解算理。
本節課從學生課堂反饋的情況看,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只有少數同學還需要課后輔導。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5
本節課課標要求
1、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實際教學中,我采取學生獨立嘗試筆算,教師巡視課堂的思路,特別關注平時計算錯誤率高的同學,看看他們每一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具體來說,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再請四位學生上臺板演,講評時請同學們說說計算步驟和要點。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又突出了生本課堂的理念。
教學中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都可以直接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中來。因此,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會感到困難。但是,由于乘數數位的增加,計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對于如何筆算145×12,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獨立思考 ,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來探索。對于學生多種不同的算法,只要他們講得出理由,都應加以肯定。交流時,重點放在討論豎式的計算方法上,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
【三年級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0-11
《乘法公式》教學反思01-26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02-09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2-25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3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范文【3篇】12-25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6篇12-25
蘇教版《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12-28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9-03